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日本、新加坡创新人才引进模式、特点及启示

2017-12-05曹丽娟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新加坡移民人才

曹丽娟

美国、日本、新加坡创新人才引进模式、特点及启示

曹丽娟

在创新人才引进方面,美国、日本、新加坡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第一部分概述三个国家的创新人才引进模式,第二部分总结三个国家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共同特点和成功之处,最后一部分从五个方面详述三个国家创新人才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创新 创新人才 人才引进模式 人才引进特点

随着人才工作的逐步开展和构建创新型社会的提出,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支持,从产、学、研各个方面创造条件,启动人才计划和各种项目吸引、遴选和造就创新人才。尽管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已经有所成效,但仍未形成一定的模式使其长期、有效的服务于社会,从根本上仍未解决创新人才增长和科技、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而一些发达国家在创新人才引进方面有着较成功经验和模式可为我国的人才引进提供借鉴参考,例如美国、日本和新加坡。

一、美国、日本、新加坡创新人才引进模式

(一)美国创新人才引进模式

美国对创新人才的引进采取较为强势的手段,首先,立足于本土,利用其自身条件的优越性放低技术移民门槛、吸引优秀留学生引进或储备创新人才;其次,根据需要发放非移民性签证吸引创新人才赴美工作;再次,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平台,邀请访问学者赴美从事研究工作;最后,通过跨国公司实现对海外人才资源的抢夺。

1、通过移民政策保障创新人才的引进,降低移民限制增加外国技术人员赴美工作的签证名额,与此同时,通过留学生教育将外国留学生作为人才后备军。美国移民法虽经历数次修订,但其对于高科技人才引进的关注始终未变,美国接纳的移民主要分为亲属移民和职业移民两大类,在职业移民中尤其将具有特优、特殊或特异技能的外国人、著名教授或杰出研究人员、跨国企业经理或管理人员作为第一优先移民对象[1]。1946 年美国开始实施“富布赖特计划”,每年通过奖学金形式招收各国学生或学者赴美学习,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赴美留学的优秀学生趋之若鹜,为吸引其中的佼佼者留居美国,美国给予入籍优惠,实行“绿卡制”,结果是近半数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定居美国[2]。

2、1952年设立H1-B 非移民签证计划,允许美国雇主从国外雇用高技术人才以弥补其人才缺口,持该种签证的工作人员可在美国停留六年,并可以申请移民。H1-B 签证是一种短期工作签证,从1990 年起每年签发 6.5 万个,其中给予高学位者2万个配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相关人才缺口不断增大,为解决相关人才短缺问题, 1999 年和 2000 年的 H1-B签证数额从 6.5 万增至 11.5 万,2000 年甚至达到 20 万[3]。

3、以高校和各类科研机构为平台,邀请外国专家学者到美国从事科研工作,壮大充实其科研队伍。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创新气氛和研发环境,每年都吸引着各专业、各领域的创新人才赴美,相关资料显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工作的外国访问学者高达 6.6 万。在美国 720 多个联邦研发实验室中有着众多国外著名科学家,他们到美国后做出的贡献,相当于为美国增产 300 多亿美元[4]。美国的人才引进不仅立足本土,而且利用跨国公司优势到海外抢夺当地的人才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美国的跨国公司将企业或研究机构开办到劳动力成本较低地区(如发展中国家),他们通过高薪招聘专业人才,利用各种激励政策与所在国争夺人才。

(二)日本、新加坡创新人才引进模式

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是个善于模仿和学习的国家,其引进创新人才的模式和美国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吸引留学生作为创新人才后备力量、利用跨国公司的扩张抢夺海外人才在当地为日本创造收益,但根据自身条件的差异也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其一,采用变通的方式达到创新人才引进的目的,如收购美国或其它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企业,为一些世界一流大学提供资助、建立实验室或研究机构,借助其它国家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自己创造利益。其二,为配合一些部门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增设居留资格,以短期聘用方式高薪聘请专家,对于海外高级研究人才、外国教授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可放宽签证滞留期限或特事特办。其三,开辟多种途径汲取国外人才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举办各类学术会议,邀请访问学者在日本作短期学术交流或短期研究。这些举措使得日本科技领先,并充满了创新的活力。

新加坡是多民族共存的小国家,文化环境多元化,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将“没有资源靠人才”作为新加坡人共同的价值观,在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上更显得不拘一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崇尚“人才立国”的理念,甚至将引进海外高智力人才作为首要国策,特别重视人才的引进。新加坡居安思危,为保持国家竞争力,不断加大引进国外专业人才力度,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如提供丰厚薪金、先进设备和舒适环境等)吸引人才,协助企业到国外举办海外人才招聘活动。其二,设立各种专门计划吸引海外人才回归。新加坡本土居民数量稀少,且很多人才滞留国外,为了引凤还巢,新加坡政府将科研机构、科学城、高校作为引进人才基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资助实施“临时回国计划”、“长期回国计划”、“外国学者访问计划”等。其三,打造一流大学培养本国人才,防止人才外流并吸引外国学生,降低引进人才成本,从根本上保持人才资源优势,为吸引紧缺人才提供支撑。新加坡政府斥巨资将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办成了世界一流大学,这两所大学每年都培养出大批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美国、日本、新加坡创新人才引进的特点

(一)适时调整移民政策,引进急需的创新人才

发达国家将移民作为和发展中国家争夺创新人才的最常用的手段,移民也是成功引进创新人才最有效的方式。在全球创新人才资源紧缺和人力资本抢夺激烈的形势下,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不断修改移民法规,放宽对高技术人才、专业人才、紧缺人才的移民政策,大力吸引海外优秀创新人才。美国、日本、新加坡在移民政策方面对于相关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都有所放宽,对于优秀留学生给予入籍优惠。有吸引力的移民政策必将引进到优秀的创新人才,从而促进国家的科技创新、带动经济高速发展、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二)开展多种计划项目,引进人才短期交流研究

美国、日本和新加坡在吸引创新人才移民的同时,还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为平台,由政府或民间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或短期人才引进计划和项目,引进各类创新人才或学者到本国进行短期研究活动和讲学,这种做法有效弥补了短期内急需人才,而移民政策无法解决的尴尬。短期的人才交流活动虽然并没有将创新人才留住,但是却能高效地吸取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变相的达到引进人才的目的,同时又能降低引进创新人才的成本。

(三)利用跨国公司和研究机构,推行人才本土化战略

为争夺海外优秀人才,发达国家鼓励国内企业进行跨国投资和建立研究机构,积极推行人才本土化战略,即跨国公司在海外扩展生产与科研业务,以高薪和诱人的激励方式在当地招聘,吸引创新人才为其创造价值。通过这些方式,这些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吸引到了很多外国的创新人才而且还降低了人才引进成本和时间。

三、美国、日本、新加坡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说:“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我国在引进创新人才方面不断出台新政策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必将有利于探索适合我国创新人才引进的模式。美国、日本、新加坡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有以几个方面:

(1)重视人文环境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创新产业,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吸引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诸多事实表明,创新人才的活动和流动都处在一定环境之中,受环境影响很大,创新成果是由创新人才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所指周围环境不仅包括好的科研机构、自由的学术气氛、丰富的知识积累、充足的科研资料、先进的实验设备、等等,还包括为创新人才提供的专业、个性、特色的服务,各种人文关怀计划和人才引进配套的相关政策,除此之外,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也成为国家和地区吸引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

(2)打造世界一流高等院校,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吸引国外学生到我国留学,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储备力量。根据201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前五十排名显示:美国共28所大学榜上有名,其中12所排名前十五位,日本和新加坡各占一席,中国内地和香港共三所位列其中,但排名均在日本和新加坡之后。这一结果总体上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较以往有很大提高,但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而且同我国的人口、经济发展速度是不相匹配的,我国高校水平亟待提高的空间还很大。我国应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同国外发达国家看齐,发展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上。高等教育水平提高了,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并吸引更多海外留学生到我国学习研究,甚至毕业后留在中国发展。

(3)扶植大型国有企业、有科技创新实力和雄厚资本的民营企业到科技、经济发达的国家投资办企业或建立科研机构,使当地人才为我所有。根据2010年《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国有54家企业入围,从总数上看我国企业占10.8%,我国可以通过这些实力雄厚的公司开展海外业务,引进海外高级研发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进行创新研究和管理,和当地企业争夺人才。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很多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国家可制定政策重点扶持资助,使它们有机会到海外拓展业务、引进创新人才。

(4)以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平台和基地,制定科研合作计划和组织短期学术交流活动,引进国外最新的创新成果。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短期的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可以降低成本,对解决急缺人才问题效果显著。我国政府应重点支持和组织合作研究计划和项目,支持与国际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交流合作,根据国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实行短期的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引导创新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创新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四、结语

美国、日本、新加坡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引进,在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立足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制定各种创新人才引进的政策和计划,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和鲜明的特点。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建立创新型社会背景下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毛黎.美国:成功的人才引进政策[J].国际人才交流,2009(3).

[2]叶 傅 升.人 才 战 争[M].北 京:中 国 文 联 出 版社,2001:186~187.

[3]陈振华.地方政府人才引进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4]王通讯,李维平.人才战略论[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381~382.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院)

本文系2016年洛阳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高校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财务分析》教学实践。

曹丽娟(1981-),女,汉族,博士,洛阳理工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新加坡移民人才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人才云
移民火星
新加坡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内陆移民(外二首)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