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己喜欢,便是最好的生活

2017-12-05禅小瑾

哲思 2017年12期
关键词:奥克兰大叔新西兰

◎禅小瑾

我之前的生活相对封闭,一直以来都在一个目标特别明确的圈子里。高中的主题无疑就是高考,大学以后便是找工作,工作之后“逢晋必考”,在各种遴选考试的路上摸爬滚打,与此同时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

生活封闭的时候,又累又轻松。轻松的是,大家都向着一个方向奔跑,我们永远不用考虑该做什么、怎么做,总有人告诉我们,实在不行就看看别人。累的是,因为大家都向着一个方向奔跑,所以谁输谁赢、谁快谁慢也显而易见,难免患得患失、锱铢必较,跑得慢了怕落后,跑得快了怕被赶超。

固有的封闭生活圈,似乎是一种保护,但也是一种束缚。慢慢瓦解这个围墙,一点一点打开原来的圈子,是一个漫长而又十分有趣的过程。

之前上班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虚度时光”这样的话题,那时我惊讶于世界上还有人以这样的方式生活。那些文字里的人物,在我旧有的圈子里必然被称为“异类”,却让我心底痒痒的。不承想,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异类”。

在成为“异类”的路上,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课程也助了一臂之力。

日子过得太规律,太单调,除了加班就是备考,似乎安静到要生虫子。于是就报了心理学课程,想给自己陈腐的生活来点儿新鲜空气。

报到那天我惊讶地发现,全班除了在职教师,就是在职H R,只有我一个职业与课程不相关的学生。有同学说,你走错教室了吧,公共管理在隔壁。

学习职业之外的课程真的很爽,虽然这些东西不能带来直接的利益,但确实能改变很多。

这种改变是悄然发生的,看不到,摸不着,但我心里知道。就如同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要带他们去新的环境,尝试新的东西,这对孩子是有好处的,虽然这样的好处不能马上显现。

成人也是一样,只不过日子过久了,我们学会了以各种方式育儿,却忘记了自己也需要新的世界、新的空气。

我像一条缺氧的鱼,心理学课程就是我时不时浮上水面取得的一缕缕清新空气。

我固有的价值观彻底被打破,封闭的圈子彻底开放,是因为认识了那些“忙着逛世界”的朋友。虽然我自认为不适合以“逛世界”为生,但他们确实是我生活里非常重要的色彩。

Ben,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新西兰人。那时我在环球雅思学习英语,他是我的老师。因为我准备去新西兰,所以与他聊得格外多些。他到中国教英语之前,还去过日本、韩国。他说,在韩国乘坐只有本地人才使用的廉价渡轮,一船的韩国人都盯着他看,让他有些害怕。但他依然乐于在路上,这也是在路上遇到的有趣事件之一。

到中国后,他开始认认真真学中文,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中文词汇。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能在学校旁边的小吃店独自点单了,蛋炒饭、大排饭、黄焖鸡米饭都难不倒他。我问他,这样满世界乱跑,父母不担心吗?后来机缘巧合,见到他父母,我便知道自己多虑了。

那天Ben的父母从新西兰飞来看他,Ben有课脱不开身,便请我帮忙带他父母去瘦西湖。一路上老人家都在惊叹中国变化之大。

原来在Ben还没出生的时候,他们就逛完了大半个世界。在中国还是满大街自行车、见不到汽车和摩托车的时候,他们就探访过兵马俑了。

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对“三十而立”的理解是不是太狭隘了。也许“三十而立”并不只是意味着一个固定的工作,在事业上有一席之位,“稳定”似乎也未必就是必要条件。

也许对于Ben和他的父母来说,生活自给自足,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便可以称之为“三十而立”了。

Ben在中国生活了两年后,回到新西兰。我原以为他会找个体面的工作安定下来。奥克兰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又有在中国执教的背景,会说基础的中文,这样的条件在新西兰随便挑工作。

谁知道他一头便扎进了山坳里,在库克山下交通不便的汽车旅馆做服务生。那是个连便利店都没有的地方,采购物品需要提前申请,定期有车子送食物过去。对于Ben的选择,我一头雾水。

几个月后,我收到他的消息,他说又要启程了。Ben结束了旅店的工作,上了去西班牙的飞机。然后又去德国,准备在德国找个工作,待多久、找什么工作,尚未计划。此时,我似乎理解了他选择库克山旅店工作的原因。在自己的国家,选择一个与世隔绝的角落,回顾整理这两三年来在亚洲的收获,也放空思绪,寻找下一个目的地。与此同时,这样只有收入难有支出的地方,也让他积累了足够的经济资本支持自己再次启程。

Ben并不是个例,忙着“逛世界”的人有很多。我在国内学英语认识的外教们,几乎都以这样的方式生活。

澳洲姑娘Elena,在中国执教一年后,回到澳洲继续教英语,现在即将开始南美洲的旅行。

美国姑娘Aimee,在中国执教两年后,回美国与家人团聚,如今又定居韩国,她的Facebook上有英文、中文,如今又多了韩文。

他们像候鸟一样生活。在外面飞翔累了,便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土地上休整,不久后再次启程探寻未知的世界。仿佛他们生命的意义就是看遍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

很多人可能和我以前一样,为以后的生活担心。

前两天,我和朋友约了房产中介,去看临街商铺打算开画廊。中介是个五十来岁的新西兰大叔,特别热情,一边带我们看店,一边与我们聊天。我给他展示画廊即将上线的书法、国画课程,他顿时眼里放光,问:“你们来自中国吗?”我说,对啊。他特别兴奋,说他去过中国,然后跟我们讲起自己年轻的时候走过很多地方,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日本、韩国,还有欧洲……

听他说着,我脑海里便浮现出那些忙着“逛世界”的朋友们,Ben、Elane、Aimee……

大叔年轻的时候忙着“逛世界”,了解各国文化,学习各国语言。后来他回到基督城定居,如今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他的孙子那天在奥克兰出生,太太去奥克兰照顾孙子了。大叔说着,满脸洋溢着幸福。

我猜想,待我们年老的时候,那些忙着“逛世界”的朋友们,大约也会回归稳定平静的生活,朝九晚五,含饴弄孙。而且他们一定会像这个大叔一样,是一个开朗、热情、有趣的老年人。

年轻的生活千姿百态,老年后似乎大体相似,但心境各异。

稳定与多彩之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平衡点。我自认为过不了如他们候鸟一样的生活,但也不想在亘古不变的环境里按部就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本身无所谓好坏。自己喜欢,没有遗憾,便是最好的生活。

我佩服那些逛世界的人,更佩服那些逛完世界又安于平淡的人。我也感到十分幸运,能与逛世界的人成为朋友。他们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以前封闭的小圈子被彻底打破,让我敢于在自己的生活里做出重大的改变。毕竟这个世界上比我更折腾的人多着呢,他们过得都很好,我怕什么呢?

猜你喜欢

奥克兰大叔新西兰
新西兰兔
失眠的熊大叔
新西兰不仅有羊毛,更有教育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在新西兰的旅馆邂逅五星红旗
70岁华裔律师竞选市议员
梨大叔说错了
奥克兰往事
我可以变得很富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