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保险企业海外并购研究

2017-12-05璐,蔡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保险业保险公司企业

刘 璐,蔡 婷

(东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5)

中国保险企业海外并购研究

刘 璐,蔡 婷

(东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5)

2014年以来,全球保险行业的海外并购浪潮高涨,中国保险业的海外并购更是热烈。本文将国内保险企业海外并购分成了两大类,追求财务目标的海外并购和追求战略目标的海外并购,并以安邦保险、复星集团等保险企业的海外并购为例,分析了国内保险业海外并购的动因,指出了海外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国内保险业如何利用海外并购实现保险业转型提出建议。

海外并购;保险业;并购动因;并购风险

瑞士再保险2015年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保险行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为641亿美元,2015年全球保险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达1110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73%。国内保险业在海外并购浪潮中也是频频出手,截至2016年9月,中国保险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达65 亿美元,国内保险企业加入海外并购大军的原因何在?本文阐述了国内保险业海外并购的概况,研究了海外并购的原因及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探究了保险企业如何制定和正确实施海外并购策略。

1 国内保险业海外并购概况

国内保险业海外并购的目的主要有: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1]。其中,国内保险业出于财务目的的海外并购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标的资产金额巨大,以海外大型写字楼、国际知名酒店、仓储资产包为主;二是布局主要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的全球核心城市,有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的趋势;三是以核心商务区或者金融中心为支撑,有比较多的高净值刚需客户,所并购的海外商业地产出租率高,知名酒店入住率高,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租金收入和升值空间;四是标的资产的全球知名度高,有利于国内保险企业的海外扩张。出于财务目的的国内保险企业海外并购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出于财务目的的国内保险企业海外并购情况

国内保险业进行海外并购有一部分是出于战略目的。安邦保险集团先后收购了FIDEA、德尔塔·劳埃德银行、荷兰VIVAT保险公司、韩国东洋人寿保险公司。复星集团在海外保险并购中更是大手笔出资,从绝对控股香港鼎睿再保险公司到并购了美国Ironshore保险公司和美国Meadowbrook劳工险公司。出于战略目的进行海外企业并购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瞄准了金融业[2],致力于布局全球性保险公司和全球化金融集团;二是选择估值合理的并购标的,从之前强强并购转变到大型公司收购小企业,比如复星集团收购美国Ironshore保险公司,选择低成本高收益的并购标的,加大了中标胜算;三是追求品牌效应,比如安邦人寿保险公司收购比利时德尔塔银行和费迪尔保险公司,有利于其迅速抢占比利时市场;四是追求并购的协同效应[3],并购有比较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的公司,比如安邦人寿保险公司收购的荷兰维瓦特保险公司。出于战略目的的国内保险企业海外并购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出于战略目的的国内保险企业海外并购情况

2 国内保险业海外并购动因

2.1 外部动因

(1)经济新常态。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有所下降,长期处于低利率市场环境,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率下降,市场上出现“优质资产荒”,而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海外不动产投资收益较高,使得中国保险企业为了追求财务目的转向并购海外不动产。

(2)行业监管政策变化。2014年6月,保监会颁布了《保险公司收购合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允许两家以上的保险公司进行并购;费率市场化改革对国内保险企业的经营利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保险业海外并购实现战略层面的管理与经营协同效应。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放开,“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理念也有利于保险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财务和战略目的。

(3)我国“保险强国”目标的推动及全球竞争的压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保险企业要想成长,不能只满足于在国内发展, “保险强国”的目标推动国内险企进一步完善自身机制。中国保险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并购海外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借助被收购对象的品牌渗入国际市场,建立全球金融集团。

2.2 内部动因

(1)全球化金融集团的要求[4]。近年来,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国内保险业发展的趋势,安邦人寿保险公司、复星集团等均有着雄心勃勃的愿景,致力于银行、证券、保险等各方面发展,布局全球保险市场和金融市场,通过海外并购金融机构实现混业经营的乘数效应。

(2)提升品牌效应的需要。欧美和日韩国家的保险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国内保险企业直接进入海外市场有很大的壁垒和困难,但是通过海外并购,能利用被并购对象的影响力来发展自身业务,迅速扩大自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5],提升国际话语权。

(3)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以安邦保险公司和复星集团为代表的大手笔进行海外并购的国内保险公司为例,行业内的横向并购可以减少竞争对手。国内保险公司在近3年选择了美欧市场的很多保险公司进行并购,在减少海外竞争对手的同时,扩大了海外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

(4)全球化管理提升专业技术。随着保险行业竞争的加剧,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很难适应未来发展需求,国内保险业通过海外并购可以提升全球管理的技术水平,能够扩展分销渠道,实现业务线的拓展和创新,强化保险咨询能力和风险管理体系,并且海外并购可以提升国内保险业在营销、产品设计、承保和理赔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实现管理协同效应。

3 国内保险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

3.1 以财务投资为目的的保险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主要风险

(1)流动性风险。 国内保险企业海外并购不动产时,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项目回收期比较长,如果此类保险企业因为承保端的原因或短期内需要较大的资金流量时,就会出现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国内保险企业的海外并购同质化严重,基本都选择了海外大型不动产,某些险企将并购标的全部锁定在不动产上,如果没有合理的分散风险和多元化配置,将会导致变现成本高且难度大,这些都会造成国内险企的流动性风险。

(2)汇率风险。如果国内保险企业是抱着财务投资的目的进行海外并购,就要考虑汇率风险。因为汇率的变动会引起投资收益变化,而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如各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各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国内险企海外并购时,需要关注并购对象所在国的国家政策变动和经济发展情况,以防范汇率风险。

(3)利率风险。国内保险企业海外并购选择的大多数是金额巨大的标的,初期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及长时间的回收期,也就导致了海外并购项目的机会成本高,从而引发较高的利率风险。当市场利率上升较多时,国内保险企业融资成本也升高,投资短期项目或者在货币市场上进行投资会得到更多的收益,而目前的海外并购的不动产等长期资产吸引力就会因下降而面临着资产缩水的问题。

3.2 以战略投资为目的的海外保险企业并购面临的主要风险

(1)机构整合风险[6]。国内保险公司经常会面临对海外市场不熟悉的问题,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识别海外并购对象,如何衡量并购公司的价值,都需要提升管理层的专业水平。并购项目达成后,又面临着双方的文化融合问题和品牌融合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双方管理层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认可彼此的管理,发展一批既熟悉东道国经营环境,又理解本企业文化、认可本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跨国管理人才,也是国内险企海外并购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2)专业人才缺乏风险。近年来,复星集团、安邦保险公司等企业频频出手海外市场,其并购过程的估价、谈判、融资、支付等需要一批专业的法律、财务、外语人才,且并购成功后需要保证全球化的经营管理,人才的配置和管理是否能赶上公司规模的扩大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3)经营风险。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项目管理、价格控制乃至软件运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保险公司进行海外并购后如何提升硬件配置、调整经营管理模式,降低各项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以及保证好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匹配都是重要命题。

(4)法律风险。国内保险企业海外并购采用的准据法往往是东道国的法律[7]。一些国家可能会制定新的法律或者启用特别法,国际性的法律人才缺乏,很可能会导致保险企业海外并购违反当地法。国内保险企业海外并购成功后,一般会裁减部分员工,但欧美国家的劳动法对劳工的保障程度相对更完善,如果企业忽略细节问题,就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大额罚款。

4 国内保险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保险行业转型的建议

4.1 基于自身情况和发展战略进行海外并购决策

(1)充分评价自我。国内保险企业海外并购首先要认真分析本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市场份额、经营业绩,从而发现经营中的问题、预测未来的走向、充分了解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及保险产品结构,尤其是偿付能力和保险资金的流动性情况。

(2)明确海外并购战略。无论海外并购是为了实现全球化金融集团的布局,还是为了迎接下一轮的转型,或者是为了获得较高的并购收益,只有明确本海外并购的战略目标,才能正确制定海外并购决策,以免出现并购结果违背其初衷的情况。

(3)选取合适的海外并购对象。国内保险企业在正式海外并购前要仔细分析目标市场和目标公司,对并购过程进行详细的规划。如果是为了短期绩效而选择海外并购就要考虑该并购标的未来是否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入;如果是为了管理协同效应并购,就要重视目标企业的技术、品牌、管理是否成熟;如果是为了实现全球保险布局,就要重点分析目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和客户群体。

4.2 做好海外并购风险的事前防范

(1)采用金融工具降低利率和汇率风险[8]。国内险企基于财务目的进行海外并购最常遇到的是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需要借助一些外部的金融工具,比如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买卖、期权等,还可以通过两国通货膨胀率水平等预测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国内保险企业在海外并购时,也可以视情况选择是否投保货币汇率波动险。

(2)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程度,降低流动性风险。国内保险企业有一部分资产负债错配现象严重,需要按照期限将未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分装,分红型产品、万能型产品需要大量的短期现金流,而终身寿险的保费收入则可以投资到长期项目上。保险企业需要做好定期的风险测试,降低流动性风险,采取提取充足的偿债基金等手段来应付保户退保风险或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

(3)提前熟悉东道国的法律环境以免造成法律纠纷。海外并购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跨国并购审查法、公司法、劳动法、社保法、公司治理法案等,以及两国不同的行业监管条例。欧美国家的相关法律相对完善,要求更严格,国内保险企业在并购前要认真研究东道国的法律,在海外并购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4.3 做好海外并购过程中的全方位风险控制

(1)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化解信息不对称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价值评估方法的不同,国内保险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最好选择两家以上的专业中介机构对并购对象的经营情况、管理机制、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等进行评估[9],以此作为最终并购价格的参考,防止出现并购价格不合理的情况。

(2)专业机构和自身法务部门同步控制法律风险。国内保险企业需寻找一家负责的专业机构,同步解决并购过程中的社会保障法、劳动法、保险业或金融业监管条例等方面的问题,提升谈判效率。其自身的法务、合规部门也要学习东道国法律体系,为未来的经营管理打好基础。

(3)加强利益双方的交流,采取灵活的并购策略。制定阶段性目标,在强化执行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反馈评估结果。海外并购过程中需要双方以平等的地位去进行沟通交流,这有助于后续的结构化调整,甚至会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走向。比如安邦保险公司能顺利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原因之一,是安邦保险公司提出了100年内不参与华尔道夫酒店的管理的承诺。

4.4 实现海外并购后的全球成长

(1)尊重当地文化,把握关键人员。大多数国内保险企业的海外并购是在东道国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并购后可以不急于调整,尊重被并购对象的日常经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关键员工,进行重点沟通和培养,使他们认可国内保险企业的文化,鼓励他们出谋划策。把握住东道国的客户群体,了解当地客户的保险需求,让国内保险企业的品牌在东道国立足。

(2)加强财务监管,防止国内资本流失[10]。国内保险企业海外并购成功后,必然会支出相当大的成本来进行整合,应该选派精通国际财务知识的专业财务人才进行监督,实现内审和外审结合的监督机制,最大程度地降低财务舞弊风险,避免国内资本的大额流失。

(3)精简传统业务,整合新型模式。国内保险业发展不够成熟,存在冗余的传统业务,可以将被并购对象的优势产品改良后再输入国内市场,适时剥离利润率低、费用率高、产出效应差的业务项目,采用全球统一的先进的理赔系统,深度整合各个职能部门。比如安邦保险公司并购韩国东洋人寿保险公司后,输出其新型管理模式,在短期内获得了较高的并购效益。

(4)完善人力资源体系。险资并购成功后能否真正获得管理协同效应,取决于其能否培养出一批拥有世界先进保险理念的管理人才,及掌握最先进的金融运作模式的专业人才。这批人才既要了解欧美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又要熟悉未来保险潜力巨大的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市场,同时还需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未来保险业转型的挑战。

[1] 栗亮, 张辉. 海外投资保险理论和实践新发展[J].西南金融, 2017(2): 64-70.

[2] 李海燕. 中国企业如何并购外国保险公司[J].河南科学, 2016(1): 132-138.

[3] 蒋思聪.国际保险业并购动因、特点分析与中国保险业并购的启示[J].区域金融研究, 2012(7): 60-63.

[4] 郝臣, 杨冬雪, 崔光耀. 安邦保险集团海外并购动因研究[J].上海保险, 2016(8): 37-42.

[5] 钱鑫, 朱信凯.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15(6 ): 30-32.

[6] 杜晓君,刘赫.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关键风险的识别研究[J].管理评论, 2012(4): 18-27.

[7] 赵阳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2012.

[8] 王永綦. 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的识别与评估[J].重庆社会科学, 2015(12): 26-32.

[9] 宋维佳, 许宏伟. 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的评价及防范[J].财经问题研究, 2010(10): 101-106.

[10] 张茂. 浅议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及其规避策略[J].商业会计,2009(14): 61-62.

责任编辑:李凤英

AnalysisonOverseasMergersandAcquisitionsbyChineseInsuranceCompanies

LIU Lu, CAI Ting

(School of Finance,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Since 2014,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insurance industry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started, in which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s more active. This paper divides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y insurance industry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 financi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strategic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n by taking Ambang Insurance and Fosun Group as cases, it analyzes the motivations of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domestic insurance industry, points out the risks during the process and gives suggestions for the domestic insurance companies on how to utilize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realize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surance industry; motivati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isk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F840.5

A

1009-3907(2017)11-0011-05

2017-05-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JY204);辽宁省社会发展专项课题项目(2017lslktjd-025)

刘璐(1977-),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人身保险、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及保险会计研究。

猜你喜欢

保险业保险公司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停止损失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论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