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人儿和软陶古老手艺的别样“传承”

2017-12-05端木东舸

北京纪事 2017年10期
关键词:软陶倭瓜橡皮泥

端木东舸

小时候,我家门口隔几天就会有“捏面人儿的”出现。一个略显沧桑的木头箱子,用简易的“X”形木头支架和椅子固定在一起,师傅挑在肩上走街串巷,时不时地坐到哪一家门前或是胡同口的地方,打开盒子,取出五颜六色的面团,凭借一双巧手和并不复杂的工具,再配合一些不值钱的装饰品,不用多长时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就会出现在一根根竹签的顶端。做好的面人儿,会被师傅安插在木头箱子边缘打好的细孔里,吸引着众多的孩子围在一旁——家里大人若是不给买上一个,那是绝对不会听话回家的。面人儿师傅们都有着各自的绝活,《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榜》《八仙过海》……捏好了之后往那里一放,无不让人感觉巧夺天工,倍儿精神、倍儿漂亮。

我那个时候还没上学,总喜欢站在一边看着师傅们熟练地摆弄手里的面团和家伙什儿,一点点把那些逼真的形象做出来,相反,对于面人儿成品的占有欲却并不是很强烈。家里大人也总是会不厌其烦地陪着我站在一边看,一直到我站不动了为止。我喜欢那些“肉透透儿”的彩色面团,总会问捏面人儿的老爷爷,那些面捏起来是什么感觉呀?而那些和蔼的老人似乎也很喜欢“肉透儿”的我,总会揪一团剩面给我,让我在一边摆弄着玩。我这种“VIP”级待遇,当年着实羡煞了身边的小伙伴。当然,同样的面到了我手里和在人家师傅手里,绝对不会是一个效果——我最多也就是能捏个饺子、包子之类的。可也就是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摆弄,却摆弄出了而立之年后最大的爱好。

长大之后,总不能忘记儿时那种将彩色的江米面捧在手中的热乎乎的兴奋感。于是,我找了江米面,加水、和面、加颜色,然后上锅蒸,期待能做出记忆中的面人儿。然而,我蒸出来的面要么很硬,要么就是完全瘫软,甚至粘连在了笼屉上,总是不得要领。尝试多次未果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人家面人儿师傅是要凭这份手艺吃饭的,当真不是我随便就学得会的。于是,我决定退而求其次,找一些现成的材料来鼓捣鼓捣。胶泥、橡皮泥、纸黏土、轻土、油泥等材料都试过了一圈之后,我发现软陶和面人儿的手感最为贴近——虽然不如江米面那么软透,但可塑性却很强。

软陶,英文名Polymer clay,欧洲出身,上世纪80年代被台湾翻译成软陶,90年代以后进入大陆,直至近年来形成气候,玩软陶的人越来越多。软陶的手感和小时候玩的橡皮泥很相似,模样和味道也很像。不同的是,软陶可塑性更强、不掉色、可水洗,可以长期保存,不管是自己消磨时间还是哄孩子胡闹,都是不错的选择。

我第一次认识软陶,是因为一款游戏。前些年,一款叫《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风靡全国。我偶然在网上见到了玩家用软陶捏了许多游戏里的植物和僵尸的形象,特别可爱,十分招人待见。我琢磨著,想当年咱也是陪着面人儿艺人站过街、对过眼、揉过包子饺子,还在猪八戒的肚子上捅过肚脐眼儿的人呐!既然有些基础,我为什么不试试,看自己能不能捏出这样的植物和僵尸呢?要是真做成了,也让咱一直没能达成的面人儿情怀在别的材质上“发散一下”,聊以慰藉。

说干就干。我买了一些五颜六色的“软陶泥”准备开始动工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凭借自己多年的手工经验和灵巧的“肉”手,我还真捏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倭瓜”——那横眉的表情,那霸道的神韵,让我越看越满意。我严格按照网上的教程,把软陶半成品放进烤箱,调到合适的温度加热,期待着几分钟后“倭瓜”变硬,变成可以随便怎么摆弄都不会变形的小号“手把件”。“叮”的一声,时间到了,继续按照教程等待了2分钟打开烤箱门(预防冷空气骤然进入箱体,致使软陶作品破裂)尴尬了,我发现那个“倭瓜”它居然化成了一团黏黏糊糊的软泥!

后来问了软陶达人才知道,其实我买的原材料并不是软陶,而是和软陶十分相似的新型的橡皮泥——难怪化得那么“透彻”!虽然我第一次试做软陶以失败告终,但我发现自己捏得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成功了一半嘛!为了自己的那份面人儿情怀,继续努力吧!经过一次次的尝试、失败、再尝试,我终于掌握了购买原材料以及控制温度和时间的窍门,做出了相当令人满意的小玩意儿。

我玩软陶这几年,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心得,拿来与诸君分享,权当抛砖引玉。

软陶的基本颜色虽然有几十种,但想要做出不一样的颜色效果,还需要玩家自己将不同的颜色混合才行——就跟小时候美术老师讲的“黄加蓝等于绿”的道理一样。当你看着自己手中的软陶泥变成丁令人满意的颜色,其成就感并不比成功制作了一个软陶玩偶小。

作为刚入门的新手,照着图片或是实物捏制,是掌握捏制技巧最便捷的途径。这种方法可以使你自己领悟出捏制软陶作品的力道和手法,自己琢磨出不同类型的物体,不尽相同的捏制诀窍。基础是很重要的,就像某“非著名相声演员”说的:“你拿个痰桶炒菜说是革新,那谁敢吃啊!”当你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技巧之后,就可以自由发挥了——想捏什么就捏什么去吧!须知,你心里的造型才是最美的造型,胜过其他任何唯美的模仿。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享。你可以把自己认为不错的作品向亲朋好友去“晒一晒”——看到他们那惊讶、喜悦的表情,自己收获的那份成就感和兴奋感,别提多过瘾了!

我从第一次接触软陶到如今也有近10年了,这期间捏了无数的人偶和造型。即便我的作品不能跟专业人士相比,但作为自己的一种爱好,每当我坐在桌子前,揉起陶泥,拿起工具,沉浸在那份安静的执着中时,都深深满足于那种心无旁骛,那种耐心投入,那种让自己和软陶进行深入对话的愉悦。

每次捏软陶的时候,总会想起小时候胡同口的老槐树、树下捏面人儿的艺人、翘首注目的孩子以及微笑看着孩子的大人……那是一份快乐的童年回忆,更是一份温馨的市井人情。

(编辑·张子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软陶倭瓜橡皮泥
邻家大娘
倭瓜情
软陶傩戏面具
我爱种倭瓜
做个橡皮泥爸爸
倭瓜
借像皮泥
吉林省地域特色软陶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应用
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软陶饰品*——浅析当代中国软陶产品的发展方向文化创意时代的软陶设计
坚硬的温柔——软陶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