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在肝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12-05汤泗玲
汤泗玲
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在肝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汤泗玲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在肝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肝性脑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治疗, 对照组给予乳果糖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 、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以及血氨指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的肝性脑病评分法(HE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25),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2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应用在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上, 可以改善HESA评分, 患者症状改善更快,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且住院时间缩短, 这是患者及家属更容易接受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经济负担小, 不良反应少, 疗效确切, 在基层医院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肝性脑病;临床效果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肝炎大国,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严重威胁到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和人们的生命安全, 年发病率约为1/1000[1], 所以我国肝性脑病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将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应用于急性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中, 通过单纯肠道导泻, 探讨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缓解症状, 延缓病变发展,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 同时为基层医生提供安全、有效而又经济的治疗方案[2].本次研究将本院收治的50例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对比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乳果糖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肝性脑病患者, 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2009年《中国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2013年《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的诊断标准[3], 年龄30~70岁, 任何原因导致的肝硬化, 任何级别的肝性脑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急性肝肾衰竭;具有严重药物禁忌证、全身系统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的患者[4];肝性脑病外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患者;就诊前服用>1包的乳果糖,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临床表现:性格、行为、智能改变和意识障碍.5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观察组:年龄32~65岁, 平均年龄(50.3±5.0)岁, 女13例,男12例;对照组:年龄36~66岁, 平均年龄(50.4±5.3)岁,女10例, 男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2.1 观察组 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北京圣永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0226)治疗.口服, 病情严重的患者给予鼻胃管服用, 剂量为1 L, 4 h后再次给药.
1.2.2 对照组 给予乳果糖治疗.口服乳果糖口服液(莱阳市江波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74010)进行治疗, 10 ml/次, 3次/d;或鼻胃管给予20~30 g(24 h内再次给予上述剂量的3倍或更多)或单次直肠给予200 g.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血清生化、血氨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24 h内HESA的变化(采用Hassanein等推出的肝性脑病评分法HESA进行评价[5]);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化及血氨指标的变化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ALT、AST、TBIL以及血氨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ALT、AST、TBIL以及血氨指标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LT、AST、TBIL以及血氨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24 h HESA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24 h HESA评分为(0.92±0.31)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02, 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化及血氨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化及血氨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ALT(U/L) AST(U/L) TBIL(µmol/L) 血氨(µmol/L)观察组 25 治疗前 148.9±68.1 124.7±65.1 151.6±80.6 172.8±51.2治疗后 64.4±38.8ab 65.1±40.6ab 96.9±38.3ab 78.4±42.3ab对照组 25 治疗前 150.6±50.9 126.5±68.5 153.1±76.2 173.1±50.9治疗后 120.3±54.1a 99.3±50.4a 125.2±40.4a 136.9±56.0a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
3 讨论
肝性脑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 据现代流行病学调查, 其仍是重症肝病患者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疾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目前绝大多数患者和医疗机构采用经临床实践证明疗效确切的药物预防和治疗为主, 其中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安全、快速、有效, 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症状改善更快, 缩短住院时间, 临床效果显著[6-8].
研究显示:治疗后, 两组患者ALT、AST、TBIL以及血氨指标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以及血氨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的HE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25),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2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在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上, 患者症状改善更快, 控制并缓解脑病,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其应用在临床上具有积极意义.
[1] 钟天胜. 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在肝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2):9-11.
[2] 严涛, 江振, 钟金妹, 等.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治疗肝性脑病中的疗效观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10):1268-1270.
[3] 李明强, 王砚砚, 徐德魁. 乳果糖联合聚乙二醇辅助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3):168-169.
[4] 肖杰. 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与护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7):196-197.
[5] 李银妹.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与磷酸钠口服液在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的应用对比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29(7):924-925.
[6] 杨俊, 乔永灵. 62例肝性脑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2):84-85.
[7] 房雅娟. 护理干预对透析治疗肝性脑病患者清醒时间及血氨水平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17-19.
[8] 沈斐斐, 陆伦根. PEG治疗肝性脑病. 肝脏, 2016, 21(2):138-1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2.069
514400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