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的全程精细化管理

2017-12-02孙小玲李晓琴蔡美燕张玲莉刘海宁时庆芸郑雅宁

护理学报 2017年15期
关键词:核查生殖全程

孙小玲,李晓琴,蔡美燕,张玲莉,刘海宁,陈 毓,时庆芸,郑雅宁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江苏 南京210008)

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的全程精细化管理

孙小玲,李晓琴,蔡美燕,张玲莉,刘海宁,陈 毓,时庆芸,郑雅宁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江苏 南京210008)

目的探讨全程精细化管理在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中的作用。方法对我中心2016年的8 367个助孕周期内的患者夫妇身份识别实施全程精细化管理:精益求精,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准确定位,抓关键环节与重点环节;细化流程,全程责任到人;严格控制,重在执行。结果全年共完成8 367个助孕周期内的患者夫妇身份识别,完成78 580人次的静脉采血、122 159人次的注射给药,未发生任何与患者身份识别相关不良事件,有效杜绝3起企图实施非法代孕的案例发生。结论当前我国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面临严峻挑战,通过实施全程精细化管理可最大化保障辅助生殖患者身份识别安全。

辅助生殖助孕;身份识别;精细化管理

由于辅助生殖技术涉及子代,所以助孕过程中的患者身份识别非常重要,正确、有效的身份识别才能防止违反伦理、违反国家法律的事件(如代孕)发生[1]。目前,国内大部分生殖中心患者诊疗无需住院,环节多、治疗周期长、流动性大,身份识别存在难度,尤其是2015年底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高龄助孕患者比例增加,这部分患者存在着卵子数量和质量下降、非整倍体率增加、妊娠率和活产率下降等不利因素[2],个别患者存在着企图瞒骗医护人员以实施非法代孕与供精的想法,这些都给辅助生殖诊疗环节中的患者身份识别带来巨大的挑战。鉴于此,我中心自2015年底对辅助生殖患者身份识别实施全程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管理实践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6年1—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共完成助孕周期数8 367,其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卵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总周期数 7 269,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总周期数 1 098),其中,女方年龄 20~52(31.34±5.53)岁,≥35岁患者2 106例,占25.17%;不孕年限1~27(4.64±3.22)年;原发不孕 4 424 例,占 52.87%,继发不孕3 943例,占47.13%。所有助孕周期的患者身份识别均在全程精细化管理下严格执行。中心共有护士30名,门诊另有信息录入员1名、收单员2名、导诊员1名,与临床医生一起共同完成对辅助生殖患者在每一诊疗环节的身份识别。门诊设立信息录入处由专人负责对患者夫妇身份信息进行采集,并设交单收单处对患者夫妇相关证件、病历资料集中、统一管理。

2 助孕患者身份识别的全程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3],它以“精、细、准、严”为基本原则[4]。基于精细化管理基本原则,我中心在辅助生殖助孕各环节患者身份识别中重点强化了以下管理实践。

2.1 精益求精,强化全员风险意识 2015年12月,护士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分享、回顾、再现以往在对助孕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碰到的各类印象深刻的事件,通过讨论,反复查找和确定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5]相关风险识别方法,结合我中心临床实际工作流程,前瞻性评估辅助生殖每一诊疗环节中的身份识别风险,找出和矫正风险所在关键环节,全员发表意见提出可能的改进办法。最终,建立《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规范》,规范中对每一诊疗环节患者身份核查内容、核查质量标准、核查结果确认、核查责任人及过程质量评价方法等进行详细说明(见表1),同时明确了各岗位在患者身份识别各环节的职责。对全体护理人员及所有可能涉及到患者身份识别的人员如录入员、收单员、导诊员等进行系统培训与考核,确保人人知晓规范。同时,建立定期对患者身份识别经验分享机制,在护理工作月总结会中将典型识别案例进行传达,反复提醒与强调,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表1 辅助生殖助孕各环节患者身份核查内容、质量标准、核查结果确认、核查责任人及过程质量评价方法

续表1

2.2 准确定位,抓关键环节与重点环节 国内许多生殖医学中心患者身份识别时均采用了生物识别技术中的指纹识别,而确保指纹识别可靠性的首要前提及关键环节在于采集到正确、合法的患者夫妇的指纹。一旦在指纹采集这一关键环节发生身份识别错误,将有可能造成取卵、取精、胚胎移植等多个环节的识别错误,导致胚子与胚胎错误等重大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采集患者夫妇指纹前人工核对身份证照片、结婚证肖像与患者夫妇本人是否一致异常重要。在助孕前身份信息采集环节(含指纹采集)这一关键环节,安排专职护士与专职信息录入员共同完成指纹采集前的身份核查。在取卵、取精、胚胎移植等重点环节的身份识别时均涉及到核查证件中的照片、肖像等,需要进行人工核对,而不同工作人员对人物特征的辨识能力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重点环节的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实行全程双人核对或多人核对,避免人工核对的差异,保障核对准确率。

2.3 细化流程,全程责任到人 为实现对辅助生殖患者身份识别的“零缺陷”,我中心建立的《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规范》中细化了每一诊疗环节患者身份核查的流程,明确相关责任人,执行身份核查的责任人在核查完成后需在《助孕资料核查表》中书面盖签名章、在电脑周期管理系统“患者信息”界面点击“身份审核”按钮核对确认(见表1),这些书面或电子记录等使得每一次患者身份识别都留下了痕迹,这种全程责任到人的可追溯机制规范了识别行为,使得每位参与患者身份识别的工作人员全力履行岗位职责。

2.4 严格控制,重在执行 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由不得出现任何偏差,因此,必须对身份核查进行严格的过程质量控制,以促进识别规范促进常态化落实。我中心每季度组织全员对《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规范》这一专科核心制度的强化学习及理论考核;护理管理者定期现场查看每一诊疗环节患者身份识别时相关护理岗位的实际执行过程,随机抽查周期病历中《助孕资料核查表》“指纹录入、核对”一栏签名盖章情况及电脑周期管理系统“患者信息”界面“身份审核”点击确认记录,考核结果均与绩效奖惩挂钩。同时,在辅助生殖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遇有任何疑问如:双人核对均认为证件中的照片与本人出入较大、证件内容模糊或有涂改、身份识别过程中患者夫妇神态与行为异常(眼神游离、手部等不自然的抖动,回答身份识别相关问题时吞吞吐吐、反应异常等),立即汇报相应医疗组及护士长进一步确认核查,并在电脑周期管理系统“患者信息”备注栏中标注记录,提醒所有人员高度警觉、严格深入核查。通过严格的过程质量控制,切实落实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3 结果

2016年对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实施全程精细化管理,全年共完成8 367个助孕周期的患者夫妇身份识别,完成78 580人次的静脉采血、122 159人次的注射给药,未发生任何与患者身份识别相关不良事件。杜绝了3起企图实施非法代孕的案例发生,1例为护士在比对患者身份证与“本人”时发现长相差别明显,经过进一步盘问,“本人”承认系冒名顶替;1例为护士在核查患者夫妇结婚证照片时,发现证件异常,经过与发证机关民政部门联系核实,系伪造结婚证;1例为护士在协助“患者”按取指纹时发现“患者”食指上粘贴了他人指纹膜(复制他人指纹),发现后均立即终止下一步诊疗过程。有效杜绝企图实施非法代孕的案例,并在患者人群中及不法分子中起到威慑作用,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医护人员的权益。

4 讨论

4.1 当前我国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面临的挑战 原卫生部制定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规定:“禁止实施代孕技术”[6]。而现有辅助生殖技术无法令所有不孕不育患者如愿获得下一代,部分夫妇经过反复多次助孕仍不能成功,同时,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辅助生殖助孕患者逐年增多,高龄助孕患者比例增加,这部分患者存在着获卵率、受精率、种植率低,流产率高等不利因素,这些都有可能会导致其产生找他人代孕等想法;受商业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不孕不育患者夫妇急于求成的心理,诱骗患者故意欺骗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企图实施非法行为;我中心实施全程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杜绝的身份识别相关不良事件也提示:个别患者存在侥幸心理,企图通过伪造证件或复制自身指纹制作成指纹套(指纹膜)并粘贴于他人手指上来破译指纹识别身份信息系统等手段蒙混过关。由此可见,我国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面临严峻挑战,身份识别风险无处不在,辅助生殖技术从业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严格按照科室相关核心制度切实落实患者身份识别,避免可能导致的医患纠纷及其带来的相应法律和伦理问题。

4.2 全程精细化管理在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中的作用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生殖医学中心患者身份识别时大多采用生物识别技术、人工身份识别方式或两者兼用,人工身份识别方式包括专业人员人工辨识、核对患者夫妇证件、肖像,反问患者夫妇姓名,佩戴腕带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中的指纹识别因其具有高效、便捷、使用成本较低等优点被广泛采用。无论是人工身份识别方式还是指纹识别,均需严格、有效地管理才能保证助孕患者身份识别“零缺陷”。我中心实施的全程精细化管理使得管理者和执行者均高度重视患者身份识别,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规范落实、持之以恒;准确抓住识别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核心环节,通过专人负责患者身份信息采集、双人或多人核对等手段保障核对准确率;细化、分解每一环节核对流程,明确各环节患者身份识别质量标准,落实到人、责任到人;通过现场督查核对过程、查看《核查表》签名记录、信息系统后台核对记录等可追溯方式严格控制偏差,定量、精准评价助孕患者身份识别落实情况。通过实施全程精细化管理,最大化保障了辅助生殖患者身份识别安全。

5 展望

为了使辅助生殖领域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源头上得到保障,呼吁有关部门通过一定方式能够让国家卫计委批准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实时查询到患者户籍所在地的公安及民政部门人口及婚姻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以验证患者身份信息(包括指纹)及婚姻状况的真实性。同时,呼吁国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对实施非法代孕与供精以谋取暴利的幕后组织及中介机构坚决严厉打击,加大处罚力度,以儆效尤,才能切实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

[1]张学红,何方方.辅助生殖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张翠莲.高龄女性二胎生育力评估及助孕策略[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12):1145-1148.DOI:10.13507/j.issn.1674-3474.2016.12.001.

[3]杨 柳,颜艳飞,陈 艳,等.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长期随访中的精细化管理[J].护理学报,2016,23(16):15-18.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6.015.

[5]温方圆,袁素平,杨 红,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门诊输液室患者投诉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16):20-22.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2.02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4,15(1):4-9.DOI:10.3969/j.issn1671-878X.2004.01.001.

[本文编辑:江 霞]

R473.71;C931.3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15.028

2017-03-15

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BL2014003)

孙小玲(1981-),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郑雅宁(1979-),女,江苏盐城人,本科,主管护师,科护士长。

10.15887/j.cnki.13-1389/r.2009.16.003.

猜你喜欢

核查生殖全程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