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2017-12-02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年2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甘肃省景区

(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巩 萧,石惠春,张 琪
(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以2007年、2011年和2014年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A级旅游景区名单为研究样本,运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对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始终为凝聚型,且景区空间集聚范围在逐年扩大的同时,集聚程度也在增强,呈现出沿主要交通干线、河流、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分布的演化规律。

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甘肃省

A级旅游景区的认定是我国国家旅游局对旅游景区质量和档次进行综合评价的国家标准[1]。A级旅游景区因其较高的知名度已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在各个区域中数量规模的大小、等级的高低、空间分布格局的差异,不但导致了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流动规律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旅游业的地域发展战略。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是旅游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对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研究往往渗透于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当中[2]。旅游景区空间格局侧重于对旅游景区在空间中的分布形式和相互位置关系等集聚状态的描述,它反映的是在不同地域单元上旅游客体的空间布局关系。旅游空间格局演化是指旅游景区在地理空间上集聚状态的变化,即旅游景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类型、集聚程度、集聚范围和集聚规律的变化。

目前,对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吴必虎、唐子颖揭示了首批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3];谢志华、吴必虎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家4A级资源型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4];申怀飞、郑敬刚等利用地统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探讨和分析了河南省175个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和空间分布规律[5];程海峰、胡海文利用地理数学方法对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测定[6];王雯萱、谢双玉利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湖北省125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等[7]。可见,不但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研究的较多,而且大部分主要是研究某一年份的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将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化研究的相对较少。毛小岗、宋金平等对北京市2001—2009年的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8];吴丽敏、黄震方等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维度对江苏省2001—2011年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9]。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将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研究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甘肃省地域辽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中部、黄河的上游,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复杂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高山、盆地、平原、黄土、沙漠、戈壁、绿洲、雅丹、丹霞、雪山、冰川、峡谷、溶洞、湖泊、草原、森林等自然旅游资源。同时,甘肃省既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具有丰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甘肃省的天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临夏、平凉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中天水、武威、张掖、酒泉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根据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名单,截止到2014底,甘肃省共有A级景区215家,其中5A级3家、4A级67家、3A级65家、2A级77家、1A级3家。根据表1分析2007年、2011年和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等级规模差异,发现3A和2A级旅游景区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71.70%、71.60%、66.05%,而5A级和1A级旅游景区所占比例极少,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结构。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按A级旅游景区的自然发展时序选取2007年、2011年和2014年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A级旅游景区名单为研究样本(表1),研究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利用ArcGIS10.2软件从全国基础地理数据中提取甘肃省的矢量图,从百度地图中拾取各个景点的经纬度坐标,生成点状要素并添加到甘肃省矢量图中,得到各时期省内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图。

表1 2007年、2011年、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个)

1.2 研究方法

运用最邻近距离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对甘肃省2007—2014年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工具进行核密度分析和叠置分析,得出A级旅游景区高—低密度区的空间位置,进而判断区域内A级景区空间集聚的范围和集聚程度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化规律。

(1)

当R=1时,A级旅游景区为随机分布;当Rgt;1时,A级旅游景区为均匀分布;当Rlt;1时,A级旅游景区为聚集分布。

地理集中指数是衡量地理数据在一个区域整体的空间分布集聚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11]:

(2)

式中,G为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行政区内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T为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总数,n为行政区的总数。地理集中指数G在0—100之间取值,地理集中指数越大,景区分布越集中;越小,景区分布越分散。

基尼系数是地理学中研究一个区域中不同子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用于不同研究对象区域分布差异的对比,进而找出其地域分布的变化规律。计算公式为[3]:

(3)

式中,Gini为基尼系数,Pi为第i个区域内A级景区数量占全省A级景区总数的比重,C为均匀度。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介于0—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空间集聚程度越高。

不均衡指数反映了研究对象在不同区域内分布的均衡程度。它采用洛伦兹曲线中计算集中指数的公式求得[12]:

(4)

式中,n表示城市数量,yi表示各个城市A级旅游景区占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比重,按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不平衡指数介于0—1之间,如果景区在各个市是均匀分布的,S=0;若是集中分布于一个区域,则S=1。

2 甘肃省A级旅游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

2.1 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

通常点状要素有均匀、随机、聚集3种空间分布类型,它的空间分布状况可以从地图上直观的反映出来,但是这三种情况往往会同时呈现出来[5],本文运用最邻近距离法可判别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运用式(1)计算各个时期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最邻近指数,见表2。在这3个时间点上,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最邻近指数均小于1,表明其空间结构类型始终为凝聚型。从演化过程来看,2007—2011年景区最邻近指数呈增长趋势,A级旅游景区的实际最邻近距离减少了近4km,可见这段期间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集聚程度有所弱化。2011—2014年景区最邻近指数又有所下降,A级旅游景区的实际最邻近距离减少了近3km,表明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集聚程度有所加强。但2007—2014年的最邻近指数总体上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实际最邻近距离减少了近7km,说明A级旅游景区趋于集聚分布的态势。

表2 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最邻近指数的测算及其空间结构类型

2.2 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集聚特征

由上述分析可知,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都为集聚型,因此需要进一步定量描述其集聚程度,并分析其集聚规律。

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集聚程度:本文首先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各个时期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甘肃省共有地级市(州)14个,即n=14,将各个时期甘肃省各市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Xi以及全省的A级旅游景区总数代入式(2),计算得出景区空间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假若A级旅游景区均匀分布在各个行政区域内,那么每个行政区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Gi为景区总数T与行政区总数n的比值,Gj即均匀分布时的地理集中指数,结果见表3。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实际地理集中指数比均匀分布时的地理集中指数都要高,表明各个时期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较高。

表3 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

景区分布的均衡性:本文运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度量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在各行政区的分布状况与变化规律,采用不平衡指数对A级旅游景区在甘肃省各个行政区的分布状况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分析。根据式(3)和式(4)计算各个时期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结果见表4。2007年、2011年、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基尼系数逐渐增大,而均匀度和不平衡指数逐渐减小,说明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集中程度逐渐增大,越来越趋于集中分布。我们对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进行统计(表5),绘制出2014年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图1)。从图1可知,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天水、酒泉、张掖、武威和兰州5个市,拥有A级景区的数量达到全省的1/2以上。

表4 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基尼系数

表5 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统计

3 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化规律分析

3.1 A级旅游景区分布密度分析

利用ArcGIS 10.2软件对2007年和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进行核密度分析,通过比较图2a和图2b(见封四)发现,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集聚范围在逐年扩大,集聚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其中天水、平凉等东部地区和河西走廊的张掖地区变化较为明显。我们对2007—2014年甘肃省新增的A级旅游景区进行核密度分析,发现新增的A级旅游景区总体上沿地形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组团分布的特征,这些新增的旅游景区之间有的联系紧密,有的则相对分散,形成了天水、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6个增长极。这些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同时也是经济条件和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因此形成了以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的A级旅游景区较为集中的区域。根据行政区划、交通状况、旅游资源状况等因素,围绕6个增长极可分为敦煌—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兰州—白银—临夏—定西、天水—平凉—平凉、陇南和甘南6个组团。

图1 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洛伦兹曲线

3.2 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演化规律

我们将新增的A级旅游景区密度分布图与甘肃省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图、河流分布图、旅游中心城市分布图以及旅游资源密度分布图进行叠置分析,得出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化规律:①沿主要河流和交通干线呈线状分布演化的规律。分析图3a(见封四)发现,新增的A级旅游景区沿河流分布的特征十分明显,如疏勒河、黑河、石羊河、黄河、洮河、渭河、白龙江等主要河流的干流及其支流周围分布着众多的旅游景区。其次是沿主要交通干线集中分布的特点,特别是铁路沿线旅游景区较为集中,如陇海—兰新线上的敦煌、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天水等都是旅游中心城市。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点—轴渐进扩散的特征。②以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外扩散演化的规律。通过对图3b(见封四)的分析,发现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以天水、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和敦煌等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外扩张的趋势,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扩散特征。③旅游景区是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起来的,旅游资源禀赋的数量和差异影响着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对景区空间结构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对图3c(见封四)的分析,发现新增的A级旅游景区大多分布在张掖、武威、兰州、临夏、天水和平凉等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运用地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揭示了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等方法,对2007年、2011年和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和集聚程度的变化进行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始终为凝聚型,而且空间集聚程度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GIS空间分析工具对2007—2014年的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进行空间核密度分析,发现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集聚范围在扩大的同时,空间集聚程度也在随之增强。对2007—2014年新增旅游景区的密度图分析,甘肃省新增的A级旅游景区总体上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组团分布的总特征,而且形成了天水、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6个A级旅游景区增长极。我们将新增旅游景区密度分布图与沿主要河流、交通干线、旅游中心城市、旅游资源单体密度分布图进行叠置分析,发现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沿主要河流和交通干线呈线状集中分布演化的规律,以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外扩散演化的规律以及向旅游资源较丰富地区分布演化的规律。

本文是以甘肃省所有的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的,没有考虑不同等级和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及其差异,在后续的研究中,如果能将A级旅游景区的类型、等级和通达度等因素和旅游景区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进行综合研究,将会发现更深层次的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演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景区空间结构优化措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7775-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肖婉霜.中国5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13-14.

[3]吴必虎,唐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级A级旅游景区(点)为例[J].人文地理,2003,18(1)∶1-5.

[4]谢志华,吴必虎.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6)∶748-752.

[5]申怀飞,郑敬刚,唐丰沛,等.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2)∶179-183.

[6]程海峰,胡海文.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14,33(10)∶275-1280.

[7]王雯萱,谢双玉.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与优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2)∶124-128.

[8]毛小岗,宋金平,于伟.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J].经济地理,2011,31(8)∶1381-1386.

[9]吴丽敏,黄震方,周玮,等.江苏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经济地理,2013,33(8)∶158-164.

[10]秦昆.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97-198.

[1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8.

[12]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78.

ResearchonSpatialPatternEvolutionofA-GradeTouristAttractionsinGansuProvince

GONG Xiao,SHI Hui-chun,ZHANG Qi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The list of A-grade tourist attractions published by Gansu Provincial Tourism Development Committee Official website in 2007,2011 and 2014 was regarded as the research sample,the evolution characters and rules of A-grade tourist attractions were studied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GIS spatial analysis too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A-grade tourist attractions was always agglomeration.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degree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expansion of the scope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from 2007 to 2014.In addition,the development of A-grade tourist attractions presented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rule along the main highways,rivers,tourist center cities and regions that possessed largely rich tourism resources.

A-grade tourist attractions;spatial pattern;Gansu Province

10.3969/j.issn.1005-8141.2017.02.019

F592.99

A

1005-8141(2017)02-0219-04

2016-12-25;

2017-01-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61022);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090NKCA075)。

巩萧(1994-),女,甘肃省天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管理。

石惠春(1968-),女,甘肃省兰州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经济、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甘肃省景区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21世纪城市规划的新思维
——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案例与优化策略》
『摘牌』
“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