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技术标准化与流通业国际化探讨
2017-12-02胡媛
胡媛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商贸业和物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技术标准化成为现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作为后起赶超者,我国商贸业和物流业只有通过自主技术标准才能打破现有发达国家技术垄断。技术标准具有明显的锁定和排他性,培育足够规模的用户基础、积极加入专利技术联盟是实现自主技术标准推行的关键,同时需要一个积极的专利保护机制。
关键词:一带一路 商贸流通 标准化 国际化
引言
商贸流通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生产和消费的媒介作用,其自身的发展通过其辐射效应和就业效应促进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经济方式、国民经济竞争力等多方面优化、提高。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国际化发展有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战略,“一带一路”的实施,对于我国国际贸易和物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一带一路”的实施离不开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协同发展,其中掌握现代物流更是掌握了第三利润的源泉。当前各国致力于将商贸流通业实现规范化、集约化以及国际化发展,全球化的竞争中经常遇到贸易壁垒、本国商品与服务的国际化适用性等问题,技术标准化成为改善上述问题并快速抢占国际市场的关键。
“一带一路”的实施对于我国商贸流通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国际化的商贸流通体系离不开标准体系的建立,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对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国际化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一带一路”背景,本文借鉴国内外产业标准化研究成果,分析技术标准对于产业国际化的作用机理,探究我国商贸流通业国际化转型发展路径,进而对我国商贸流通企业提出建设性建议。
文献述评
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究技术标准化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国际化转型发展的作用机理以及路径。目前国内外关于标准化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正向效应方面已经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瑞典学者弗拉姆(Flam H)研究发现标准化有助于促进产业内贸易、消除壁垒。美国学者泰奇(Tassey G)以及英国学者斯旺一致认为,标准化在产业运行过程中能够加快信息传递、实现兼容性、减少多样性。更有德国学者布林德(Blind K)通过研究发现,标准化具有正向的经济效益,其作用仅次于资本,对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国内学者赵树宽等也认为技术标准化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技术标准化可以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技术标准化可降低生产成本,有助于规模效益的形成,技术标准化规范市场,技术标准化可以促进区域需求水平实现精细化、精致化发展。
在技术标准化形成机制方面,Farrell等认为技术标准形成机制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组织、市场以及混合机制。姜红等认为技术标准的形成涉及到众多社会参与者,其中企业、企业联盟、消费者、政府以及标准化组织等都是重要参与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也在寻求更多的标准组织形式,标准化组织和产业联盟也逐渐成为技术标准制定的重要选择。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关于技术标准化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技术标准形成机制的研究为流通业标准化的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理论支持。“一带一路”的实施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国际化发展转型提供重要机遇,因此,对于我国商贸流通业技术标准化形成机制以及路径研究十分有必要,也为我国商贸流通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持。
技术标准形成机制分析
由于技术禀赋与技术水平的差异,因此不同企业性质、不同技术水平的技术标准形成机制也存在较大差异。技术领先的企业在技术研发以及市场地位上具有明显优势,无论是操作习惯、生产规则还是标准内外码方面都可以形成自身的技术标准。技术相对处于追赶阶段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轨迹延续、技术联盟方面存在劣势,想要实现技术标准化往往需要依靠自身技术能力、市场规模等实现自主技术标准的培育、壮大。
(一)技术领先型
技术标准是重复生产活动中的不断创新,并且创新结果得到市场验证并最终进入标准化阶段。技术标准的雏形是在实际操作中形成的操作习惯,操作习惯的形成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交易成本。操作习惯的形成以及筛选是一种技术提炼、技术选择的过程。这种提炼、选择往往需要经历两次编码过程,第一次编码是选择出最适合、最高级的技术类型。第二次编码是在第一次编码基础上将技术标准的具体要求和规定以文字呈现出来。技术标准形成之后通过技术扩散以及网络效应形成技术标准锁定。当技术标准形成并逐渐成为市场遵循的准则,技术标准的使用者越来越多,用户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用户规模形成的网络效应使得现有标准对新用户的吸引力加大;另一方面,用户规模增大增加了不同标准间的转换成本使得老用户难以摆脱现有标准。用户规模的增大不仅增加了技术标准的转换成本,同时技术标准的持续使用使得现有企业产生创新惰性,具体技术标准形成机制如图1所示。
对于技术领先型的企业来说,技术标准容易被行业认可并成功成为市场或者行业标准。这无疑对于企业来说是有益的,一方面,技术领先企业能够凭借技术标准锁定形成市场垄断并由此获得垄断利润;另一方面,技术领先型企业在前期技术标准竞争中有成功经验,在技术领域有更多优势,企业如果想要突破再创新,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创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创新成本也较高,这就是说技术创新型企业存在创新惰性,维持现有技术标准的市场地位往往其收益更高。但是面对市场的不断竞争,后来企业的赶超也无形对技术领先型企业形成较大压力,企业前期技术竞争中存在成功经历,企业突破再创新或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循序式创新,再次形成新的市场标准也是必要的。
(二)技术追赶型
技术追赶型企业在技术标准竞争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整体技术实力较弱,技术系统不完备。首先,技术革新过程中网络化、标准化的适应能力较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较晚。其次,技术体系有待完善,大多数开创性创新较少,在国外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新的比较多。再者,合作和联盟机制较少。技术联盟现在越来越成为技术标准竞争的重要形式,但是技術追赶型国家或企业无论是双边合作还是多边联盟缺乏真实的环境基础,技术标准联盟没有起到促进自主标准培育和发展的作用。目前技术追赶型国家或企业更多的是被动地从技术领先者购买成熟标准,并以支付专利使用费为代价。技术追赶型国家或企业要想实现技术标准成为市场或者行业的成熟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整个行业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必须发起自主标准,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以适应自身的需求。endprint
技术赶超者在自主标准形成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四个关键阶段:首先,赶超者在国际市场中形成自身的优势,提升自己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和行业中的话语权。然后,赶超者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满足市场需求,摆脱对技术领先者的技术依赖。再然后,赶超者在相关领域内使得自己技术达到行业认可的水平,增加技术研发创新,尽可能在相关领域在国际上申请专利,同时实现相关技术的扩散。最后,赶超者自身不断努力,技术水平在国际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技术研发和创新也在不断进行,研发、转换、获利、再研发、再转换、再获利持续进行,达到良性循环、良性互动。赶超者通过市场需求以及规模效应的共同努力,实现自主技术标准的形成和扩散。
商贸流通业标准化路径分析
我国商贸流通发展的基础设施、行业管理、标准化水平等因素都存在较大上升空间。第一,我国商贸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口岸管理较为落后,通关效率较低,达不到“一带一路”商贸物流发展需求。第二,我国商贸物流业税负较重,重复纳税情况严重。物流成本中包括大量的使用费、场地费、停车费、进口费、信息费、配载费等,限制了物流大规模发展。第三,物流业国际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国际竞争市场上我国物流业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高速、移动、安全的信息平台,并未形成具有国际认证的技术标准,使得我国物流存在摩擦、交易成本较高等弊端。商贸流通业作为未来利润的源泉,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形成技术标准,走向国际化。
(一)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推动国际多联式联运服务体系
为了建立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也为我国加快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机遇,周边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开放市场,组建区域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共同体,最终形成一个大的共同市场,使亚洲国家和地区共享自由贸易带来的经济发展机会。“一带一路”经过更多发展中国家,这有利于拓展我国在中东、非洲和拉美等国家的贸易市场。依托重点口岸和重要枢纽节点,搭建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贸易的功能平台,完善路网系统建设同时实现物流资源整合。在“一带一路”沿线区,铁路、公路、水路运输都是我国重要的物流方式,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保障各种运输设施的无缝衔接。因为流通业务往往是多式联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能够大大缩小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其次,不断增加各交通设施的替代性。路网建设应当多元化,战略区应提高同一交通线路上不同交通设施的并存性,增加运输方案选择性,保障不同属性的商品都能以较为适宜方式达到预期流通效果。最后,在提升基础设施质量的同时,战略区应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更新信息,缩减或消除运输方式转换的等待成本,这不仅需要不同运输方式的质量、线路对接,还必须共享路网信息。
(二)巩固用户基础形成网络外部性
与发达国家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相比,目前我国物流业并未形成较为统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系统。在商贸流通领域,在技术标准制定方面几乎没有话语权。现阶段打破发达国家技术标准锁定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形成足够规模的用户基础,通过用户基础的网络效应实现技术标准反锁定。用户基础是技术标准制定的必要条件,其定义是指选择使用某种技术产品消费者的数量。标准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外部性,自主技术标准的发展离不开足够规模的用户基础。在“一带一路”沿线区,依托重点口岸和重要枢纽节点形成的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贸易,为我国提供了中东、非洲等国家的用户基础。这些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其国家或企业技术水平处于技术追随者,现有用户以及潜在用户时效性较强,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用户基础强。
(三)加强技术联盟合作实现技术溢出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竞争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内外有实力企业的战略更多将技术标准与专利相结合,单个企业的力量有限,现阶段更多转向专利联盟的形式。我国商贸流通企业作为赶超者,本身技术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其后发优势并充分借鉴国外知名企业利用专利联盟实现技术标准运作的成功经验。成功的专利联盟运作模式是自主技术标准成功推广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极大减少标准推广的成本、提高标准推广的效率。
我国自本世纪初加入WTO又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大战略,在中东、非洲和拉美等地区具有一定的领头羊效应,形成专利联盟之后,可以汇集基于技术标准的重要专利,整合联盟之后又可以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专利加入,形成良性循环。在联盟内部获得互补性专利,推广技术标准的运用。另一方面,联盟内成员具有联合诉讼权利,在遇到国际专利矛盾时具有较高的防御能力以及谈判能力,使得联盟内成员获得专利许可收益的同时获得标准的垄断利润。
启示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对我国商贸流通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商贸流通领域导入自主技术标准能够打破长久以来发达国家的标准垄断。技术标准本身具有较强的锁定性以及排他性,作为赶超者打破现有技术标准锁定不容易,但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转换自己特有的用户基础逐渐打破现有技术标准现状。虽然我国现阶段不属于国际知名技术标准联盟的成员,无法参与到相关领域的标准制定,但是可以通过加入现有标准联盟或者自主组成标准联盟,专利联盟内汇集的专利的“质”和“量”是联盟对外许可谈判的重要筹码,也是提升自身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筹码。一方面,增强自身的专利数量的同时获得互补性专利,另一方面,可以在联盟内大力推广自主技术标准。
从我国商贸流通业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以及技术禀赋来看,自主创新和自主技术标准培育是实现技术标准化的关键。而专利是技术标准的有效载体,也是技术创新以及知识产权的有效保障。良好的专利制度体系,能够有效激励创新、保护创新成果,有利于行业内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推广,提升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商贸流通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庞大的中国本土市场以及中东、非洲和拉美等国际市场将为其提供发展的土壤,技术标准化将是其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高新才.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通道经济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4(4)
2.陈欣.国外企业利用专利联盟运作技术标准的实践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007(4)
3.林英泽.“一带一路”战略区商贸流通效率提升路径探讨[J].经济问题,2016(12)
4.赵凯,宋则.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9(1)
5.陶爱萍,张丹丹.技术标准锁定、创新惰性和技术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13(3)
6.王娟娟,秦炜.一带一路战略区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探索[J].中国流通经济,2015(5)
6.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
7.张良卫.“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财经科学,20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