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聪明的父母,从不“花式秀娃”

2017-12-05小富女

妇女 2017年11期
关键词:花式才艺讲故事

小富女

上个月,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携妻女从外地归来,约了几位同学小聚。

六个家庭、六个孩子、十八号人,就这样围坐在了一大桌上。

不知怎么聊着聊着,话题就聚焦在了几个孩子身上。

A说:哎,我们这点工资全投资在孩子身上啦。她每周要学两次舞蹈、一次钢琴。为了让她练习,家里还给她买了台上万元的钢琴。不过好在孩子总算学出点样子。上周幼儿园来了个电视台节目组的,说要挑选两个小朋友去跳舞,偏偏把我闺女选上啦。我们也没想到她在老师眼里还很有资质,她的钢琴老师也说这孩子韵律感强。

B听了,有些不甘示弱:我们倒没有带着孩子学这学那,我们就是每天晚上给孩子讲故事。可没想到吧,这孩子不到五岁,竟然一边听我们讲故事一边认得了好多汉字。他现在能自己阅读一些简单的故事,专注力也不错,自己看书一般能看半小时呢。

C当即说道:那倒跟我们家孩子比较像,都是语言方面比较好。她三岁时能背的唐诗就有七八十首。现在她上小学二年级,在班上当语文课代表。不过我们对她要求也挺严,爱好语文可以,但绝不能偏科。所以她目前的每次考试,还算门门优秀。

几个爸妈越聊越开心,那天的聚会,聊着聊着就变成了各家的“花式秀娃”。大家从才艺、天赋,夸到懂事、独立……似乎还不过瘾,有个妈妈当场拉起孩子,说:“来,给大家表演一支你最近刚学的舞蹈。”

我不知道那天在场的大多数(包括孩子们)是否聚得开心?但我知道有个爸爸肯定是不开心的。

这个爸爸(且称他D)后来私下找我聊天,说:“你们家的孩子现在也报培训班了吗?效果怎么样?我儿子眼看就要上小学了,还只会各种淘气捣蛋,给他试过两次体验课,根本不好好学,注意力完全不集中,还不够惹老师生气的!”

和其他孩子这么一比,這位爸爸的言语里更充满着焦虑。

可是,在D眼里“只会捣蛋”的孩子,就一定逊于A、B、C家的孩子吗?

我看未必。

D只看到自己儿子闲不下来、精力旺盛、喜欢搞事情,却未看到他的热情、主动和冒险精神。他们通过“破坏”来锻炼自己的手眼协调、他们“自说自话”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他们不断“试错”才发现什么是对的方式。哪怕是爸爸看来最无意义的奔跑、大笑、疯闹,其实却最能促进孩子的脑干发育,激发和调动大脑神经的高度活动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生命发展轨迹。拿别人家孩子“能唱很多歌”和自己家孩子“五音不全”比,拿别人家孩子“会说流利的英文”和自己家孩子“ABC还认不清”比,其实真的没有必要。

并且,我曾在很多场合听到老师和家长们说,三年级以前,孩子们在知识和才艺上的那点领先优势,其实微不足道。三年级以后出现逆袭和反超的,实在比比皆是。

所以,你今天对孩子不遗余力地夸耀,都有可能成为明天打脸的巴掌。

再来看看父母炫耀孩子,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大多数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来自于身边人对自己的评价。父母在公开场合经常炫耀孩子,得到的多半是一种“礼貌认同”。可孩子当真了啊!他们认为自己就应是优秀、闪亮和高人一等的。

有些孩子,甚至深陷于父母用“表扬的话”所编织的那个美丽世界里。父母越表扬,就等于一次次加固了他们自我想象的围墙。他们更害怕批评,也更敏感、更脆弱。一旦遭遇小的挫败,对他们却是巨大打击。

还有一类孩子,他们在不断“被夸”中产生一种惯性,进步的驱动就是为了满足别人的夸耀。

他们在父母的期待里不断追赶,以至于忘了问问自己究竟要什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也更在意别人的看法,为了赢得别人的肯定,而压抑真实的内心。

由此看来,夸耀的父母逞一时之快,对孩子却可能是另一种伤害。

聪明的父母,从不炫耀孩子;也不因为自己孩子看似无从炫耀,而陷入盲目焦虑。他们既能看到别人孩子的优劣,更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他们依据孩子的天性,帮他找到真正适合的成长路线;他们以自己的“平常心”,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只管不断踏实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编辑/纤手暖

猜你喜欢

花式才艺讲故事
才艺大展示
花式比心
花式调皮之小林篇
才艺展示台
才艺展示
家居服新颜花式宅时髦
讲故事
才艺大比拼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