儿童安全隐患与安全教育方法研究
2017-12-05廖宗英朱思桦
廖宗英+朱思桦
摘 要:安全隐患是威胁儿童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安全隐患对儿童及其家庭造成严重伤害,有必要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儿童远离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儿童安全防范意识。本文从分析儿童安全隐患问题入手,对实施儿童安全教育的方法进行论述,期望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儿童;安全隐患;安全教育
一、儿童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近年来,受监护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不到位、社会不良现象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儿童安全隐患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成长。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驻留时间最长的活动区域,也是潜在安全隐患最多的地点。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随着我国车流量的迅猛增加,呈现出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尤其在儿童上学放学的交通高峰期,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威胁到儿童的生命安全;二是消防安全隐患。据调查资料显示,儿童玩火是引发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每年至少有1000名儿童死于火灾。这充分暴露出儿童及其家长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火灾火情的严重危害;三是食品安全隐患。儿童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不足,若儿童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则极易引起儿童食物中毒,导致儿童呕吐、腹泻、浑身无力,严重时还会威胁到儿童生命健康;四是溺水触电隐患。在炎热的夏季,一些儿童无视自身安全,在无大人看管的情况下到河边、海边、水库游泳戏水,造成儿童溺水事件时有发生。儿童在家擅自操作家用电器、不正当使用插座插排、用锋利工具损坏电线等行为,易造成儿童触电事故;五是校内活动安全隐患。学校在组织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安全因素,使得学生出现踩踏、挤压等事件,轻则导致部分学生受到轻微擦伤,重则会造成个别学生出现生命危险。同时,在课间活动中,儿童之间的过分打闹也可能造成受伤。
二、儿童安全教育方法
(一)案例教育法
让儿童了解并掌握知识是教育教学的初级目标,让他们学会对这些知识的实际运用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传统的儿童安全教育多是以说教的方式开展,由于内容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教育效果差强人意。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法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案例教育法中的各种案例与儿童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由此能够充分调动起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育内容生动,可以使儿童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案例上,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对安全知识进行讲授,能够帮助儿童加深理解和记忆,并且当遇到与案例中相同的情况时,儿童会自然地对安全知识进行运用,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情境教育法
在儿童安全教育中,情境教育法非常有效,真实情景的设置,可以让儿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教育过程不再枯燥乏味,儿童的参与热情也异常高涨。教师可在课前依据安全教育的内容准备布置情境的材料,利用材料为儿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地震时逃生的现场,教会儿童在遇到地震灾害时,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火灾是比较危险的一类灾害,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火灾场景,教会学生在火灾发生时如何逃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儿童带到马路上,让他们观察车辆的行驶情况,体验交通信号灯方面的安全常识,并告知儿童,过马路时必須遵守交通规则,这样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情境教育法的运用,能够使儿童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到各种安全知识和常识。
(三)渗透教育法
涉及安全方面的知识非常之多,仅仅凭借课堂的讲授很难让儿童全部了解,对此,可以运用渗透教育法,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向儿童渗透安全知识。教师应当在课上和课下向儿童传达安全的重要性,尽可能远离各种安全隐患,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如不接触危险系数高的器材、严格遵守安全制度等,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在安全教育方面更是责无旁贷,要时刻告知儿童,远离危险源,如窗台边、电源插座、火源等等,防止坠楼、触电等安全事故。社会也要承担起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应在一些危险的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儿童不要靠近,以免引起危险。通过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儿童的安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总而言之,保护儿童生命安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必须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学校和家长必须担负起儿童安全重任,不仅要为儿童创建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而且还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运用有效的安全教育方法,使儿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主动远离安全隐患,引导儿童更加珍惜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孙钠,蒋纹玉.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4):56-57.
[2]韩亮,郎筠.面向安全教育的儿童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3):43-44.
[3]寇文亮,田策.幼小衔接期儿童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7(5):59-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