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2017-12-05高芳芳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软件心理健康微信

高芳芳

微信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高芳芳

在移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时代,微信、微博、信息等新媒体迅速蔓延到大学校园中,大学生成为这一互联网终端的主要使用者,同时微信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用户必会安装的APP。微信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网络格局以及社交渠道。在它为社会和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以大学生为研究目标,分析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以及微信不良传播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造成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微信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微信的产生

微信作为一款新型即时通讯社交软件,于2011年1月21日由腾讯公司首次推出。当这种新型即时的软件发明出来之后,受到了广大网民的疯狂追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全国微信用户呈上升的趋势,这表明,中国网民离互联网越来越近,而且接入的方式呈现千变万化。在这些网民中,占主要比例的就是大学生群体,微信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已经不只是一种具有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每月使用微信的用户已达到5.5亿,并且来自210多个国家,多于21种语言。

二、微信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困境

(一)大学生对于舆情的评判趋于冷漠化

随着微信的诞生,其使用人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大多数社会方面的新闻也大量地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有些商家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以及增加点击量不惜制造一些莫须有的事件。比如:假装自己是患者,来博得公众的同情,从而得到一些不义之财;甚至有些不法分子为了点击量,利用朋友圈这一宏大的平台,在朋友圈转发各类丢失儿童以及老人或者其他物品的微信信息;这类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不难找到;正是由于虚假广告之多,所以当一些真实的信息出现时,人们已经对此类事件产生麻木心理,并不愿意再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所以这一恶劣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表现的尤为明显和严重。

(二)大学生对于价值的选择趋于模糊化

微信传播内容的多样化,但是也正是由于它的多样化,给心智并不成熟、不能对事物进行明辨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软件的不断更新,使得大学生参与微信各种活动的机会增多,而且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言论自由,每个人可以发布自己的观点,无论是科学或者愚昧,甚至可以直接进行交流,一些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意识无疑会影响大学生的成长。

(三)大学生对于学校的教育趋于麻木化

众所周知,微信在年轻人一代的心目中,是一个万能的即时的新型软件,因为可以运用此软件进行聊天,关注各方娱乐以及各类新闻,包括国内政治、军事、外交,也可以通过微信了解一些国外的状态。在这样具有广泛功能的软件使用中,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就会接受来自微信的所谓的“教育”。

三、优化微信信息,促进微信信息科学传播的建议

(一)严格加强监管微信的发布

微信本就是一个自由发表言论、发表意见的平台,但如果利用不当,就会被有恶意的人当作散布不真实、蛊惑人心的谣言的工具,在微信中,我们很容易就接触到一些不良游戏,虽然在其他软件上也存在这样的不良现象,但是微信的使用人群数量近几年已经远远高于这些软件,而这些人群中大多数为大学生,所以照此发展,必定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有关部门可以严格加强微信信息发布的后台的管理,对发布的微信内容进行甄别,防止一些诈骗信息、虚假信息等不健康,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流散出来,给大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危害。并加大惩处力度,规范微信信息内容的传播。

(二)开展大学校园微信互动活动

为了科学利用微信,可以在大学校园广泛开展这类型的活动,并号召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提倡优化微信内容,不轻信微信传播内容;除此之外可以开展关于此类话题的论坛或者讲座,聘请有社会经验的知识渊博的教授为学生讲解,同时举出许多现实中因不良信息传播造成的事例,建议如果学生遇到这种不健康的信息应当果断删除或者屏蔽,降低这些信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不好的影响,建议学生多关注一些学习方面的公众号,以期得到学生的认可,被其接受,最重要的是,学校有关部门要求学生就科学利用微信各抒己见,也可以整理成有逻辑的文章,从而得出一些可以借鉴的建议。

(三)开设具有现代意义的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咨询机构能够及时发现普遍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问题,并给与合理解决,以避免问题的严重化。将传统的心理咨询与现代技术平台结合起来,比如:在微信平台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公众号,每日定时发布一些有创意,并且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文章以供其认真阅读,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合理利用微信的功能,使大学生在微信聊天、看八卦、看快手时都可以接触到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如此下来,无形中就端正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使其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一个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栋梁之才。

[1]雷青松.微文化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10).

[2]高原.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状态研判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1):233.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芳芳(1992-),女,山西吕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软件心理健康微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禅宗软件
工业软件 自主创新
微信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