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7-12-01张慧纶
张慧纶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是直接实施美育的一门学科,在《教育规划纲要》引领下,《课程标准(2011版)》坚持在音乐课程的全部教学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第一项内容即明确指出:坚持以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208-02
小学音乐教学是直接实施美育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而且还可以通过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影响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
1.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阶段的欣赏课中主要应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培养美的判断能力。通过对事物及其属性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美好的事物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生活、艺术中去理解创造美好的东西。
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我们引以自豪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这部作品名扬全世界,在有些国家如前苏联、日本每年还举行冼星海的音乐会,并演唱这部作品。在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抗日救国的。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品格,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为我们描述了抗日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勾画出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豪壮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及坚定的革命信念,强调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事不可战胜的。然后分别介绍了全曲的八个乐章及每个乐章的演唱形式及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并运用录像上出现激动人心的画面,打动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将德育渗透于技能、技巧的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师肩负着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培养音乐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加强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老师要向学生讲述学好音乐、掌握好演奏技巧的目的与意义。其一: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一门艺术,学会一种乐器,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其二:可以通过对技能、技巧的學习培养自己刻苦学习和坚毅的性格。其三:可以掌握一门本领来为人民服务。同时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我及时树立了一些好的典型,课堂上,我邀请各班一些利用课外时间刻苦学习演奏乐器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演艺才能,让同学们学有榜样。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把音乐课的各项内容学好,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想品德。
3.以歌曲内容、艺术形象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情感。
在教唱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时,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再给学生讲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爱国精神和他们的作品一样永世长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又如:在教一年级学生学唱《拉勾勾》、《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大家来劳动》等歌曲时,我非常注意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关心集体、与他人友好相处、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懂礼貌等教育。当学生学会唱歌曲后,便请一年级的小朋友自己找好朋友进行分组讨论,内容有:
①用故事的形式把歌词的内容讲述出来。
②歌曲的主题是什么?
③ 我们应当怎样做等。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讲解,加深了对歌曲主题思想的认识,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关心他人、懂礼貌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演唱时,还引导学生边唱边动用恰当的动作和舞蹈把歌词的内容表现出来,使学生有了一种形象化的感性认识。这样就把形象的美与以音乐的美,把乐曲的情感与思想上的认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既享受到了艺术的美感,又得到了思想上的升华,陶冶了情操。
总之,音乐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音乐课的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进音乐教学中去,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此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3]《小学音乐教学攻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