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膜覆盖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在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上的应用

2017-12-04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成都6004简阳市种子管理站四川简阳64400

种子 2017年7期
关键词:厢面三围父本

, , , , (.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四川 成都 6004; .简阳市种子管理站, 四川 简阳 64400)

地膜覆盖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在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上的应用

冯生强1,徐华2,唐宏跃1,范治良1,叶挺洪1
(1.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四川 成都 610041; 2.简阳市种子管理站, 四川 简阳 641400)

四川省简阳市制种技术员范治良在省农科院专家“地膜覆盖节水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将“地膜覆盖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运用到杂交水稻制种上,经过几年的摸索,取得初步成功。2016年,四川益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杂交水稻制种、繁殖上应用该技术16.5 hm2,取得良好效果。该技术较常规技术高产稳产,成熟期提早8~10 d,屏蔽了上年落田谷萌生的影响,减少了杂草危害,有利于田间去杂保纯。

地膜覆盖; 大三围强化栽培; 杂交水稻; 繁殖制种

1 基本情况与技术沿革

简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西,离成都市区38 km,踞长江一级支流沱江中游,地貌浅丘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水源充足,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杂交水稻种子的繁殖、制种,是四川“省提地繁”的重要亲繁基地。本世纪初,简阳市种子公司改制,四川益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全面承接40余年的繁殖制种技术,公司常年拥有杂交水稻亲本繁殖基地60余hm2,制种基地600余hm2。基地分布在太平、平泉、十里坝街道、永宁、江源、青龙、禾丰等乡镇。亲本繁殖、制种技术在四川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所产水稻亲本种子销往全国10余个省市,客户有上百家单位,年销量在200 t以上;杂交水稻一代种子常年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销售近2 000 t。

表2 苗情动态

地点品种父母本平均每窝苗数5月30日6月10日6月20日7月25日上林率(%)十里坝街道爱国村8组Ⅱ优838父本55.562.062.046.3母本53.669.465.240.558.4十里坝街道仁义村4组Ⅱ⁃32A母本103.0126.8114.158.346.0父本61.986.072.846.8

表3 理论测产结果

品种地点每窝有效穗数窝数(窝/hm2)有效穗(万/hm2)穗长(cm)出颈(cm)穗平着粒穗平实粒结实率(%)千粒重(g)理论产量(kg/hm2)Ⅱ优838十里坝街道爱国村8组40.256280226.24522.45.2151.588.158.2254983Ⅱ⁃32A十里坝街道仁义村4组41.550010207.541521.81.2151.074.446.6253861

2009年起,永宁乡制种技术员范治良在四川省农科院专家“地膜覆盖节水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大三围强化栽培”,将“地膜覆盖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运用到杂交水稻制种、繁殖上,经过几年的摸索,取得初步成功。2009—2015年,永宁乡种子基地应用“地膜覆盖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生产杂交水稻种子33 hm2,平均单产4 950 kg/hm2。

2016年,四川益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应用“地膜覆盖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生产杂交水稻种子16.5 hm2,其中:Ⅱ-32 A繁殖4.7 hm2,平均单产3 745 kg/hm2;Ⅱ优838制种11.8 hm2,平均单产4 750 kg/hm2。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品种与播期

2016年公司在十里坝街道爱国村8组制种Ⅱ优838;仁义村4组繁殖Ⅱ-32 A,品种、地点、面积与播种期见表1。

表1 品种、地点、面积与播种期

品种地点面积(hm2)期别播种期(月/日)栽插日期(月/日)Ⅱ优838十里坝街道爱国村8组11.8父本1期04/0104/11父本2期04/0504/15母本04/0104/11Ⅱ⁃32A十里坝街道仁义村4组4.7父本1期04/0604/16父本2期04/1004/20母本04/0204/12

2.2 育小苗

2.2.1 用种量

每667m2制种田用母本种子0.5~1 kg,父本种子0.1~0.2 kg。

2.2.2 苗床准备

苗床地选用没种过稻谷的旱地。苗床1.5 m包沟开厢,浅沟,沟深10 cm左右。厢面整平耙细,用清粪水灌足。每667m2大田母本净用苗床地0.5~1 m2,父本净用苗床地0.1~0.2 m2。

2.2.3 播 种

种子用清水浸种24 h,再换500倍强氯精溶液浸种24 h,清洗沥干后即可播种。播后用细泥沙盖种1 cm,均匀喷施500~1 000倍敌克松溶液消毒。用竹片搭拱架,架上盖0.08 mm厚的薄膜,保温保湿。

2.2.4 苗床管理

出苗前不揭膜,出针后厢面发白,早、晚喷水。展叶后,中午气温高、膜内超过35 ℃时,揭苗床两端或侧边薄膜通气降温。

2.3 覆膜与移栽

2.3.1 底 肥

施水稻专用复合肥(13-5-7)40~60 kg/667 m2。

2.3.2 大田开厢

移栽本田翻耕,施足底肥,在有水的情况下旋耕打细。2 m包沟开厢,厢面平整,用丁苄等芽前除草剂除草,用地虫清等杀虫剂喷施厢面治虫。1 d后用0.04 mm的地膜覆盖,要求膜贴厢面,避免产生气泡。

2.3.3 打孔移栽

打孔:用1.2 m长的竹筒,将头部端处120度三等分开、加木塞做成顶端间距12 cm的三叉,在覆膜的厢面打孔。1窝3孔,如一个等边三角形(小三角);人立于厢沟,在端点厢边20 cm打第1窝,顺沟直线方向40 cm第2窝,第1窝与第2窝中间垂直方向40 cm第3窝,3窝构建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依次排列,窝窝相扣,循环扩展,从而形成大三角套小三角的“大三围强化栽培”模式。

移栽:小苗1叶1心揭膜练苗2天即可移栽。先栽母本后栽父本。小三角尖每孔栽1~2苗。繁殖1厢栽4行母本,1行父本,父本栽于厢沟一侧,各厢父本栽在同一侧面。详见图1。制种2厢栽1行父本。

2.3.4 田间管理

1) 管水:分蘖期,厢沟有水,厢面花花水。母本苗情达到预计要求或植株进入幼穗分化后晒田。复水后干湿灌溉。收获前7~10 d断水。

2) 追肥:在分蘖期分1~2次,在有水状况下施尿素10 kg/667 m2,母本6期末,视苗情施尿素3~4 kg/667 m2作穗肥。

3) 防病治虫:移栽后1周,用敌克松500~1 000倍液喷施防治立枯病。有蓟马、飞虱、稻苞虫为害时用杀虫单等药剂防治。根据预测预报,分别在5月20日、6月20日、7月20日前后,用四氯虫酰胺等防治二化螟。用爱苗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用三环唑等防治稻瘟病。

注:12 cm等边三角形(小三角为1窝),♂ 父本, ♀ 母本,纵为行,行距40 cm,退窝40 cm。本示意图面积6.4 m2,两厢宽4 m(2×2 m),厢长1.6 m(4×40 cm),窝数40(1个小三角为1窝),其中父本8窝,母本32窝。以此类推,每667 m2有4 168窝[667/(0.40×0.40)],其中父本834窝,母本3 334窝。制种2厢只有1行父本,因而在总窝数(41 68)不变的情况下,其父本只有416窝,母本达3 752窝。图1 地膜覆盖大三围强化栽培模式示意图(繁殖)

2.4 “920”的施用

Ⅱ优制种及Ⅱ-32 A繁殖,母本抽穗30%~40%时,打第1次“920”,用6 g/667 m2兑水30 kg喷施第1次,第2天或第3天,用14 g/667 m2兑水45 kg喷施第2次,父母本同时喷施。

2.5 除杂保纯

在“920”施用的前后,及时除去父、母本中的变异株和母本中的保持系。

2.6 人工授粉

喷施“920”后,晴天11:00—14:00时,根据父本的开花情况进行人工授粉2~3次,持续7~10 d。

2.7 及时验收收获

授粉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进一步除杂,收获前2 d逐行逐厢普查是否有父本遗漏,母本中的全结实、迟熟株等。合格后,成熟时及时收获。

3 结果与分析

3.1地膜覆盖后,行间、窝间、株间完全被覆盖,几乎没有上季落田谷萌发、生长、上林,大大降低了上年落田谷萌生对杂交稻制种、繁殖种子质量的影响。

3.2有利于早生快发。小苗移栽后,在盖膜的情况下,发苗较快。2016年5月29日、6月10日、6月20日、7月25日分别调查每窝(大三角、3小窝)的苗情,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移栽后60 d左右,即达最高苗情,苗数在30万/667 m2左右,此时父母本皆未进入幼穗分化,有利于形成大穗。

3.3有利于除杂。常规Ⅱ优制种和Ⅱ-32 A繁殖,移栽规格17 cm×17 cm,该技术栽培的行窝距达40 cm×40 cm,有利于制种农户在田间除杂。

3.4高产稳产。2009—2015年,永宁乡种子基地应用“地膜覆盖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生产杂交水稻种子33 hm2,平均单产4 950 kg/hm2。

2016年,四川益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应用“地膜覆盖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生产杂交水稻种子16.5 hm2,其中:Ⅱ-32 A繁殖4.7 hm2,平均单产3 745 kg/hm2;Ⅱ优838制种11.8 hm2,平均单产4 750 kg/hm2。

理论测产结果见表3。

3.5成熟期提早8~10 d。2009—2016年,在永宁乡慈竹村1组Ⅱ优838制种,用“地膜覆盖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的,母本4月2日播种,8月7日左右成熟;常规栽培的,同期播种,8月15—17日成熟。两相比较,用“地膜覆盖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的成熟期提早8~10 d。

3.6节约秧田,节约用种量,移栽方便。小苗直接栽入大田,少了秧田环节,省了秧田管理,节约秧田。Ⅱ优制种、繁殖,大田,母本用种量0.5~1 kg/667 m2,比常规用种量(2.0 kg/667 m2)节约1~1.5 kg/667 m2。早春移栽,天气温和;小苗移栽,劳动强度低。较常规技术5月上、中旬移栽的轻便、快捷。

4 问题与讨论

4.1该技术受前茬茬口制约,目前适合在3月底前收获的蔬菜田或冬闲田推广。

4.2地膜覆盖后,通过稻株根部渗水追肥、杀虫作用有所减弱。

4.3地膜回收的时间和方法有待摸索,进一步探索使用生物降解膜,防止白色污染。

(本栏目责任编辑:周忠燕)

Application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 Large-triangle Intensification System Cultivation Technique in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FENGShengqiang1,XUHua2,TANGHongyue1,FANZhiliang1,YETinghong1

2017-03-28

冯生强(1966—),男,四川新都人;本科,主要从事种子生产技术工作;E-mail:164330979@qq.com。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07.124

S 511

A

1001-4705(2017)07-0124-03

猜你喜欢

厢面三围父本
栽培羊肚菌土壤及其消毒方式比较试验
不同覆膜栽培羊肚菌比较试验初报
油菜机械直播作业厢面地表粗糙度测量与分析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围”,围出好的氛围
智能量“三围”
从“倒挂村”到“示范村”
冷艳是一种天赋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群体培养技术进展
杂交水稻秋制短组合父本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