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探讨

2017-12-02李曼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发展目标

李曼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构建城乡双向互动的商贸流通体系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需求,也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商贸流通双向互动还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城乡消费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与流通渠道等方面差异巨大。要运用政府与市场化力量推动城乡间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互动,建立现代化的城乡互动流通体系。

关键词:城乡差别 互动流通体系 不利因素 发展目标

建立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城乡统筹一体化的需求。我国逐步确立了市场经济环境,市场化发展提升了生产与消费的需求,而流通体系正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纽带与重要支撑。城市与乡村两大市场是无法独立存在而各自发展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社会资源的交换和商品的流动,这个过程的重要载体就是流通体系,可以说流通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城乡之间商品的生产、销售与消费。尤其是在二元经济结构中乡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强调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反哺农业,只有把农村市场纳入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才能实现城乡的协调运作,促进更多的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同时城乡互动流通体系可以让农村学习到先进的经营方式与理念,并借助城市完善的设施快速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达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需求。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具有完善的城乡互动流通体系极大促进了消费的增长与商贸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朱智,2010)。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外需乏力,只有通过扩大消费、增加内需来推动经济发展。从数据来看,我国城乡两大市场分割明显,占人口超过43%的农村地区消费市场比例还不足15%,发展极为缓慢,但也看出消费潜力十分巨大。建立并完善城乡互动商贸流通体系,实现城乡两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并优化配置生產要素,不但可以很好保障农民便捷消费,更通过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来增加消费,用扩大内需的方式拉动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我国城乡两大市场的分割主要表现为城市工业发展迅速,商贸高度发达,流通体系趋于完善,居民收入水平高,消费环境较好。但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体系不健全,不但基础设施档次低,而且分布极为分散,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水平落后,经常出现农产品丰收不增收、货好而价不高的情况,导致农民收入仅为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消费能力很低。这种城乡之间在资本、资源与技术等方面的严重不对称与建设和谐社会极为不适应。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流通市场建设,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尤其通过建立农村地区便捷、发达的商贸流通体系,真正实现城乡统筹与利益均等。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与重要途径。

提高农民收入的需求。我国长期重视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农村的发展建设十分滞后,计划经济与自给自足式经济也使农村无法实现快速的进步,尽管当前市场化经济逐渐确立,但农村不具备发达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作为支撑,农产品难卖、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构建通畅的流通体系、繁荣商贸市场,实现城乡良性的城乡互动,使农村封闭的自然经济走向开放的商品经济,彻底激活农村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的生产与加工可以吸收先进的技术提升农产品的增加值,利用农超对接等项目确保农产品的销售与价格,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发展来实现农民增收。另外,商贸流通互动发展也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目前我国城乡互动流通体系面临的问题

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大。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因素导致城乡差别巨大,其中最要的原因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相差太大。从收入的增长率方面来看,农村达到13.56%,略高于城镇。但是从差距方面来看,从2005年的7238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19773元,差距不断在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始终保持在3:1左右。收入的差距又影响着消费结构的差异,从“十二五”期间的消费品零售数据来看,城乡销售总额比一直为6-6.5:1,在大件家用电器的购置上,如电冰箱、空调、电脑等,农村每百户居民拥有数量为城市的1/2以下。总之,消费水平的差距严重制约着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发展。

城乡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差异大。第一,基础设施的差距。城市在资源配置上获得了优先地位,商贸流通体系的规划较为科学,设施数量多,功能较为完善。但农村地区流通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经营方式粗放。如村内的消费品销售设施多以夫妻店、代销店为主,商品数量少、卫生质量不佳,尤其缺乏专业化的贮藏保鲜设备。乡镇的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严重,商业设施不固定,人均商业面积仅为城市水平的10%,而且仍多以沿街摆摊、搭棚或露天方式经营。第二,技术装备的差距。农村在批发中心、物流配送尤其是在冷链贮藏与运输的技术装备上与城市相比投入严重不足,技术现代化水平很落后。

城乡流通管理体制差异大。完善流通体系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进行严格的管理。在城市中对商品流通进行管理的行政部门齐全,工商、税务、卫生、质检等部门职责分明、管理严格,保障了商品流通的规范、有序。但农村地区显然监管力度十分乏力,表现为基层人员配置不足且业务素质低、职责落实不到位、管理流于形式,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商贸流通市场的环境与秩序很混乱。第一,脏乱差现象严重。监督与管理的不力,使乡村的各种商品流通市场在卫生、秩序上很不乐观,与城市的商场、超市相差极大。第二,假冒伪劣现象横行。农村中有的商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仍存在无证经营或违法经营的现象。另外有的不良商贩为了迎合农民低消费的需求,把假冒伪劣的食品、服装销往农村,甚至出售假的农药、化肥与种子,使农民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城乡流通渠道差距大。商品从企业中生产出来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被称为流通渠道,而这个过程是由许多流通环节连接起来的,如商品的批发与零售是最为普遍的流通环节。假如流通环节过多,则流通渠道就会过长,商品的价格就随之增长,从而影响消费。虽然因商品的不同而流通环节与渠道也会不同,但总体来讲,城市的流通渠道明显优于农村的流通渠道。城市的商品流通渠道非常便利,环节较少,网络发达,再加上城市居民消费水平高,商品的流转速度迅速,这些有利的因素使城市的商品能较好降低成本,反过来又刺激消费。但是农村居民非常分散,仅从商品的运输距离来看就增加了不少的成本。再有乡村商品的经营主体实力较弱,信息沟通不畅,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低,导致农村商品流通渠道狭窄,环节过多,无论是工业品下乡,还是农产品进城都会出现物流成本过高、层层加价的现象,极大影响农民的生产与消费。endprint

城乡流通组织差异大。流通组织就是商品流通过程中承担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载体,即商品流通的组织方式与经营业态。城市居民具有的巨大消费力吸引了更多的资本青睐城市商业建设,各类商品流通组织实力强大、功能齐全。小到各类专卖店、折扣店、社区商铺,大到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步行商业街与大型连锁超市等不同业态都得到了充分发展。而农村流通组织不发达,大多数仍以流动的个体商贩为主,不但服务能力与水平低下,还常有恶意压价现象。农业合作社到目前为止达到2万多家,农民社员与就业总人数为300多万人,但大多数规模小、市场覆盖率低。商品经营业态也极为简单,小卖部、夫妻店、集市摊贩与集市是农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场所。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因为物流快递很难覆盖农村而发展缓慢。这些不但与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不适应,还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大,严重迟滞了城乡流通体系的互动与一体化发展。

建设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内容与目标

城乡商流的互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城乡两大市场商流分割状况十分明显,如农村居民拥有大件家电的数量远低于城市,农村农副产品进城项目中的农超对接率十分低等都是最清晰的例子(张春翠,2016)。城乡统筹发展就要实现商流的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两大市场的互动。第一,实现城乡供应链一体化。以供应链网络为连接纽带,联结城乡供应链中的各个产、供、销环节,构筑城乡间商流双向互动体系。第二,实现城乡产业链一体化。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客观差异,城乡统筹的措施之一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强城乡产业间的合作与联运,利用城市优势产业带动乡村协同发展。

城乡物流互动。物流是把供应链各个节点有效连接起来,服务于供应商、满足客户对商品需求的关键环节,构建城乡物流一体化是实现城乡流通体系互动的重要保障。第一,物流基础建设一体化。破解城乡二元物流之间的分隔,首先就要在物流基础建设上做好总体战略规划,在城乡连接道路、乡村公路、运输车载工具、仓储建设等方面要向农村地区倾斜,改善农村物流的弱势地位,实现城乡物流的直通直达与无缝衔接。第二,城乡物流环节的一体化。即实现城乡零售网络的有机整合,加强物流配送的双向互动。如运输车辆同时承担消费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任务,保证往返过程两头不空载,减少单程、多环节、高成本的物流运营,充分利用物流设施与人力资源。只有实现了物流城乡空间形态上的一体化才能保证物流运作高效率。

城乡信息互动。加强城市与乡村两大市场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加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加快商品的流通效率。第一,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信息平台。着力整合现有的城乡信息资源,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区域内或全国统一的城乡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城乡信息互动,高效收集并发布经济信息、工农业产品生产信息、城乡广大居民的消费信息等。第二,城乡信息管理一体化。要努力实现城市工业品生产企业、农村农产品优势产区、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联网与互动,通过一体化管理并利用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媒介,实时发布市场行情与供求信息,让信息互动成为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重要动力,也使工农业产品的生产减少盲目性,实现消费品种类、数量的订单式生产。

城乡互动流通体系发展策略探讨

(一)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引导作用

第一,加强城乡互动流通统筹规划(任宗哲,2011)。对商品市场进行规划是政府部门对城乡流通体系管理的基本职能,也是保障城乡流通业正常运行与互动协调发展的基础。政府部门要在现在的城乡流通基础上统一布局,坚决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一方面,规划网点布局。对城乡各大商业网点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尤其是对乡村的商业网点建设要大力扶持与引导,避免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规划流通业业态。在乡村地区大力推行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商贸业态,尤其是鼓励各种连锁经营模式向小城镇推进,加强日用品超市与现代化的批发市场建设,增强城乡商品互动,提升流通业的集散功能。

第二,加强政府的服务职能。各级政府与相应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提供各种服务促进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建设。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建设健全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重要保障,而政府是主要的提供者。如改造升级各类商贸市场,尤其是村、乡、镇周边的道路设施;高标准规划商贸购物中心、新型的商业中心;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给予较大的政策与资金的倾斜,帮助涉农企业改善加工、储藏与运输的条件等。其次,建立城乡互动的信息平台。政府管理部门不但要主导城乡互动信息平台的建设,还要进行宏观的管理。信息平台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工农业消费品的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提供生产信息、价格信息、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信息、最新的科技信息、人才信息等。再次,加强人才培养。商贸流通人才是城乡流通发展的关键要素,政府要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与高校合作,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流通业整体素质。还要采取各种方式,如网络教育、进村培训等为农村流通业人员进行培训。此外还要提供一定政策,但要留住人才,还要促进城乡流通业人才的合理流动与分配。

第三,加强城乡互动流通市场的監督。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构建的科学、系统的城乡流通体系监管机制,可以极大推动城乡双向互动流通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的商贸流通业法律、法规与制度是行业公平竞争与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如健全市场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竞争,反对行业垄断;加强行业准入审批,尤其严格监督涉农的种子、农药、化肥与农具等行业,保障广大农民利益。另一方面,提高监管水平。成立专业的行政监管部门,实行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避免政出多门与各自为政。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制定行业规范与标准,提高企业的自我监管。

(二)增强市场化力量

第一,大力扶持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的项目建设。一方面,完善现有的城乡双向流通体系。十余年来我国政府组织实施了多项城乡市场工程,极大促进了城乡流通体系的互动与一体化建设,如万村千乡工程、农超对接项目、家电与汽车下乡等,在不断完善相应配套措施的基础上要继续推进这些利民工程建设,深挖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实现城乡互动。另一方面,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建设。电子商务极大促进了商贸流通领域的变革,交易成本更加低廉、流通效率极大提高,为农村增加消费与农产品增强销售提供了机遇。通过开发或合作的方式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来引导B2B、 B2C、 C2C 等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此外还要积极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借助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增强城乡流通体系的互动与一体化发展。

第二,加强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是城乡商贸互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大投入支持农村物流配送设施的建设,增强农产品的加工与包装、冷藏储存与冷链运输的能力。另一方面,构建城乡物流信息网络。以实现城乡物流信息一体化为目标,整合现有城乡物流信息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第三,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的第三方物流具有规模大、效率高、辐射面广的优势,能有效把城乡供应链各个节点联结起来,实施供应链一体化运营管理,实现农产品与农资运输的双向物流,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居民消费利益。

参考文献:

1.朱智.我国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研究[J].财贸经济,2010(3)

2.任保平.市场分割背景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运行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福建论坛,2011(4)

3.张春翠.双向流通模式在农产品物流模式中的构建及运行[J].商业经济研究,2016(14)

4.孟雷.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3(6)

5.任宗哲.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中的政府职能及其转变[J].西北大学学报,20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目标
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影响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
论财务管理目标与核心能力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