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微信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12-05赵国亮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智能手机微信政治

赵国亮

(长春大学 文学院,长春 130022)

以微信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赵国亮

(长春大学 文学院,长春 13002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迅速兴起并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也日益广泛。在高校,对这类新兴媒体平台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是要充分发挥其信息传播和沟通交流的功能,还要积极探索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研究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和途径,充分发挥其舆论引导和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微信;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社会各个行业尤其是传统行业都产生了强烈冲击,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后其面貌也焕然一新。人们日常感受最为明显的莫过于互联网与新闻媒体行业的融合,使这一传统行业有了巨大的变化,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已从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PC(个人台式电脑)网络迅速向智能手机、IDAD掌上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终端转移。2017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显示,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7.236 亿,PC 网民持续快速向移动端渗透,手机网民占网民比例为96.3%,网民中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智能手机中有一款APP(手机软件)安装率和使用率极高,90%以上的智能手机都安装了这款软件,它就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及时通讯社交软件——微信。

图1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1 微信的兴起

2011年1月, 腾讯公司正式推出即时通讯服务免费应用程序微信(WeChat),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等功能,用户还可通过“搜索号码”、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可将文字、图片、影音等内容发送给好友和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中。

微信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用户的热捧,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迅速扩散,用户呈几何级数增长。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已经覆盖中国 90% 以上的智能手机,月合并活跃用户(国内用户与海外用户总合)达到8.89亿,公众号平台1000万个。

2 微信的特点

(1)通讯及时、便捷性。微信一般都安装在智能手机上,向好友发消息,对方可马上接收到,并提示有新消息。由于手机随身携带,发现有新消息后,可马上阅读,实现及时沟通与通信,如果有事不能接听或没注意到有新消息,也可不马上处理,等到方便时或发现有新消息时再去读取和回复,语音可一直存在微信中,即使过一段时间后也可作为历史记录查找到,并可反复收听。

(2)功能新颖。微信除文字留言外,还有语音对讲功能,实际就是在手机上存储一段不超过60秒的语音,通过网络发到对方手机里,点播后即可收听,与传统的电话实时沟通相比是一次创新。同时,微信还有其它新颖功能,如多人群聊、公众平台、朋友圈、扫一扫、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其中微信公众平台已是个人、企业或社会组织对外展示形象、发布信息的重要手段。

(3)成本低廉。借助微信交流需要双方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安装微信应用,并且处在无线网络或移动网络环境下。就当前社会形势下,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一大特点就是能上网,而且智能手机中安装的许多应用软件都要通过上网来使用和更新,上网是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智能手机上网的方式主是用手机卡GPRS数据传输上网和通过连接无线WIFI上网两种。目前,多数的公共场所如餐厅、咖啡馆、酒店等都有免费的WIFI热点信号,联网十分方便。综合来讲,使用微信软件是免费的,智能手机和上网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现代人的必备条件,并不是单为支持微信而存在的,因此说,使用微信的成本还是较为低廉的。

3 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1)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微信诞生后,不仅受到终端用户的追捧,众多商家、企业、新闻机构看到了微信强大的推广功能,嗅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率先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号,包括以实现服务功能为主的服务号和以推送消息信息为主的订阅号,增强客户粘性,不断吸引潜在的客户关注,扩大消费客户群体。同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意识到了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必要性,借助公众号展示形象,扩大影响,普及相关知识,吸引粉丝(Fans, 爱好者)。商家、企业、新闻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微信公众号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青年大学生是微信公众号最重要的目标群体。众多公众号的开通使各类信息海量般激增,青年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进行关注,无疑为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扩宽了的视野,增加了他们了解社会、丰富知识的渠道。

(2)丰富了大学生的交友形式。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都在校园中,相对较为封闭,交际圈较小,学生利用微信随时和好友沟通交流,还可建立和参与不同的群聊并在群中交流,群成员可以是同班、同年级或者以前的同学,可以是好友、亲戚等各类群体。在不同的群中交流的内容、心态等也不尽相同,有时会在同一时间段在几个群中和人聊天,不同的群环境也让大学生不断转换角色,丰富他们的交际经历。另外,在微信里不仅可以和好友聊天和交流,还可用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方式结识新朋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心理,克服了现实生活中的交际障碍,拓展了大学生的交际圈。

3.2 负面影响

(1)回避现实的沟通交流。随着手机智能化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微信作为目前用户最多的社交工具,改变着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对于在微信上交流更是乐此不疲,甚至许多学生登录微信后与好友、群成员聊得兴高采烈,畅所欲言,但一到现实生活中却不愿开口,变得腼腆怯懦。人都有交流表达的欲望,青年大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青年学生涉世不深,交际经验欠缺,容易出现交际障碍。同时,他们发现在微信里可以经过思考后以文字或语言形式与他人沟通,这让他们有了表达想法观点的渠道,在微信中的交流让他们更有信心和把握。这样造成恶性循环,就出现了部分青年学生逃避现实沟通交流,更愿意利用微信等社交工具表达自己的现象。

(2)放大负面新闻影响。“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特点是“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新闻发言人”。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发布消息,虽然个人自媒体平台的受众数量与传统媒体和大型公众平台的无法相比,但它是在好友和关注粉丝之间传播,好友和粉丝又会有自己的好友和粉丝,如果遇到关注度高的消息,传播受众会成几何级数增长,影响力甚至比传统媒体和一些大型公众平台还要高。尤其是一些负面新闻,受众的关注度很高,在个人平台间转发的速度极快,很多都未经证实或根本就是捏造和虚构的,即使是发布者亲眼所见,没有经过深入了解核实,也未必能够全面和准确。青年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分辨能力不强,心理不够成熟,遇到一些虚假的负面新闻很容易信以为真,放大负面新闻影响,以讹传讹,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3)易受欺诈陷阱的危害。当今社会上存在着各类诈骗陷阱,随着网络技术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成为了诈骗犯罪的新渠道,新媒体更是成为了重灾区。微信目前被许多不法分子利用,微信朋友圈里的充斥着虚假代购、求职、交友等信息,外表伪装得有益无害,但其目的都是为了骗取财物,不经仔细分析并不容易被察觉,稍不留神,就很可能上当、受骗。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虽可帮助人们结识的新朋友,但青年大学生在和陌生人交往中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不强,出现许多被骗和受伤害的案例,大学生的网络新媒体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4 微信等新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地意识到,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尤其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各类资讯信息激增,大学生的思想也变得空前活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给人们生活动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又因为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智力禀赋和环境优势,使他们更容易成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兴信息技术手段的主要使用群体,新型信息文化传播方式对他们而言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他们也有迅速掌握和使用的能力,也能迅速产生巨大的扩散效应。因此,青年大学生群体以借助网络新媒体为主获取各类资讯信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善于利用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以此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继承我们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要努力创新和改革,努力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以适应当前的新情况、新形势,切实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政教育载体是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主体对客体产生影响的存在方式或活动方式。微信就是以信息传递为基础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信息在这个平台上的传递过程不是随意的,无目的的。发布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信息产生什么样的效果都是可控和可预见的。因此,在微信平台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布相关信息,以此影响和引导目标人群的思想意识是可实现的,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也就具备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能性。

5 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模式和措施

(1)积极构建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微信等新媒体出现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已不再是传统的“点对点”,而是变成了点对面、裂变式、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从覆盖面和传播效应上看是极大的突破和转变,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与发布信息。作为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借助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一方面在报纸、广播、官方网站等校园媒体基础上,积极建立学校及各学院的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占领新媒体舆论阵地;另一方面积极打造校、院级的专门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新媒体平台,系统全面地传播和宣传党的理论知识和发展动态。

(2)及时发布各类信息咨讯并形成有效互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信息传播繁杂且碎片化,蔓延的迅速性和审核的滞后性都有可能导致信息失真,网络舆论管控难度加大,网络舆情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注重舆情控制,防止谣言及未经核实的所谓爆料信息的扩散,以免引发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和恐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先入为主的意识,积极探索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权威官方信息,及时发布涉及到大学生切身利益的信息,如奖助学金等的政策措施、考务信息等,让学生做到及时知晓;及时发布容易引起青年大学生思想波动的各类信息的官方说明和解释,保证舆论信息的正确导向,控制舆情。并且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留言提问,及时选登学生网友的正常留言以及甄选有正确导向作用的优质留言,消除宣传主体与学生粉丝的隔阂,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及时地以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接受正面信息,并能与学生形成有效积极互动和交流。

(3)着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建成舆论宣传阵地,发布的学校及学生各类活动信息要有导向性。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积极宣传学校以及国家社会的发展改革成绩成果,宣传身边榜样,先进集体和个人,交流优秀成果经验,注重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针对特定师生群体,如党员积极分子、学生干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等,建立专门的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及理论研究特长,组织师生力量,收集整理政治理论知识文章、讲座视频、图片资料、历史文献、时事热点评论等大学生思政和德育教育素材,精心甄选编辑,在专门的新媒体平台上定期发布,为大学生系统学习提供支持。同时,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话题、舆论焦点、热门事件等,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辟话题讨论专栏,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教师、辅导员等撰写的网络文章,探讨解决大学生思想及心理、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得主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确的思想认识得到彰显。还要发动大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开拓思路撰写文章,精选观点正确、思路清晰的文稿刊登在新媒体平台上,让他们自主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加深他们对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解与认同,增强参与国家社会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同学间的朋辈示范引领作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和教育。

(4)借助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各类活动。积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活动包括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党日、团日活动,也包括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志愿服务活动,还包括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以及学生社团活动。微信等新媒体出现后,各类活动的组织宣传、推广介绍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展,一些报告和讲座等也可直接在新媒体平台上直播进行,舍弃了以往的海报宣传及固定场所开展等传统的模式,发挥新媒体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的立体呈现优势,并且在活动中依靠新媒体创新活动内容,使活动更具时尚感,也更容易受到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因此,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

6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与改变,微信等新媒体与青年大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产生的影响也更为现实。既然微信等新媒体有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就需要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借助此类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模式和措施,顺应时代潮流,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核心任务,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2016.

[2] 腾讯网企鹅智酷.2017微信用户amp;生态研究报告[D].2017.

[3] 李承琳.自媒体时代如何应对虚假新闻[J].科学导报, 2015(21):158-158.

[4] 李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2014(1):31-32.

[5] 王灵芝.“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性特征[J].宜春学院学报,2012(11):127-130.

[6] 赵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台的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2):78-80.

[7] 方金超.微博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223-225.

[8] 张红丽,佘万斌.手机微信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探索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23-225.

责任编辑:张晓辉

Researcho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orUniversityStudentswithWeChatasaCarrier

ZHAO Guolia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With the arrival of "Internet+" era, new medias like WeChat are increasingly popular among us, which occupies a signific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having wide impacts on the youth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the deep research on the n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new media platforms not only should focus on giving full play to its information spread and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but also actively exploring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taking it as a carrier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way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means of the new media platforms, hoping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public opinion and positive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Chat; carri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2017-02-06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科研课题(JGJX2017D161);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H16093)

赵国亮(1980-),男,吉林九台人,助理研究员,硕士, 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G641

A

1009-3907(2017)10-0069-04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微信政治
智能手机是座矿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智能手机脸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