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阜新市汽车后市场技能型紧缺人才现状调查及研究
2017-12-05辽宁马立强
◆文/辽宁 马立强
2016年阜新市汽车后市场技能型紧缺人才现状调查及研究
◆文/辽宁 马立强
我国汽车业连续不断的高速发展,对汽车后市场紧缺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现需要大量职业化、专业化的汽车专业人才。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了解阜新地区汽车后市场企业和汽修人才现状、企业对汽修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愿望等信息,分析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科学定位高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层次,提出缓解技能人才短缺措施,使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为建构具有前瞻性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政策体系做准备,为城市的经济转型振兴作出贡献。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售出之后的维修、保养、服务以及所需的汽车零配件、汽车用品和汽车材料的市场。汽车用品的消耗速度与消耗量均首屈一指,现役汽车的保有量直接决定了汽车后市场规模。汽车后市场相关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汽车后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将决定汽车市场的未来。汽车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后市场更是被称为汽车业的黄金产业,检测维修与保养是汽车后市场最重要的服务项目之一。
一、调研目的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由高增长步入平稳期,汽车售后服务的利润对汽车行业的贡献越来越不容忽视。方兴未艾的市场规模和需求,突显了该行业高质量汽车技能服务人员的严重短缺。据中国教育部、人保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紧缺人才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汽车后市场人才的缺口至少有100万。按照国际算法,每新增30辆汽车就需要新增1名汽车维修人员。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每个月都新增几千台汽车,每年需新增从业人员千人以上。为较好掌握汽车后市场对汽车人才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为阜新市经济和学校学科建设提供合理可靠依据,特做此调研。
二、调研内容
截止2016年,辽宁机动车维修业企业15 000余家,维修从业人员130 000多名。阜新市机动车维修业户1 010户、维修从业人员4 352人。本次调查抽取的31家企业中有29家,以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为主,尤其以4S店为主,其中一/二类综合汽修厂2家,汽车4S店27家。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中型企业(100~500人)所占比例为64%,小型企业(100人以内)所占比例为36%,所有企业性质均属民营企业。本次调研采用访谈咨询法(定性)和问卷调查法(定量)。调研内容包括:阜新地区汽修专业人才现状、企业对汽修专业人才需求及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需求与意愿等。访谈对象为企业的负责人、人力资源部经理、技术主管等。问卷调查的对象为企业的一线技术工人、销售或售后人员。此次的定量调研问卷共发放330份,现场回收314份,经查阅有效的回收问卷为302份,有效率达96.2%。
1.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情况
一线员工的学历构成以大专(高职)为主,占到62%,中技占26%,高技占12%;从事一线技术操作的员工,技能等级均为中级工以上,其中中级工水平占51%,高级工水平占28%,技师水平占14%,高级技师水平占7%。专科学历人群所占比例比以往调研数据有所提高。汽车企业补充和引进人才主要有两种方式: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汽车后市场所有从业人员中校园招聘占55.97%,社会招聘占40.41%,其他占3.62%。从学历构成上看,中专学历占8.02%,大专学历占69.81%,本科学历占22.17%。
2.汽车后市场岗位构成情况
汽修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岗位群:机电维修岗位群65%、服务顾问岗位群15%、保险与公估类岗位群15%,其他岗位5%。各岗位群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学徒/小工—中工—大工(班组长)—技术主管—售后服务经理。以机电维修岗位为例,毕业生的成长路径通常为:机修学徒—机修中工—机修组长—车间主任—售后服务经理—技术总监。
3.汽车后市场对汽修人才需求分析
(1)职业能力分析调研中企业对“担任本岗位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的选择情况为:超过80%的企业选择了故障诊断能力工具、量具使用能力电器维修能力与保养操作能力;26%的企业选择了外语能力;6.5%的企业选择维修接待能力;4.3%的企业选择仓储管理能力;选择汽车营销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展场布置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的企业约为2%。
(2)职业素养分析关于“担任本岗位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依照所选择频次的高低依次为:责任心90.1%、学习能力81%、应变能力76%、吃苦耐劳75.3%、团队合作能力68.3%、爱岗敬业66%、职业道德与忠诚度64.3%、交流沟通能力64%、独立工作能力52.5%、抗挫折能力47.5%、遵纪守时43.8%、诚实正直33.5%。
(3)影响校企合作的因素。81%的企业认为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旧机制无法全面表达受教育者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应建立公平合理的新机制;74.2%的企业认为在校企合作中所付出的费用不能得到合理的补偿,所起作用尚未得到社会认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难以实现权责对等;67.7%的企业认为实习生的安全问题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压力,学校把学生送到企业后,对实习生的跟踪管理不够到位,个别学生缺乏责任心与职业道德,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随意离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52%的企业认为“双师型”教师不足,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没有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三、调研结论和建议
1.高等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中具有高职高专学历占到50%以上。由于汽车后市场人员流动大和企业需求量大等特点,对高职高专毕业生需求量也逐渐增大。此外,在不同类别的汽车后市场企业中,正规4S店要求员工的学历比较高,对较高学历的毕业生需求量大;小微型汽车服务企业对人才学历要求普遍不高,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空间非常小。随着我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消费者也对汽车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希望能有更好的购物体验的同时,能够得到更佳的服务。目前阜新开设汽车维修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只有一所,但是年毕业生人数只有不足200人,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所以高职高专汽车运用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会越来越好。
2.影响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不足,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从群体上讲是专兼结合的队伍,从个体上来说,专业课教师既有教学能力又有本专业的实践工作能力。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前提。一名称职的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精通专业知识,时刻把握本专业发展的脉搏,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仅重视理论只能纸上谈兵。常选派教师下企业锻炼和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提高在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学习国内外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和成功的教学经验。另外,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应选好学科带头人,可以采用“双带头”的模式,既有来自企业的,也有来自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发课程,制定教学大纲,编撰教材,注入更多的实际企业工作的元素,让教学更贴近企业的生产。
3.深入推进校企合作通过走访企业,大部分企业愿意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的焦点是人才,企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由学校来培养,校企合作对于双方来说是互利双赢的。但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难免存有顾虑,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责权利不对等、学生的安全问题与劳动报酬问题。因此院校在派学生顶岗实习前应与企业共同协商解决好,以排除企业顾虑。同时除了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外,校企合作还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如共同参与学校教学管理,聘请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担任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兼职教师,参与课程体系改革,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引企入校“整体进入”,实现校企零距离接轨。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和生产程序等要求建立校内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学生为主体承接真实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业务,教师和工人技师在一边监督指导,培养他们的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待学生具备了汽车检测维修的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后,组织学生到企业的真实生产车间开展顶岗实习,着力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综合运用能力。
4.各级政府必须重视和改变 “重理论和学术”,“轻实践和应用”的人才观念,必须营造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科技人才的培养同样重要的社会环境,打通“中专高专本科硕士博士”连续学习和进修渠道。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同样需要加大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投入,着重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和实训条件的建设,为创造高职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加快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提高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鼓励成绩相对好的初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通过优越的办学条件和水平,良好的就业形式以及“中高本硕博”一体联通学习渠道的拓展,吸引文化基础好和动手能力强的生源,间接调整高职院校的生源,为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打好基础。
(作者马立强工作单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