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2017-12-01王萌
王萌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正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就业竞争以及日益加重的学业、经济压力。大学生自杀以及暴力事件在近年内多次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疏导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音乐教育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借助音乐这一载体,实现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培育其审美创新能力等综合性教育目标。本文旨在对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 教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210-01
音乐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手段,能够借助旋律、音调来表达情感、书抒发感情。 音乐教育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潜移默化地通过音乐情操的培养、音乐审美的提高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音乐教育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音乐教育具有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交往价值。音乐教育能够通过构建生动的艺术情景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代入感,进而随着旋律的起伏、音调的变化来培养感受美的能力。随着审美体验的进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将能够发现生活中潜藏的美,并通过对美的挖掘实现创造性的发展。在学生个体的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社会关系,相同的审美能力和意识将便于社会交往的开展,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社会关系。更重要的,通过音乐审美的提高,學生将进一步了解音乐文化的重要价值,从而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因此,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一、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由于面临着较多的生活和学业压力,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复杂、类型多样、个体差异较大等特点,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的重要作用正逐渐显现出来。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音乐能够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帮助大学生培养完善审美情趣、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建设、不断提升自身创新发展水平等方面,从而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行。例如,温婉优柔的音乐旋律能够使人放松心境,远离车水马空的喧嚣,随着《梁祝》的旋律起伏,能够让人在想象中随着有情人体会爱情、幻化成蝴蝶自由自在,从而追寻到内心的平静。另外,音乐风格以及题材的多样性也使得音乐教育能够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差异化要求。
二、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要面对很多极具个性化和私密性的问题。音乐教育的应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发展方向。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要注意教育理念的及时转变,要不断更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而使音乐教育能够不断融入教学实践当中。更新教育理念,要求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方式方法。同时,音乐教师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也要注意自身心理学修养的培养和提升。要通过具有个性差异和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辅导,进而把心理学知识与音乐知识相结合,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缓解。
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应用音乐教育,要注意教育体系的创新与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而传统的音乐教育多以单方面的展示与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音乐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构建具有独特性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日常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要更加关注学生“听”的能力。只有学生能听得进去、听得明白、听得用心,才能够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身临其境,达到舒缓心情、缓解心理压力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音乐教育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潜移默化地通过音乐情操的培养、音乐审美的提高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音乐教育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音乐教育具有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交往价值。时间证明,音乐教育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将能够借助音乐这一载体,实现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培育其审美创新能力等综合性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梁维.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促进[J].时代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