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低热河谷地区鲜食型辣椒新组合比较试验

2017-12-04贵州省辣椒研究所贵阳550006贵州省册亨县农业局贵州册亨5500

种子 2017年7期
关键词:鲜食研究所贵州省

, , , , , , (.贵州省辣椒研究所, 贵阳 550006; .贵州省册亨县农业局, 贵州 册亨 5500)

贵州低热河谷地区鲜食型辣椒新组合比较试验

廖芳芳1,胡明文1,苏丹1,朱文超1,付文婷1,杨斌2,李兴华2
(1.贵州省辣椒研究所, 贵阳 550006; 2.贵州省册亨县农业局, 贵州 册亨 552200)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17个鲜食型辣椒品种(组合)进行露地栽培比较试验,以当地优良品种辛香2号为对照,对其农艺学性状、熟性、抗病性、产量进行比较,并筛选适合贵州低热河谷地区推广的新品种。结果表明,hy-6早熟,长势强,抗性好,产量高,适宜贵州低热河谷地区种植。hy-7、1203可作为当地区发展的后备品种。

辣椒; 鲜食型; 新组合; 低热河谷地区; 比较试验

贵州鲜食辣椒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低热河谷及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达3.33万hm2,是贵州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支柱。贵州省种植的鲜食辣椒品种由于片面追求产量,忽略品质,皮厚肉硬,口感差。贵州山区雨热同季、高温高湿,外来品种适应性差,且部分地区种植品种单一。近年出现青枯病爆发、辣椒耐贮运较差等问题,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直接影响基地可持续发展[1]。为此,笔者团队坚持开展鲜食辣椒育种工作,筛选适合贵州低热河谷地区种植的辣椒新组合。现将辣椒新组合比较试验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黔西南州册亨县坡妹镇岜凡村,前茬种植油菜。试验地海拔931 m,年平均温度18 ℃,年均降水量1 035 mm,无霜期为345 d。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定植前施适量农家肥作为基肥。

1.2 试验材料

参试辣椒新组合有14个,引进新品种3个和当地主栽品种1个。其代号、来源详见表1。

表1 参试辣椒品种

编号来源编号来源hy⁃2贵州省辣椒研究所hy⁃13贵州省辣椒研究所hy⁃5贵州省辣椒研究所hy⁃14贵州省辣椒研究所hy⁃6贵州省辣椒研究所hy⁃15贵州省辣椒研究所hy⁃7贵州省辣椒研究所hy⁃16贵州省辣椒研究所hy⁃8贵州省辣椒研究所hy⁃19贵州省辣椒研究所hy⁃9贵州省辣椒研究所1203贵州兴昊臣种业有限公司hy⁃10贵州省辣椒研究所红辣十二贵州兴昊臣种业有限公司hy⁃11贵州省辣椒研究所红辣十八贵州兴昊臣种业有限公司hy⁃12贵州省辣椒研究所对照(辛香2号)当地主栽品种

1.3 试验方法

采用高畦覆膜双行定植,随机区组设计,18个品种,3次重复,共54个小区,株行距为30 cm×80 cm,每个小区定植25株,小区面积为10 m2,露地栽培。于2016年4月21日用50~55 ℃温水浸泡种子30 min,冲洗后用25~30 ℃温水浸泡4 h,后置于种子发芽箱中催芽3 d播种,采用小拱棚冷床育苗,2016年5月23日定植。定植前,施有机肥3 000 kg/667 m2、复合肥50 kg/667 m2作为底肥,并在整个生育期追施复合肥、尿素、氯化钾等。辣椒生长期间交替使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甲霜铜(甲霜灵·琥腋肥酸铜)、克露(霜脲·锰锌)、安克锰锌(烯酰·锰锌)等药剂防治主要病虫害。定植后进行常规管理,开花后观察记录相关植物学性状。参试品种(组合)适时采收青熟椒果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18个辣椒品种(组合)播种期、定植期一致,通过观察记录花期与采收期,以4 d为跨度,18个品种(组合)分成早、中、晚熟品种(表2)。

表2 18个辣椒品种(组合)的生育期及生长势比较

品种(组合)物候期(月/日)播种期定植期开花期始收期盛收期成熟期生长势hy⁃204/2105/2307/1008/0108/20差hy⁃504/2105/2307/0607/2808/19差hy⁃604/2105/2307/0107/2208/12强hy⁃704/2105/2307/0607/2008/11强hy⁃804/2105/2307/0807/2708/17强hy⁃904/2105/2307/0307/2108/12中hy⁃1004/2105/2307/0807/2608/16强hy⁃1104/2105/2307/0607/2208/12中hy⁃1204/2105/2307/0607/2508/18强hy⁃1304/2105/2307/0707/2608/19强hy⁃1404/2105/2307/0507/1908/18中hy⁃1504/2105/2307/0707/2208/12中hy⁃1604/2105/2307/0207/2108/10中hy⁃1904/2105/2307/0807/2908/19差120304/2105/2307/0507/2108/11强红辣十二04/2105/2307/0507/2508/14中红辣十八04/2105/2307/0307/2408/13强对照(辛香2号)04/2105/2306/3007/2108/11中

通过对比表2中的开花期,对照组的开花期最早,其次是hy-6、hy-9、hy-16,开花期最晚的是hy-2、hy-8、hy-10、hy-19,比对照晚8~10 d;对比始收期发现,hy-7、hy-14最早收获,比对照早1~2 d,hy-9、hy-16、1203与对照同一天收获,hy-6、hy-11、hy-15、红辣十八比对照晚1~2 d,其余比对照晚4~10 d,其中hy-2最晚;通过观察不同辣椒品种成熟期生长势,hy-2、hy-5、hy-19这3个组合生长势最差,hy-6、hy-7、hy-8、hy-10、hy-12、hy-13、1203、红辣十八这8个辣椒品种(组合)生长势最强,其余一般,综合以上结果得出,适合册亨种植的早熟辣椒组合(品种)为hy-6、hy-7、1203。

2.2 经济性状

通过观察记录18个辣椒品种(组合)植物学性状和产量(表3)可知,这18个辣椒品种(组合)中,hy-2、hy-8、hy-15最矮,hy-11、hy-16、hy-19最高,其余品种中等;由于参试辣椒品种(组合)均为线椒,所以果长相差不大,但品种间有差异,hy-6挂果最多,相同密度下小区产量可达最高,hy-2挂果最少。hy-6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为67.45 kg,极显著高于其他17个品种,hy-8,hy-7、hy-10,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且极显著高于hy-12、hy-13、1203、红辣十八;hy-9、hy-15、红辣十二、红辣十八、hy-14、hy-16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极显著高于hy-2、hy-5、hy-11、hy-19;hy-19产量最低,小区平均产量为29.59 kg。

表3 18个辣椒品种(组合)的植物学性状和小区产量比较

品种(组合)植物学性状株高(cm)株幅(cm)果长(cm)单株果数(个)单果最重(g)小区平均产量(kg)hy⁃2515627233129.71eEhy⁃5554525383330.93eEhy⁃6606520651967.45aAhy⁃7555024452557.47bBhy⁃8514021432658.94bBhy⁃9564620442441.46dCDhy⁃10555622461654.94bBChy⁃11656520431731.95eEhy⁃12606522551543.47cdCDhy⁃13596325571846.97cdCDhy⁃14626624541837.77deDEhy⁃15506025551740.47dCDhy⁃16655520602039.47dDEhy⁃19655022302029.59eE1203636725591748.47cC红辣十二616523471840.27dD红辣十八596321561646.97cdCD对照(辛香2号)6145224013.240.48dCD

2.3 抗病性

在观察辣椒种植整个生育期间,在防病虫害措施实施的情况下,没有青枯病发生,但软腐病较严重,基本上每个品种都有,这可能是因为土壤缺钙引起的[2]。hy-5的病毒病感染比较严重,主要类型是花叶型和叶片畸形,这就影响了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光合产物不足造成植株矮小[3],这也是导致其产量较低的一个原因;hy-16后期炭疽病和叶斑病发生比较严重,其余品种均未发生病害,这说明hy-5、hy-16抗病性较弱。

3 结论与讨论

对参试的18个辣椒品种(组合)物候期、植物学性状、产量、抗病性和综合表现看,hy-6早熟,长势强,抗性好,产量高,适宜贵州低热河谷地区种植。

hy-7、1203的产量和抗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熟性与对照相当,也可作为当地发展的后备品种,其余品种不适宜在贵州低热河谷地区推广种植。

辛香2号于2008年开始在西南地区示范推广,由于它属于特早熟品种,株型紧凑,分枝能力较强,果实生长快、上市早[4]。然而由于近10年的连作也导致了连作障碍的发生,这使辣椒品质抗性进一步降低,障碍防控又加大了成本投入,经济效益自然下降,所以新品种的筛选、科学的轮作制度和规范化的栽培措施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1]李兴华.香辣四号等辣椒品种与辛香2号辣椒的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3(4):124-125.

[2]宋金荣.辣椒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2012(3):40.

[3]王彦飞,曹国璠.不同品种辣椒综合性状对比及抗病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0(18):31-33.

[4]黄新根,黄永根,黄小毛,等.特早熟高产尖椒辛香2号[J].中国蔬菜,2010(5):31.

A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f Fresh-eating Pepper Combinations in Low Hot Valley Region in Guizhou

LIAOFangfang1,HUMingwen1,SUDan1,ZHUWenchao1,FUWenting1,YANGBin2,LIXinghua2

2017-02-26

国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1303129);贵阳市农科院科技合作资金项目(院地农科合字[2015]9号);黔农科院自主创新科研专项([2014]012);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黔科合NY[2015]3018-1)。

廖芳芳(1986—),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辣椒栽培育种研究;E-mail:245670450@qq.com。

胡明文(1969—),男,研究员,主要从事辣椒栽培育种研究;E-mail:445478454@qq.com。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07.106

S 641.3

A

1001-4705(2017)07-0106-03

猜你喜欢

鲜食研究所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睡眠研究所·Arch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昆虫也会便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