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军民融合思想 完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
2017-12-02张晶杜婷婷
张晶+杜婷婷
摘 要:军民融合是为推动我国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而提出的一项战略部署,是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其范畴不仅包括经济领域的融合,还包括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融合。本文通过借鉴军民融合思想的核心与内涵,在分析国家物资储备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的五点建议,即小国家、大市场,小常备、大潜力,小规模、大动员,小风险、大效益,小投资、大回报。
关键词:军民融合 国家物资储备 管理体系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特点规律,以及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路径和关键招数。反观国家物资储备近70年的奋斗历程,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时期,都发挥了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但是在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需要进一步借鉴军民融合思想,不断完善物资储备体系,更好地发挥物资储备的功能作用。
一、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现状
国家物资储备是国家为了适应特大意外事故、紧急情况及战争的需要进行的物资储存,由国家直接掌管、控制和调度。国家物资储备实质上是以物质形态存在并暂时退出流通的那一部分国家后备基金。
国家物资储备从储备的目的可分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和国家短期物资储备,主要储备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或紧缺物资,并要求储存的物资必须是质量好、适应性较广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我国的物资储备管理由国家物资储备局负责,具体职责包括拟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战略和规划,组织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轮换和日常管理。随着国际环境以及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物资储备局及时做出科学的回应,储备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国家物资储备已形成了以行政管理为基础的国家物资储备局、储备物资管理局(办事处)、基层单位的三级垂直管理体系,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222个基层仓库,主要负责基层仓库物资的收储、动用、轮换等工作,储备仓库也由最初单一的综合物资仓库发展到包括火炸药库、成品油库和综合仓库三大类,仓储体系完善,具备了相当规模的物资储备实力,为服务国防建设、应对突发事件、参与宏观调控,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问题
1. 现有的物资储备体系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理论上讲,有效的物资保障体系应包括三类物资,第一类是远期可能供不应求的物资,以确保未来应急之需;第二类是短期可能供过于求的物资,以调节市场供给;第三类是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物资,以确保国内不会过多地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暴涨和禁运的影响。目前国家物资储备所储备的物资品种主要包括火炸药、成品油以及有色金属、稀土等综合物资,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火炸药等品种物资储备的必要性降低,某些应急物资的储备量较少甚至空白,储备仓库也并未充分展现其战略意义,仓库布局缺乏规划性和整体性,地理位置偏远、没有形成集中优势,无法达到有效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程度。
2. 储备仓库中有相当一部分设备设施无法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我国国家物资储备仓库虽然部分进行了安全改造,仓库的设施设备和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变,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设施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问题。很多仓库等级比较低,特别是很多综合仓库还是砖木结构,多属戊类仓库,防火等级低;仓库设备设施陈旧老化、数量不足、能力不够、专业化水平与现代化程度不高。例如,各储备仓库配备的消防车标准较低,龙门吊吨位不够,还有些设备已经达到报废条件仍在使用,不能满足标准化的物流装卸需求;储备物资往往只注重物资的收储、发运及日常质量管理,欠缺动态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程度不高。
3. 国家物资储备资金保障不足。国家物资储备资金主要依靠中央财政拨款,但因没有相关法律保障,使得储备物资调拨使用后,无法及时补充,基层储备仓库闲置情况严重。2007年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显示,在抽查的30个基层储备仓库中,2007年底四级存储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占存储总面积不足12%,储备仓库闲置17%,其余对外进行仓储业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实施大规模战略物资收储后,国储任务也占不到国家物资储备系统总收储能力的五分之一。与此相对的,基层仓库因为资金保障不足,仓储设备设施陈旧,物资管理手段与技术落后,安全隐患突出。预算中非财政补助收入很难保证经费缺口,职工收入与地方相比差距较大,职工队伍稳定受到很大影响。
4. 国家物资储备体系的建设存在路径依赖。当前,我国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路径依赖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政府的路径依赖。建设国家物资储备体系是一件足以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虽然与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建立相关的制度在不断完善之中,然而迄今为止,我国仍然没有一部法律明确规定社会企业可以参与国家物资储备。其次是仓储资源的路径依赖。从国家储备仓库来看,由于沉没成本及互补效应的存在,其对于现存的生产方式通常是路径依赖的,它们更愿意在原有基础上投入人力与物力,而不愿让社会企业参与其中,破坏其原有的状态与平衡。再次是社会企业在内的地方产业等的路径依赖。社会企业深受既有结构与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在进入物资生产、参与仓储管理等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无可适从之感。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社会企业,未必能够迅速树立起服务国家的保密意识、质量意识、服从意识。
二、军民融合思想对完善國家物资储备体系的借鉴意义
(一)军民融合思想的内涵
军民融合是为推动我国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而提出的一项战略部署,其核心目标是将国防科技工业所面临的两大重要任务——满足军事需求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统一起来,实现“寓军于民”。endprint
在我国,军民融合的思想由来已久,从建国初期毛泽东“军民两用”的战略思想,到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再到90年代江泽民“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思想,以及新时期胡锦涛“军民融合”的战略部署,我国始终将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再一次提出要“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赋予军民融合这一传统优势以新的时代内涵。
按照《解放军报》的定义,军民融合是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其范畴不仅仅是包括经济领域的融合,还包括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
(二)军民融合思想对完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的借鉴意义
1. 为我国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军民融合思想及其战略选择是当前国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世界范围看,随着当代信息革命、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军与民之间产品上的互通性、技术上的渗透性、需求上的依赖性、信息上的共享性不断增强,军民一体化建设成为一些国家的政策取向。而将服务国防建设作为首要功能的国家物资储备,更应该紧跟时代形势,借力于民,建立起多方参与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
2. 对国家物资储备参与经济建设的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军民融合思想实质上是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政府与市场的资源能够相互流通。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可以通过借鉴军民融合思想,将物资合理科学地储备在社会企业中,藏储于民,这不仅能够使国家可调配的物资规模和品种大大增加,提高了国家物资储备在宏观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还能够节约财政资金,增强了国家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
3. 为国家物资储备实现快速高效应急动员提供了有效途径。面对新的国际政治军事形势以及国内各类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国家物资储备如何实现高效快速动员,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和满足新需求,是摆在国家物资储备事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提出,使国家储备与社会储备(企业储备)结合得更加紧密,这为解决国家物资储备实现应急动员的快速高效发展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三、对完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的几点建议
借鉴军民融合的思想发展完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不仅要扩大储备投资及管理主体,也要打破体制束缚,深化政府与企业的合作的方式和领域,使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更加紧密,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以“五小五大”为特征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
(一)小国家、大市场
即在国家物资储备体系中缩小国家储备的占有量,扩大企业及社会占有量,将大部分国家储备融入市场体系。对那些市场方式难以提供解决、涉及国家和军事高度机密的战略性、前瞻性战略物资,由国家储备负责,集中全国力量完成。其它的流通性较强的物资以及仓储设施设备等均采取国家与企业相融合的方式,通过企业实现国家物资储备社会化,使精干常备的国家物资储备系统与强大企业动员相结合,突出国家与市场相结合后的市场调配的主体地位,落实国家物资储备的准备与实施。
(二)小常备、大潜力
即根据“应急”与“应战”的双重需要,国家物资储备应缩小常备储备,增大潜力储备,提高转换能力,做到常备与潜力相结合。国家物资储备涉及工业、交通、信息、金融等多个领域,既关系国防建设,也关系经济发展,更关系有限资源的科学分配与开发使用,都需加大政府与市场的融合力度,在常备储备上越小越好,够用即可,讲究小而精,以便更大限度地发展经济。在潜力储备上则是越大越好,并增强快速转化功能,提高整体国防实力,增强整体威慑力。在制定国家物资储备发展规划时,坚持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思想与原则,把与国家物资储备相关各个领域的准备融入其中,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共同建设,使政府与市场结合得更紧,转换能力更强。
(三)小规模、大动员
即无论应战还是应急,规模虽小,但可能涉及诸多领域,国家物资储备的动员将在区域经济圈或全国范围的部分领域展开。从国际与国内形势看,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主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全面应战与应急的可能性都不大,但局部地区应战或应急可能性都有,特别是局部地区应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将更趋频繁。虽然这些需求从全局上来讲可能都是小规模的,但由于局部突发事件的强破坏性往往较强,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物资角度讲,要求都比较高,需要在局部中进行全面动员,在全局中进行部分动员。因此,无论是围绕应战还是应急实施的经济动员,都将主要在政府与企业相结合的经济体中展开,以最快的速度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四)小风险、大效益
即风险小、成本低、效益大、周期短、保密性弱的国家物资储备任务由社会企业完成,而风险大、成本高、周期长、性质特殊、保密性强的国家物资储备任务则由政府部门完成。这是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的根本目的所要求的,也是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本身的基本出发点。
(五)小投资、大回报
即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在国家物资储备设施设备的投资,将战略物资储备、应急储备、粮食储备、原油储备等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置换、调整、改造国家物资储备基层仓库设施设备等措施,利用较小的资本投资,达到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加大储备仓库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与期货交割等企业业务相融合,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树立国储形象,打造国储品牌。
参考文献:
[1]曹景建,姜大立,邹春荣.“军民融合”及其相近概念浅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2):94—96.
[2]陈德第,李轴,库桂生.国防经济大辞典[Z].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821—822.
[3]杜兰英,陈鑫.发达国家军民融合的经验与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3):126—130.
[4]石玉昆,杨静岫.政府危机管理与国家物资储备[R].北京:物资储备研究,2009.
[5]舒本耀.信息化战争要求军队走军民融合式道路[N].解放军报,2009—8—4.
[6]闻晓歌.“军民融合”制度变迁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08(9):27—30.
[7]杨志坚.协同视角下的军民融合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99—102.
[8]于梦曦.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5.
[9]周涛.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0.
[10]褚振江.喜看千帆競发 助力万马奔腾——《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解读[J].中国军转民,2017(01).
[11]游光荣.对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及评估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7(1).
(杜婷婷,国家物资储备局物资储备研究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