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讨论方法在中职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2017-12-05陈雪梅
陈雪梅
摘 要:将事物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进行研究和求解的方法叫做分类讨论的方法。它是一种常用的策略,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是基本的逻辑方法之一,也是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初中数学常用分类讨论的题目来加大试卷的区分度,中职数学也是在分类讨论中见真功夫。本文尝试从分类讨论的不同类型着手,阐述在中职数学题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数学;分类讨论;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是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重要思想。在习题中,常利用分类讨论来加大习题的难度。目前中职数学教材基于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加深,所以中职数学与初中数学是一致的,都在强调学生的探索精神。为此笔者认为让学生养成分类讨论思想、掌握一定的分类技巧解常见题型、具备分类探讨的能力非常必要,这将有助于学生归纳所学知识,提高思维的概括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分类讨论是分开、归类、讨论的意思,解数学题目时应该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分类,怎么分类,怎么确定分类的标准,通过反复的思考和积累,使学生感悟到分类讨论的重要性。解答分类讨论问题的基本过程有三点:
一、明确讨论对象、及确定它的取值范围
二、选择分类标准,进行合理分类,再对所分类的情况逐步求解,取得结果
三、最后归纳小结并综合得出结论
把中职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分类讨论的应用类型归纳如下:
1、由题中不确定的几何图形位置、形状、对应关系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在Rt△ABC中,MN=9,NQ=12,那么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是( )
A.15 B.12 C.15或12 D.15或9
分析: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的斜边长可以是两种情况:斜边是NQ,或斜边是MQ。
(1)斜边是BC,即外接圆直径是12;
(2)斜边是AC,外接圆直径是2■=15
综上得,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为12或15,故选C。
2、由题中分类定义的性质或定义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方程|x﹢3|﹢|5﹣x|=8的解
分析:绝对值的单个式子|x﹢3|应分为x=-3,x﹥-3,x﹤-3,另一个单式|5-x|应分为x=5,x﹥5,x﹤5,把上述范围画在同一数轴上易得出这题应划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x≤-3时,原方程变为﹣﹙x+3﹚﹢5﹣x=8,解得x=-3与前提x≤-3只有一个解交点,故x=-3时原方程成立有解。
②﹣3﹤x≤5时,原方程为x﹢3﹢5﹣x=8恒成立,满足-3﹤x≤5的一切实数x都是此方程的解。
③当x﹥5时,原方程为x﹢3﹣﹙5﹣x﹚=5,解得x=5这与x﹥5产生了矛盾,故在x﹥5时此方程无解。
综上得原方程的解是满足-3﹤x≤5的一切实数。
3、由题中含有参数问题的不同取值范围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解关于x的不等式ax2-5ax+6a>0(a≠0)
分析:因为a≠0且Δ>0,所以我们只要讨论二次项系数的正负。
解:∵a(x2-5x+6)=a(x-2)(x-3)>0
∴(1)当a>0时,原不等式变形为:(x-2)(x-3)>0
∴当a>0时,原不等式解集为:{x|x<2或x>3}
∴(2)当a<0时,原不等式变形为(x-2)(x-3)<0
∴当a<0时,原不等式解集为:{x|2 综上得:a>0时,原不等式解集为:{x|x<2或x>3} a<0时,原不等式解集为:{x|2 总之,在中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强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启发学生分类考虑问题的思维,让学生在认知层次上得到极大的提高。通过加强数学分类思想的训练,加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