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性德育课程中的技术探析

2017-12-02何茂昌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活动性教练德育

何茂昌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活动性德育课程中的技术探析

何茂昌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综合众多学科的教练技术因其可以调整人的心智模式、激发人的潜能,在众多领域被广泛使用。教练技术和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契合,呼唤活动性德育课程更快更深入地和教练技术结合而创新德育模式,利用教练技术模型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长期成长。

教练技术;活动性德育课程;应用

一、教练技术的内涵和主要模型

(一)教练技术内涵

教练技术是“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论。是从一系列学科和学问(如行为科学领域)发展而成的有效的教练工具、技巧、草案、模板、模型组成”。教练技术具有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激发人的潜能等等诸多优势,使其触角不断深入到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等领域。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二)教练技术主要的模型和工具

教练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练以中立者角色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被教练者认识自我,发挥自身潜能,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教练技术主要的模型和工具有3F倾听技术、5R教练模型、4P风格模型、平衡论技术、NLP技术等等。

1.3F 倾听技术。3F(fact、feel、focus)倾听技术包括倾听事实、感情和意图,是一项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技术,是指洞察对方的心理,拓展对方的意识范围等技术。Fact(倾听事实)是教练不主观地对对方的话语进行评判,而是客观地接纳对方谈话所传递的信息。Feel(倾听感情)是指在倾听事实的同时,感知对方的感情。Focus(倾听意图)指掌握对方心态,了解对方真实意图和真正想法。

2.5R 模型。5R(Relation、Refous、Reality、Resources、Responsibility)教练模型是由PualJoeng博士研发,建立在ICF(国际教练联盟)认证的11项教练能力基础之上,是一项世界级的教练领导力技术。它的构成模型即关系形成—目标设定—现实认知—解决资源—相互责任。

3.4P风格模型。4P风格模型是把心理学理论引入到教练技术中,4P风格指人的风格一般包括社交型(popular)、权力型(power)、平和型(peace)、完美型(perfect)。

4.平衡论技术。平衡论是在圆状模型内填充要素,首先由被教练者将实现愿景的各个要素不分主次地填入圆状模型内,然后受训者为各要素现有的状况进行打分。分值越低,说明该要素越是受训者所欠缺的部分,是需要重视和提高的部分。平衡论技术的目的就是帮助思想混沌的受训者明晰自己的目标,理清思路并评估各个因素对自身的影响,从而发现其中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也就是突破口。

5.NLP 技术。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也称神经语言程序学,是一套与人类行为和沟通程序相关的模式。它是从研究人的语言及思维模式入手,对其进行独创性的分析和解读,进而发现人类思想、情绪和行为中所蕴含的普遍规律,并将其整合成一套可复制的、可模仿的程式,同时,它也是一套具有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思维与交流的艺术,是建立在深入观察他人的言行、思想和活动的基础上。NLP教练技术的前提假设是相信被教练者有意愿、有能力、有资源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二、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内容架构

(一)活动性德育课程内涵和形式

一般来说,大德育课程整个体系由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三部分组成。活动性德育课程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渗透德育内容的各种主题活动来达成德育目标的课程类型。一般来说活动性德育课程指学校正式设立的以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为目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感受,从而改善其道德生活的一种课程形态,可见和认知性德育课程相比,活动性德育课程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开拓了新的领域。

活动性德育课程内容是非常丰富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诸如:走进大学活动性德育课程;设计大学生涯活动性德育课程;人际关系活动性德育课程;帮助学生保持健康心态的活动性德育课程;学会交往协作活动性德育课程;志愿者服务活动性德育课程;提升人格魅力活动性德育课程;培养职业素养活动性德育课程;激发创新创业潜能活动性德育课程等形式。

(二)活动性德育课程与德育活动、认识性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的关系

虽然活动性德育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来源于德育课外活动,甚至一些具有系统化教育内容的德育活动也被规范化而纳入到活动性德育课程,但二者还是有显著区别的:从教学安排来看,活动性德育课程是学校纳入课程计划并正式开设的课程,它自成体系并且设置了学分,而德育活动是课程以外的活动并未列入课程计划,当然也不存在真正的学分设定;从教学管理上看,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开设比较严谨,具有系统性,要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而德育活动的安排相对较为零散和随意;从课程安排来看,活动性德育课程是根据需要设定的,有的安排在课内,有的安排在课外,而德育活动往往只安排在课外。

认识性德育课程即学科性德育课程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与活动性德育比较好区分。认识性德育课程主要通过知识、理论的传播促进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道德理想、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从现实情况看,认知性德育课程仍然发挥着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但由于传统认知性德育教学模式所限,大都采用“主—客”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距离,实效性还需提高。

隐性德育课程。按照罗兰恩特·梅根的看法,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中除正规课程之外,学生所学习的一切东西”,或者是指“能促成学生学习的、与学校教育紧密相关的一切东西”;或者可以更具体地表述为“隐性课程是非学校、非教师所教的东西。”学校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德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间接地教育和渗透。从广泛意义上来讲,教育教学中的组织制度、教师风格、人际关系、学校环境、校风班风等等都属于隐性德育课程。与活动性德育课程相比,隐性德育课程更加的松散、随意和隐蔽。

三、教练技术与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契合

(一)目标和对象一致

教练技术是通过专门的方法,使被教练者建立愿景和目标,制定和修正计划,建立自主学习系统,完善自身管理机制,提高自身学习和工作效率,最终采取有效的行动并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实现自我和提升成长。活动性德育课程目标在于加强学生内心和思想的建设,通过教育促成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觉察,使学生的思想与行动达到统一,在行动中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实现全面发展。教练技术和活动性德育课程教育的对象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影响人的思想进而引起行为变化,以期达到预定的效果。

(二)理念与发展路径一致

教练技术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完成自我提升,在教练过程中,教练启发被教练思考和反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劣势、目标和愿景,促进个人成长。活动性德育课程希望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内容的学习,能够认清目标,找到差距,然后主动规划自己的未来,通过合适的行为而达成目标。教练技术关注的是人的心态和信念,其最终目的是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德育的知与行脱节的问题,重点在于学生自觉践行。

(三)教育的形式一致

从表达方式来看,教练技术和活动性德育课程均是以实施活动和语言表达为主,均是通过被教育者的情感体验来提高教育效果。由于教练技术对活动形式、场所等有所要求,一般需要活动形式比较灵活,往往与理论、团队拓展等交织在一起;同时,教练技术有其严格的教练工具和教练模型,很多模块都是结构化的,这就意味着普通的德育活动和隐形德育课程和这些要求都还有距离。故活动性德育课程即形式灵活又具有相对规范的显性课程特点,这正好契合了教练技术的要求。故教练技术和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结合势必带来开创性的效果,把教练技术引入活动性德育课程刻不容缓。

四、教练技术在活动性德育课程中的应用

(一)3F倾听技术在走进大学活动性德育课程中的应用

在走进大学活动性德育课程模块中,利用3F倾听做到倾听事实、倾听感情、倾听意图。教练型老师在学生语言表达时能感知学生想要表达的事实、情感及意图,甚至当学生只有细微肢体语言时,教练型老师也能感知。倾听事实指教练型老师客观地接收谈话中的信息而不以自己主观的想法、经验和固有观念对学生表达的内容进行评判。倾听感情指教练型老师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与学生共情,这样可以做到在倾听事实的同时及时将自己的感受反馈给学生。倾听意图又高了一个层次,指教练型老师运用教练技术能透过学生所表达的语言本身听出背后隐藏的意思,拨开表层的“迷雾”来分析其表达的真实目的,进而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真实的心态。比如,当学生说“老师,我很想家,有点怀念高中”时,教练型老师要倾听意图,听出来的应该是“学生还不很适应大学生活”“学生情绪有点沮丧”“学生希望融入大学生活”等等。在走进大学即入学教育时,教师可以在军训、团队拓展“破冰”时大量使用这一教练技术,尽量使学生也掌握这种技术,以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

(二)5R模型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性德育课程中的应用

在职业生涯规划德育活动课程模块,利用5R教练模型可以使学生快速明晰目标,了解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利用可用的资源,制定行动计划并实施。(见表1)。

表1 5R模型操作表

5 R模型 教练原则及教练提问 学生回答 成 效R e s p o n s i-b i l i t y督导确定行动方案和计划,注意过程管理,建立问责方法。如:通过这次谈话有何收获?接下来想如何行动?行动计划表事件 内容 责任人 完成时间 督导伙伴制定行动计划和问责方法

(三)4P风格模型在人际关系活动性德育课程中的应用

在人际关系活动性德育课程模块,利用4P风格模型(见图1)可以快速的使学生找到自己属于何种风格,如何和不同风格的人相处。

图1 4P风格示意图

4P风格中社交型(popular)的人有想象力、灵活、但自恋、害怕孤独,权力型(power)的人坚定、有挑战精神但傲慢、专断,平和型(peace)的人平静、忠诚但害羞、懒惰,完美型(perfect)的人理性、实际但保守、被动等等。在工作和生活中,社交型和平和型的人看重的是人,权力型和完美型看重的是事情,社交型和权力型一般急性子,而平和型和完美型的人一般慢性子。人一般以一种类型的风格为主,身上肯定也会有其他风格的影子。

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活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同风格的人相处难免有矛盾,矛盾从何而来,是对方故意还是有其他原因,4P风格教练模型能解释这一问题。

在人际关系活动性德育课程模块中,会有一些团队拓展、心理游戏等,可以先利用4P风格测试系统来测试学生的风格,不同的风格世界观、行为动机、潜在恐惧和渴望、性格倾向是不同的;然后老师布置一个项目找同种风格的同学组队完成;项目完成后老师再布置同样的项目,找互补风格的同学组队完成以作对比;最后学生对照4P风格来讲和不同风格的人应如何相处。

(四)平衡论技术在人生价值活动性德育课程中的应用

图2 平衡论技术示意图

在人生价值活动性德育课程中,平衡论技术需要借助一幅图来完成,模拟车轮的样子,首先画一个圆,将圆分成8等份,然后列出生活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从中选择8个最重要的领域,如将事业、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情感、家庭、子女、社会地位等内容填写在图中(见图2),每格填写一项。其次,对平衡论中各要素现状进行打分,也就是对这些要素目前满意度评价;接着,对平衡论各要素的期望进行打分;最后把现状分值和期望分值分别用线条连接起来,这样,现实和期望的差距就立体直观的用图形表现出来了。人生平衡论是为了弄清楚在人生当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而学生所缺少的又是什么,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

(责编:许淑贤)

G71

A

1008-8431(2017)05-0058-04

2017-06-20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高专类)“基于教练技术的高职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6000Z02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叶圣陶专项重点课题“基于叶圣陶主体性德育思想的高职‘三三三’德育模式研究”(编号yz/2015/01)的阶段性成果;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资助(编号苏教师(2016)15号)。

何茂昌(1982-),男,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活动性教练德育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