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17-12-05张晶晶

新一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张晶晶

摘 要:针对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明确中职语文教学对实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促进作用。展开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使语文教学更适应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学生生涯发展服务,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是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是个体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个体生涯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事实上,语文教学却陷入了困境。

一、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

教育部在2000年的教学计划制定原则意见中强调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一般为4:6”,2009年的文件则把这一要求改为了“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同时它还“允许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上下浮动,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这给各职业学校下调普通文化课的课程比例提供了政策依据。导致语文学科不受重视,开课比例低,课时少。

2000年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物理、化学七门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就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普通文化课程在能力本位方面的要求,体现能力本位思想。语文课程标准适当强化了“口语交际”与“应用文”方面的内容,注重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相对减少。突出实用性,开始关注学生的需求。要突出实用性,就必须与生活相结合,但受传统普通文化课程内容框架的束缚,对生活中需要的知识研究还不够。导致语文教学定位过于功利,片面注重语文的实用性。

另外,中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到中职就读的大多数学生,认为“选择上职校一是因为无奈,普通中学进不了,只好来上职中;二是为了学一门技术,毕业后找份工作,至于是否为了多学一点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从来没有想过,也觉得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将来当工人没有多大关系。”并且在“职业”的导向性影响下,他们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功利性的特点,学生们“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比较明显。

二、导致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培养目标的误读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职学校均注意和做到了对学生过硬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终身教育、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培养等长期目标服务,这不利于中职教育本身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者缺乏现代课程改革意识

从国家层面来讲,课程开发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质量的必由之路。虽然強调了语文的实用性,但是没有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没有真正满足学生今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人力资源需求机构档次不同、继续教育和升学的机会不等、地区产业机构对中等职业教育要求不同等因素,导致中职文化基础课程开发的滞后,跟不上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从中职学校管理者方面来讲,对教育功能认识的偏颇,也导致了管理者对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认识。过分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忽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开设和改革,势必会使现有的文化基础课难以适应社会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三)语文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在中职学校,因为长期受到学校、学生、社会等一些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师的个人教学观念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使之不能更好的更新、发展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求创新,仍采用一成不变的“一言堂”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语文课和专业课的关联性,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语文学习带给专业学习的好处,导致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漠视。

三、改变中职语文课程现状的策略研究

(一)保证语文学习周期,增加课时

在2009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建议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语文基础模块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职业模块教学时数为32-36课时。”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石。这就要求各中职学校改变只注重专业技能学习的观念,保证语文学习的周期,增加语文课的学习学时。

(二)精心遴选教学内容,树立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提高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这表明语文即是一门人文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通过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能为下一步的专业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精心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内容。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语文基础学习为主,专业性方向学习为辅,处理好语文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中职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开展综合学习活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三)巩固教学成果

积极营造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氛围,适时组织开展全校性的语文学用活动,定期举行几个点诵读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汉字书法、征文大赛等。鼓励学生组建文学社、书法社、戏剧社、曲艺社、演讲社等以语文学用为主题的学生社团,让学生在高雅、持续、浓郁的社团活动氛围中提升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课程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中职教育大多偏向实用性,而忽视其可持续发展性。文化基础课作为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教育中不同程度受到轻视,如何合理有效地兼顾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效地发挥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特殊功能,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管玉.浅析中职语文的实用性教学[J].读写算,2015(2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