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造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7-12-03徐国华牛红霞
刘 娇 徐国华 牛红霞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造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刘 娇 徐国华 牛红霞
本论文是在“互联网+”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融合发展的角度,就“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互联网+”形式下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其次,针对当前“互联网+”形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最后,详细介绍了“互联网+”形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
“互联网+”时代 信息化 创新创业教育
一、“互联网+”形势下的教育模式
(一)教育内容
在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信息的更新速度及数量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增多,而学生在校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此,“互联网+”时代要求高校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对主要的专业知识来对学生开展教学,同时还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授学生学习必备的方式、方法、技能等。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传统课程改革的深化,进而出现了以慕课、微课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新样板。从创新的角度来看,二者均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和辅助作用下,并且在近年来的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二)教育手段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下,以WF、4G、APP等为代表的先进网络信息传输技术、软件相继出现,为大型网络数据库的组建提供了可能,拓展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过去的学生需要通过去图书馆找资料来找答案,而现在的学生用手机从网络中搜索一下,便可得到想要的资料。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大力对教师进行培训,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对新教学手段进行研发和应用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育管理
“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不仅对教学内容、手段称得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同时对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教务管理等来讲也具有着重大的意义。不仅“互联网+”技术辅助作用的发挥,大大减少了高职院校人物物力财力的投入与消耗,在节省办学成本的同时使学校服务、管理更加趋向于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进一步提升了高职院校管理效率。
二、“互联网+”形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十分单一,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只重视创新创业理论的灌输,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和结合,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知道如何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在学生实际创业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导致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效果不佳。
(二)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缺乏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联系,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脱离了专业知识;其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互联网的重要性,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对学生开展互联网创业的鼓励。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实践,不能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三、“互联网+”形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一)积极开展网络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应加强重视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还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积极改进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创新创业教育,进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重视网络平台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平台越来越便捷。创新创业教育应积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网络平台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碎片化和互动化发展,同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有利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三)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信息素养直接体现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学生的信息化意识。而互联网+形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和学生的信息意识,进而提供创新创业的质量。
总之,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必须发挥好自身在这一关键环节的衔接作用。通过突破传统创新创业教学思维的限制,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潮流。营造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鼓励支持高职院校学生追逐梦想的良好氛围,发挥创业导师的资源优势和创业平台的服务功能。让创新创业教育影响社会发展,让学生真正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1]王晨,刘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М].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曲大为.“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3):12~15.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教师在“互联网+”形势下创新创造能力提升的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JRS-2017-304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