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态势研究
2017-12-02刘剑
摘 要: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新形势下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态势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贵州茶产业因具备“天时”、“地利”及“人和”等比较优势,且发展形势利好,发展前景广阔。针对贵州省茶产业存在的不足及挑战,文章基于SWOT矩阵,就如何提升贵州茶产业竞争力提出了增长型、多元化、转型型和防御型四种策略。
关键词:茶产业 SWOT分析法 提升策略
一、引言
贵州省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历史上曾创造了如湄潭眉尖茶、普定朵贝茶、都匀毛尖茶等20多种贡茶。进入20世纪,贵州茶叶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这以1915年贵州省创办历史上第一家茶叶公司“开阳茧茶公司”为开端。同年,都匀鱼钩茶(今都匀毛尖)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奖”,贵州茶开始被世界认识。1939年,湄潭中央实验茶场的建立为贵州省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掀开了贵州乃至中国近代茶叶生产的新篇章。此后,贵州省茶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茶叶种植范围遍及全省。2013年,贵州省茶园种植面积突破600万亩,跃居全国第一位,成为我国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贵州省茶叶产量28.4万吨,绿茶产量排名全国第二位。2016年茶叶产值299.8亿元,综合产值502.2亿元,茶叶产销量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超额完成年终发展目标。贵州省茶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
发展茶产业对于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茶产业作为贵州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在贵州省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品质茶叶需求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及地方政府对茶产业的大力扶持,贵州省茶产业发展速度快速提升,已成为贵州省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五张名片”是指酒、烟、茶、民族医药和旅游等五个优势产业。之一。尽管贵州省茶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贵州省茶产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究竟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优势是什么?自身短板是什么?面临哪些发展机遇和发展威胁?这些都是做大做强贵州省茶产业、实现由“茶叶大省”向“茶业强省”转变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对新形势下贵州省茶产业的发展态势进行综合分析,旨在肯定和巩固自身优发展势的基础上,明确自身发展面临的劣势及威胁,并充分利用现有发展机会,进一步巩固和促进贵州省茶产业平穩健康发展。
二、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优劣势分析法或态势分析法,它是用来评估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s)、竞争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评估结果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的一种分析方法(见图1)。将SWOT分析法应用于贵州省茶产业的分析,旨在明确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充分把握机会,消除威胁,引领贵州省茶产业的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一)S:优势分析
1.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上世界八十年代,在贵州省晴隆县发掘出土了世界上唯一的一颗茶籽化石,该化石被鉴定为是距今100万年前的四球茶茶籽化石。相关资料记载,贵州省种茶历史已超过3000年,历史上,贵州茶叶曾一度成为皇室用茶,先后产生了如湄潭眉尖茶、都匀毛尖茶、雷山银球茶等20多种贡茶。
2.得天独厚的茶叶发展环境。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 多云雾、无污染的自然地理环境成就了贵州省发展茶产业的先天性条件,加之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低廉,让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同时具备了“天时”、“地利”及“人和”的比较优势。
3.茶叶品种齐全,品质优良。贵州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绿、红、青、黑、白五大茶类,茶叶品种丰富。贵州省的茶叶生长环境更为生态,生长周期相对稍长,使得贵州茶叶品质优良,尤其是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达到40%,高出国家标准6个百分点,逐渐成为中国绿茶标准的新标杆。
(二)W:劣势分析
1.茶叶企业整体竞争力偏低,缺乏产业集群效应。与福建、浙江、安徽等茶叶强省相比,贵州省茶叶企业竞争力整体偏低。不仅如此,贵州省茶叶企业呈现出分散经营,区域为王,各自为阵的业态,难以产生集群效应,且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有限。
2.茶叶品种繁多,品牌杂乱。贵州因种茶地域广,导致茶叶品种繁多,各区县为突出自己的优势或特色,甚至在茶叶品种命名上大做文章。当前,在贵州本土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茶叶品牌已达数十种,其中以“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石阡苔茶”等为首的贵州首批10大公用品牌贵州省首批10大公用品牌:“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石阡苔茶”、“雷山银球茶”、“瀑布毛峰”、“正安白茶”。Invalid_string最具代表性。但是,与福建铁观音、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等品牌相比,贵州茶叶品牌明显还不够“出名”,今后仍需努力。
3.茶叶单产低,茶青浪费严重。贵州省的茶叶多半种植在山地,机械化程度非常低,加之茶叶种植从业者多凭经验进行种植和管理,缺乏对科技成果进行运用的能力,进而导致贵州茶叶亩产低,综合产值也低。此外,贵州省存在着严重的茶青浪费现象,大部分茶企重春茶而轻夏秋茶。据业界估计,仅贵阳市每年被浪费掉的夏秋茶就在80%左右。
(三)O:机会分析
1.利好的政策环境。为了加快推进茶产业的发展,贵州省各级职能部门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鼓励和保障茶产业的发展,尤其是2014年贵州省政府出台的《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更是将茶产业的发展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此外,贵州省“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酒、烟、茶、药、食品“五张名片”为重点的特色产业规模化,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贵州品牌”。无疑,政府重视,政策助力,贵州茶产业正处于利好的政策环境中。endprint
2.“互联网+”蓬勃发展。茶产业是一个融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特色产业,从茶种培育到茶叶冲泡,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未来,“互联网+”与茶产业的融合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将会使茶产业链形成新的生态,为茶农、合作社、企业等相关利益者带来更多惊喜和价值。
3.茶旅组合成为旅游新宠。茶产业作为一种生态产业和文化产业,二者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让消费者观赏到异样的自然生态景观,还能够感受到茶文化所蕴涵的价值和人文精神,因此,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前景广阔。
(四)T:威胁分析
1.产能过剩持续发酵,产品市场风险加大。当前,全国茶叶市场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产能过剩威胁。贵州省已成为全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并且茶园面积还在增加,投产茶园面积将逐年增加。届时,贵州茶产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将会加大。
2.发展资金不足,企业融资难。数据指出,贵州省每年茶产业的投入预计在100亿元,而国家和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不足10亿元,发展资金严重缺乏。此外,因大部分企业的茶园和厂房无土地使用证,无法使用土地抵押或担保融资,这无疑又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
3.市场竞争激烈,发展压力增大。一方面,国内产茶大省纷纷加快茶产业发展速度,茶叶市场竞争激烈,贵州茶叶在市场范围、市场份额等方面受到以福建铁观音、杭州龙井、云南普洱等为代表的知名茶系的挤压;另一方面,随着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茶产业的发展,为贵州茶叶进一步开展国际贸易形成了市场约束。
三、贵州省茶产业的SWOT矩阵构建及策略分析
(一)SWOT矩阵构建
依据SWOT分析法,结合茶产业的特点,构建了贵州省茶产业的SWOT分析矩阵(见图2),并以此为依据对进一步促进贵州省茶产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二)促进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1. S—O策略分析。SO策略是一种最大最优策略,即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外部机会的增长型策略。就目前而言,贵州茶产业已迈上了新的高度,发展环境整体利大于弊。具体而言,贵州省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加强。
第一,以政策为保障,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生态黔茶”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本土优质的原材料资源,加大茶叶生产线建设力度,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一改过去靠卖优质原料赚取微薄利润的局面,摆脱省外知名茶叶品牌的“傀儡”身份,努力生产出更高品质的茶叶,变“贵州原料”为“贵州制造”。第二,探索推进“物联网”工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服务,构建区域内互联互通的茶产业信息溯源物联网平台,降低茶叶生产成本,加强茶叶品质监控,提升贵州茶叶走向国内外市场的自信心。第三,加强质量建设,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以贵州省“5个100”工程为依托,继续推进标准茶叶创建,加强有机茶园的培育和认证工作,完善茶叶标准建设和质量追溯体系,积极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茶叶制品并以“一带一路”为平台,开拓国际市场。
2. S—T策略分析。ST策略旨在依靠自身优势,规避外部威胁,实施多元化发展。对于面临的风险,贵州省须坚持“生态黔茶”这一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在产品和营销方面采取多元策略做大做强贵州茶产业。
第一,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对茶叶制品的消费需求,在做强做精冲泡茶叶的同时,适时创新茶叶制品开发,如保健茶、茶叶饼干、茶叶饮料,甚至是美容产品等新产品,实现茶叶制品多元化。第二,创新贵州茶叶营销机制,推动实施“互联网+”茶产业战略。鼓励和引导企业,尤其是营销型企业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营销方式,借助电子商务营销、微信营销等营销手段,拓展营销渠道,建立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茶叶营销网络,降低营销成本,提升客户消费价值。第三,增加消费者对贵州茶的体验,拉近贵州茶与消费者的距离。主要借助高铁、高速公路服务区、各类车站、茶叶交易市场等公共场所,为旅途疲劳的人们免费提供茶饮服务,让消费者记住并爱上“贵州冲泡”,提升市场竞争力。
3. W—O策略分析。WO策略是一种转型发展策略。当前,贵州茶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如何转型?如何升级?要求贵州茶产业把握机遇,克服短板,突出优势,规划长远。
第一,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市场融资、连锁加盟等方式组建茶叶企业集团或联盟,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或集团联盟对茶产业的带动作用,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二,以品牌为纽带,继续巩固和加强以“三绿一红”为重点的品牌建设,依托品牌提升贵州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未来,可借鉴贵烟实施的品牌战略,整合现有茶叶品牌资源和优势,调整贵州茶业品牌结构,统一使用“贵茶”或“黔茶”品牌,构建独特而又具有价值的茶叶品牌。第三,走茶旅一体化发展道路。借助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贵州茶业的生态、文化等比较优势,将茶产业与旅游业进行有效融合,科学规划,建设茶旅精品,既增加贵州旅游要素,又提升茶产业附加值,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4. W—T策略分析。制定WT策略的出發点是最大程度地减少自身劣势,尽可能的回避外来威胁,以“防御型”策略保护和巩固现有发展基础。
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的茶产业保障机制。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制定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大“十三五”期间的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加强财政补贴、企业融资、品牌宣传、技术指导、土地流转等五个方面的政策服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二,加强茶业从业者的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田间指导等方式,加强对茶农的种植养护技术、企业领导者的组织管理能力、营销人员的销售能力及电子商务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强校地或校企合作,依靠高等院校培养相关专业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全面提升茶叶从业者的整体能力。第三,挖掘茶文化资源,提升贵州茶叶软实力。结合茶旅开发及非遗保护工程,深入挖掘贵州茶文化资源,将与茶相关的典故传说、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整理,通过拍摄专题片、设立贵州电视台茶频道、微信公众平台、茶文化网站等媒介进行宣传,以文化软实力提升茶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苏美娜,董孝斌.安溪县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5(29).
[2]杨晓刚.区域茶产业的SWOT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基于四川省雅安市的实例调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02).
[3]晏红安等.基于SWOT分析的平江县茶产业发展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5(04).
[4]刘剑.贵州省茶叶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6年.
(刘剑,铜仁学院国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