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双拥是政治与政治双拥
——回顾太原双拥工作历程 展望未来军民融合发展

2017-01-25许淑贤施琳洁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双拥太原军民

许淑贤 施琳洁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12)

试论双拥是政治与政治双拥
——回顾太原双拥工作历程 展望未来军民融合发展

许淑贤 施琳洁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12)

在太原双拥理论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回顾太原双拥实践和双拥理论研究,我们得出了双拥是政治,政治有多重要,双拥就有多重要,双拥和胜利是因果关系,要胜利就必须有双拥的结论。展望未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双拥大格局,我们认为要以政治双拥来统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政治双拥要着眼于建立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太原;双拥;政治

在太原双拥理论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回顾太原双拥实践和双拥理论研究,我们得出了双拥是政治,政治有多重要,双拥就有多重要,双拥和胜利是因果关系,要胜利就必须有双拥的结论。展望未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双拥大格局,我们认为要以政治双拥来统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政治双拥要着眼于建立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一、回顾太原双拥实践和双拥理论研究,我们得出了双拥是政治,政治有多重要,双拥就有多重要,双拥和胜利是因果关系,要胜利就必须有双拥的结论

(一)太原的双拥实践

太原,一座历经了2500多年沧桑岁月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现代都市,在其发展历程中,也谱写了一曲曲军政军民团结的颂歌。战争年代,太原人民与子弟兵生死相依,浴血奋战,铸就了军民团结战无不胜的光荣传统。1936年初,红军东征,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主张,与太原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太原青年学生、工人组成的“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八路军的一支重要力量。太原沦陷,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如火如荼,人民群众与子弟兵生死与共,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物有物,万众一心驱除日寇。解放太原,32万解放军冲锋陷阵,25万民众奋勇支前,军民协力,历时半年,付出巨大代价,一举摧毁了蒋阎反动势力在华北设防最坚固的“碉堡城”,推动了全中国解放战争的进程。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内外敌对势力从事各种破坏和捣乱,甚至把战火烧到我国边境,新中国面对严峻考验。太原军民发扬战争年代军民一致的光荣传统,齐心协力,保家卫国,巩固政权,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地方政府积极落实拥军优属政策,人民群众把驻军当亲人,嘘寒问暖走访慰问;驻军把驻地当家乡,爱人民如父母,支援当地重大工程建设。改革开放开启双拥工作新时代,国防教育实现常态化、全覆盖,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拥军优属政策,在办实事、解难事、求实效上下功夫,驻军积极发挥优势支援地方建设。自1993年太原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之后,广大军民不断激发双拥活力,丰富双拥内容,创新双拥模式,打造双拥品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现代化建设双赢并进,连获八届“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

(二)太原的双拥理论研究

伟大实践必然产生科学的理论。双拥实践是双拥理论的源泉,双拥理论又是双拥实践的指路明灯。1996年7月,太原市召开了第一次双拥理论研讨会,1997年成立了太原市双拥理论研究会。今年太原市双拥理论研究会成立20周年。回顾20年来太原双拥理论研究白手起家,研究人员从外行进入双拥理论高地进行理论思考,形成了许多富有见地的双拥理论观点,在全国双拥理论界可圈可点。20年来我们双拥理论研究不断探索双拥工作新内容,总结出双拥是物质资源双拥和精神情感互相感染的互动统一,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作风与现代化新观念的碰撞对接,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同步提高。20年来我们双拥理论研究不断总结双拥工作新形式,得出了共建式、参与式、互动式等双拥新形式。20年来我们双拥理论研究尝试性地探索双拥模式,从科学决策、计划部署、工作方法、活动内容、继承传统、改革创新、评审标准、奖励办法、考察学习、优势特色、部队作为、舆论宣传、理论研究13个方面阐述双拥模式。20年来我们双拥理论研究紧紧围绕“什么是双拥、为什么要双拥、怎么样搞好双拥”进行探索,我们得出了双拥是政治,政治有多重要,双拥就有多重要的结论;得出了双拥和胜利是因果关系,要胜利就必须有双拥的结论;得出了经济双拥、文化双拥、科技双拥、法律双拥、人才双拥都需要政治来统领的结论。我们将“双拥是政治”作为双拥理论研究的主题和主线贯穿于双拥内容、双拥形式和双拥模式的研究之中。

(三)“双拥是政治”既是对双拥本质含义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双拥重大意义的简明阐释

为了证明“双拥是政治”这个结论的真理性,我们不断挖掘其理论根据。双拥是政治的第一个理论根据是双拥关系是政治关系。双拥就军队来说要拥政爱民,就政府和人民来说,要拥军优属。我党我军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这种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包括“人民、政府、军队”三个方面重要因素,其中人民是军政军民关系的坚实基础、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它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决定了政府和军队价值取向的高度一致性,决定了双拥关系是以人民整体利益为基础的军政军民政治关系。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是复杂的大系统,而军政军民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基本关系、基本结构,而且与社会生活的其他关系相比,军政军民关系占据突出地位。双拥是政治的第二个理论根据是双拥工作是政治工作。毛泽东明确指出;“八路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官兵一致原则、军民一致原则、瓦解敌军和款待俘虏的原则”在此毛泽东把军民一致原则作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原则,可见军民一致就是政治,双拥工作就是政治工作。双拥是政治的第三个理论根据是双拥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党领导的军政军民关系是为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而开展的,它反映的是党、国家政治目标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坚定性,它涉及党的威信、涉及人民军队的形象、涉及国家政权的安危,它关系到党、国家和军队的前途命运,所以双拥是政治,政治有多么重要,双拥就有多重要。

二、展望未来,双拥工作要以政治双拥为统领,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回顾过去我们得出了“双拥是政治”的结论,做好双拥工作一点也离不开政治,把政治目标、政治原则、政治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双拥之中,这就是政治双拥。展望未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必须要以政治双拥为统领。

(一)全党讲政治与政治建军是新时期政治双拥的大背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就是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讲政治就是要提高政治能力,树立政治理想,把握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在军队建设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建军,他指出,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他强调,政治建军是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全党讲政治和政治建军的大背景,势必要求双拥要着眼于讲政治,双拥工作要有政治内涵、政治目标、政治原则。

(二)时代赋予政治双拥新的内涵和新的使命

新时期政治双拥包括以下几方面新内涵和新使命: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政治双拥的核心。双拥必须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第二,富国强军。富国强军是政治双拥的目标。第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政治双拥的任务。第三,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这是政治双拥的使命。第四,提高地方生产力和部队战斗力。这是政治双拥的目的。

(三)未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必须要以政治双拥为统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双拥工作70多年来走过了两个历程,一是经历了战争条件下军民同生共死的历程,二是建国以来和平条件下,军民平战结合、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历程。和平时期军民关系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全民皆兵军民一体”、60年代“军民平战结合以军为主”,70年代至21世纪初进入“军民一体化、以民养军”阶段。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这标志着双拥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将掀起双拥历史进程的新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双拥未来发展,我们的共识是,一定要面对当今中国的大政治、大经济、大文化、大军事,要看到今天双拥的大环境和大背景,要切实开展好政治双拥、经济双拥、文化双拥、科技双拥、法律双拥、人才双拥。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新时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以政治双拥为统领和切入点,政治双拥是经济双拥、文化双拥、科技双拥、法律双拥、人才双拥等各项双拥工作的核心。

三、新时期政治拥军要着眼于建立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双拥是互利的,现在更应该强调双赢,既要发展地方生产力,又要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要多关注军队和国防建设,为打造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多付出。

(一)新时期政治拥军要坚持党的领导,着眼于坚持听党指挥的根本原则

我军是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建军之魂。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的双拥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因此,新时期政治拥军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听党指挥的根本原则。

(二)新时期政治拥军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随着世情、国情、军情的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敌军势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个别军官士兵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倾向。面对复杂形势,新时期政治拥军工作一定要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筑牢广大官兵的军魂意识,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拥军工作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顶起政治自觉这个顶梁柱;二是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塑造革命军人的主心骨和军魂;三是立起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和政治工作威信,确立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四是注重军人人格的塑造,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三)新时期政治拥军要牢固确立战斗力和生产力标准,而能打胜仗的战斗力更为重要

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如火如荼,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周边多种安全威胁明显上升。如果军队准备不足、能力不够,关键时候上不去、打不赢,国家安全就会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走向世界的“一带一路”也无从谈起。所以,新时期政治拥军要牢固确立生产力和战斗力的标准,而拥军要双眼盯着明天的战争,心里装着国家的安危,要向打仗聚焦,向打赢用劲,因为我军的根本职能是打仗,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的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责编:刘海琴)

E225

A

1008-8431(2017)05-0078-03

2017-08-27

许淑贤(1965-),女,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教授;施琳洁(1976-),女,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讲师。

猜你喜欢

双拥太原军民
太原清廉地图
除夜太原寒甚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做好“双拥”工作 增进鱼水深情
军民鱼水情
双拥共建
『双拥』运动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