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能世界理论: 叙事文体学新领域之管窥

2017-12-05戴力芬

名家名作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体学虚拟世界虚构

戴力芬

一、 引言

现代英语文体学在西方国家自2 0世纪6 0年代以来,不仅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而且至今仍长久不衰,就因为文体学兼收并蓄,近几年在叙事学领域就出现了可能世界理论, 诚如里奇和肖特(2 0 0 7)指出的,在我们读虚构小说时,我们推断、解读文本里面或文本背后的虚构世界,这使得叙事学领域的视野被进一步拓展,而这正是将哲学中可能世界理论运用于叙事文体学领域的新成果。可能世界最早是由1 7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L e i b n i z)提出的一个哲学观点,后由克里普克(K r i p k e)等人进一步发展并引入模态逻辑,在2 0世纪5 0年代开创了可能世界语义学,研究语言表达形式(词语、句子等)和意义(指称对象、真值)的关系。2 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著名的文学思想家多利策尔(L u b o m i r D o l e z e l)首先将之引入到文学研究中。他认为,人类的文化传统赋予了虚拟世界一种言语行为力量,小说的虚拟世界正是籍语言的这种力量建构起的可能世界。这种自产的存在来自语言的无限创造力。“文学的虚构世界通过在文学文本中体现,通过充当文化制品而显示出一种具体性。”现代语言学和文体学的著名学者帕维尔(ThomasG.Pavel)、罗侬(RuthRona)、 迈特尔 (DoreenMait e)、玛丽-劳尔·瑞恩(Marie-LaureRyan)等继承了多利策尔的开创性思想,他们运用可能世界理论对小说的虚构性问题和虚拟世界的动态生成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阐释。他们将文学作品中的可能世界也称之为虚构世界、文本世界、亚世界等。此外,他们还将可能世界理论运用于分析叙事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他们认为将哲学中可能世界的概念运用于文学文体学为虚构叙事文学作品的虚拟性、虚拟世界和虚构的人物和事物提出了新的见解。

由此可见,可能世界理论扩大了叙事学的理论视野,增强了叙事学的解释力。

二、可能世界理论对叙事文体学的影响

帕维尔(1 9 8 6)认为哲学逻辑学和可能世界语义学的相关理论极有可能被竭力寻求更具说服力的文学语义的学者所关注。之前不太被关注的诸如文学的真实性、虚拟的本质、文学和现实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再次吸引了学者们的注意力。

可能世界理论让我们得以描述不同世界之间的关系。它也解释了现实世界和其他非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诚如帕维尔所言:“每个世界都作为封闭系统被呈现,从现实世界通达且可以被描述。” 运用哲学上可能世界的理论框架阐释文学作品虚拟性的问题不仅使我们能去解读非现实世界的可能性,而且还可以将虚拟世界作为现实世界种种可能性中的一个进行探索。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区分原则

可能世界概念在哲学和文学领域运用的不同之处首先反映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区分原则。在哲学逻辑学里,可能性指的是抽象的、合乎逻辑的可能性,不包括现实中不可能存在或必然不发生的现象。而文学领域的学者们却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为构成具体的可能世界组成部分。著名学者多勒泽尔、帕维尔、罗侬、迈特尔、玛丽-劳尔·瑞恩等将哲学逻辑学里可能世界的概念用于描述文学作品中虚拟世界的状态和结构,而非逻辑语义学中抽象的、相对可能的概念。文学作品中的可能世界并非是现实情况中的一种可能性,而是“将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情形相似、情形相反或是依据现实世界想象的可能世界具体化”。 因而这些学者将虚拟世界这一概念赋予很强的现实性。他们把虚拟世界当作可能世界,因为虚拟世界“是现实情况的集合体。它们既有可能是非当下实际发生的也有可能是非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同属于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不同领域”。因此,虚拟世界的建构与逻辑学里的抽象可能性全然不同。学者们认为虚拟世界是真实的情形或被认为是发生在虚拟世界里的真实情形。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世界这一概念就是字面的意义——虚拟世界从字面来理解就是一种世界,而即便我们认为虚拟世界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并非不可能,因为对于虚构人物来说,他们确实经历过。因此,可能与不可能的概念只跟构建虚拟世界的条件有关,正如多勒泽尔所说的:“虚拟世界是无穷无尽并且可以是毫不相同的。如果虚拟世界就是可能世界,那么,文学就不受限于现实世界了。”在他看来,可能世界不能受逻辑上可能性的限制。

(二)虚拟世界的特征

将哲学中可能世界理论运用于叙事文体学,“使我们能够充分地应对有关于虚拟性和虚构作品句子所表达的命题”。这些句子的真值不仅可以通过它们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确定,还可以通过与特定文本所反映的可能世界的关系来确定。因此,可能世界理论运用于虚构作品能更好地阐释读者对文本做出的反应。然而,虚构作品的可能世界不同于逻辑学的可能世界。塞敏纳认为虚构小说的可能世界有以下几个特征:

它们是由文本凸显出来的,因而可以被看成是文化的、符号的产物;

它们是完备的,即它们有着具体的实物和参与具体事件的人物;

它们是不完整的,即可能世界里的每个命题不需要有真值条件;

它们是寄(栖)身的:在现实社会发生的亦适用于虚构世界;

从语义上来讲,它们可以是不同质的,即:他们可以受自然和超自然领域不同法则的操控;

它们可以是违反逻辑的,即,他们可以包含内部的矛盾,譬如,某个特定的地点可以是所叙述故事的场景里,亦可以在场景外。

(三)可能世界理论运用于叙事文体学的简要介绍

可能世界理论运用于文体学是阐释文学作品的一个新方法,它扩大了叙事文体学的视野。可能世界理论源于1 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的哲学概念。他认为我们称之为“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无数可能世界集合体的一个。他的理论在2 0世纪5 0年代被哲学家克里普克(1 9 7 1)和刘易斯(1 9 8 6)运用发展成为逻辑语义学,用以解释必然性和可能性这样的逻辑命题。从2 0世纪7 0年代起被文学理论家多勒泽尔 D o l e z e l(2 0 0 4)、帕尔默(2 0 0 4)、帕维尔(1 9 8 6)、艾柯(1 9 8 4)、罗侬(1 9 9 4)、迈特尔(D o r e e n M a i t r e)、玛丽-劳尔·瑞恩(1 9 9 1)、维斯(1 9 9 9)以及塞敏娜(2 0 0 6)等人运用于 “文学作品中的可能世界并与虚拟世界,叙事世界,文本世界等概念相互替换”。这些学者强调的是哲学里可能世界的概念同文本世界里的叙事模式。他们进一步强调,在文学作品的语境里,作品已描述的和未被描述的同等重要。作者出于修辞或审美的目的,可以略去隐含的、未被描述的事物。然而,这种非完整性,只要文本提供了足够的、可供读者解读的信息,就能变得完整。多勒泽尔被认为是第一个将哲学上可能世界的概念运用于文学领域的人。他强调,“ 叙事学的基本概念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可能世界里的叙事世界。”他认为,“虚拟世界可以通过符号和信息处理通达。”他还认为读者可以“通过某种途径越过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的界限从而达成目的”。赛敏那(2 0 0 6)在她的文章《可能世界:文体学的运用》中指出哲学里可能世界理论被运用于叙事学研究文学作品中虚拟性问题,在虚拟的定义、虚拟世界的分类、虚构作品的内部结构和情节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十分重要的进展。迄今为止,瑞恩(1 9 9 1)被认为是最成功地将克里普克(1 9 7 1)逻辑学中的通达的概念运用于文学作品中虚拟世界的分类,从而为虚拟世界这一概念的定义奠定理论基础的著名学者。她认为对虚拟世界的研究应有较之于逻辑学范围更广的通达关系,或是范围更广的种种可能性。她的分类使得学者们能对现存文本和新近文本进行归纳总结。她的另一重要贡献就是“最小偏离原则”,正是因为有了最小偏离原则,读者才能通过文本构建合乎情理的种种可能世界,即使它们并没有被充分描述。因此,瑞恩强调的是通过作者的措辞和读者解读文本的能力构建可能世界。

文章从哲学逻辑中可能世界理论对叙事文体学影响的两个层面: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区分原则;虚拟世界的特征,介绍了文体学的兼收并蓄;接着对可能世界理论运用于叙事文体学的简要介绍,阐释了哲学逻辑学可能世界理论何以扩大叙事文体学的理论视野并为之增添活力。可能世界理论对叙事文体学的影响深远而广阔,文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旨在使读者加深对这一新领域的了解,从而也为这方面的研究发挥绵薄之力。

[1]L Doležel.Mimesis and Possible Worlds[ J ].Poetics Today,1988,9(3):475-496.

[2]Pavel,T. G. Fictional World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26.

[3]Ronan,R. Possible Worlds in Literary Theory[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50.

[4]Palmer,A. Fictoinal Minds.[M].Lincoln/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4 :43.

[5]Ryan,M. L. Possible Worl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d Narrative Theory[M].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1 :48.

猜你喜欢

文体学虚拟世界虚构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虚构
京东商城图书销售排行榜
虚构的钥匙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学会止步,亦是一种智慧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拥抱虚拟 珍惜现实
立足现实世界 正视虚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