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感染防治分析
2017-12-04陈昌
陈 昌
(萍乡市莲花县人民医院,江西 莲花 337100)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感染防治分析
陈 昌
(萍乡市莲花县人民医院,江西 莲花 337100)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通过中心静脉长期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4例,分为感染组(7例)和正常组(37例),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并进行菌群培养。结果 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置管时长是CRI的危险因素;对CRI患者菌群培养后共分离出病原菌7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比例最高,其次为革兰氏阴性菌。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CRI几率较高,临床工作中要关注高危患者,并进行预防性治疗。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感染
终末期肾病(CSRD)是所有慢性肾脏病的结局,绝大部分CSRD患者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并且由于患者自身条件所限多采用长期中心静脉置管,这就使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几率大大增加[1]。本文研究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旨在为CRI防治提供帮助。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通过中心静脉长期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4例。
选入标准[2]:符合血液透析指征,可进行标准血液透析治疗;自愿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留置导管前已发生感染者,患有免疫功能缺陷类疾病者。
选入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57.0±3.8)岁,其中,糖尿病肾病16例,慢性肾炎18例,高血压肾病9例,多囊肾1例。
1.2 置管方法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成功置管后,缝线固定;以纯肝素封闭导管口,再以无菌纱布覆盖导管出口;透析治疗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后对导管出口消毒、封管等处理。
1.3 诊断标准[3]
CRI可分为3种类型:(1)出口感染,即导管出口2 cm范围内出现红肿、发热、脓性分泌物等感染表现,或者分泌物病原菌培养阳性;(2)血行感染,出现全身中毒表现,以发热、寒战为主,未见明显感染灶,但血培养可检测到病原菌,或表现出明显毒血症症状;(3)导管定植感染,为皮下导管或导管腔内、顶部等处检出病原菌,同时定量生长高于103cfu,或者透析时血路开放便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
1.4 病原菌检测
符合CRI诊断标准者,在感染处收集分泌物进行培养,并分析其菌落分布状况。
1.5 数据记录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基础疾病、置管次数、留置时长及透析频率。1
.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RI发生率
44例患者中7例发生CRI,感染率为15.9%。
2.2 CRI影响因素分析(见表1)
由表1可见,年龄、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置管时长是CRI的危险因素(P<0.05)。
表1 CRI影响因素分析
2.3 CRI菌群分布
对CRI患者进行菌群培养后,共分离出病原菌7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比例最高,其次为革兰氏阴性菌,见表2。
表2 CRI菌群分布
3 讨论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最有效方法[4]。虽然肾移植手术可行性较高,但因肾源匮乏、费用较高等因素,多数患者无法进行肾移植,只能选择肾脏替代治疗,以血液透析为主。血液透析的前提是建立血管通路[5],中心静脉置管是最便捷的透析血管通路,但由于中心静脉置管术为侵入性操作,可能导致相应并发症,CRI是最常见的并发症。CRI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住院费用,而且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6]。
通过分析CRI影响因素,发现年龄、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置管时长是CRI的危险因素,可能因为:(1)随着年龄增大,患者机体功能下降,且老年人多存在其他疾病,长期用药导致其抵抗力低下和易感性增加,严重者出现耐药菌株,致使治疗困难;(2)静脉穿刺为侵入性操作,多次穿刺导致病原菌侵入风险加大;(3)导管形成血路与外界的通道,细菌可经导管入血,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导致全身感染;(4)糖尿病患者因代谢紊乱,可为细菌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由此可见,对于年龄较大、置管时间长、多次穿刺、透析时间长的患者,应警惕其出现CRI。
本研究中,44例透析患者有7例发生CRI,发生率高达15.9%,与相关学者研究[7]基本一致。由于患者自身条件所限,中心静脉置管仍为最常用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关注高危患者,并进行预防性治疗。
[1]孙文学,孙梅,牟素青,等.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4):340-341.
[2]张林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特点单中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1):2453-2456.
[3]冉玉力,刘泱川,谭华.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2012,14(4):579-582.
[4]李鑫宇,武贵群,齐卡,等.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与手术设计[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9):810-811.
[5]罗志立,田世川,杨培俊.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7):1832-1833.
[6]贺作玉,徐英远,王晓芝,等.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8):4473.
[7]刘珊,刘伦志,张明霞,等.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5):1094.
R459.5
B
1671-1246(2017)23-0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