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音乐育德功能 打造“主动有效”课堂
2017-12-01张长虹
张长虹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203-01
音乐艺术对人的心灵陶冶如春风化雨、点滴滋润,天长地久,铭心刻骨。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歌词、曲调的教学和音乐表演、作品欣赏等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提升音乐音乐学科育德的功能,彰显音乐学科育人价值。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美育德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作品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美。音乐通过旋律美、节奏美、形体美、情感美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歌曲教学中,学生在体验、感受歌词内容美、旋律美的同时,也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明白很多道理。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抒情优美的旋律和琅琅上口的语言,生动地该画出小乌鸦“返哺”的动人故事。在学唱过程中,学生被小乌鸦的行为深深感动,更懂得了尊敬长辈,关心父母的道理。一首歌就似一颗种子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下道德的良种,经过坚持不懈地美育教育,一定会把孩子培养成讲文明、重道德的好品质。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通过欣赏音乐作品的美,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能力的同时,也多方面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它使孩子们的情感变得丰富、细腻,懂得爱和恨,懂得真善美与假恶丑,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如: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时,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勇敢的小骑兵驰骋在美丽草原的风光,使学生在感觉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美的同时,从“小骑兵”身上学到不怕困难、勇往向前的精神。在欣赏《国歌》、《保卫黄河》等作品以及爱国音乐家的故事时,给学生以十分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欣赏《南泥湾》等作品时,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欣赏《劳动最光荣》等作品中又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以情育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思想品德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其中“情”是关键。因此,音乐教育中我们应当牢牢地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地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用情感拨动孩子们情感的心弦,引发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治情操,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使音乐真正成为陶冶人、培养人、造就人的艺术。
如在教学歌曲《感恩的心》时,笔者用感人致深的故事,使学生走近歌曲,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产生主动学习歌曲的兴趣与原动力。在教师充满深情的娓娓诉说中,所有的学生都沉浸在“情”的世界,沐浴在“情”的海洋。思绪、情绪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而跌宕起伏,教室里的气氛也从刚开始时候的嘈杂变得肃然安静。学生们都为小主人公的命运而牵挂,为人间最伟大的母女情深而感动。有了如此丰富的情感,才会有主体精神的焕发,使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的意境,把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学生那闪闪的泪光是他们每个人深埋在内心深处的善良、同情之心在熠熠闪光。
三、以趣育德
音乐以它特有的教学形式,受到学生的喜爱,同时也使学生在这特有的生动形象的教学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相对于其它学科带强制性、说理性、说服性的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乐理知识、律动、表演、创作无不渗透着德育,无不充满着“趣味”,能使孩子们在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特点,充分运用音乐学科情趣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音樂活动中,在唱唱、玩玩、创创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最后,我们还应看到,音乐教学不但本身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且还具有密切配合其它德育途径,辅助、强化教育效果的作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音乐,无论是思品课还是校运会、班队活动、科技月等等,有音乐相助,就更有生气,教育形式生动,印象深刻,学生兴趣盎然,活动效果明显,教育效果更好。
总之,音乐教学除了本身的美育任务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由浅入深地把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并能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努力使每个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培养丰富的情感,勇敢地面对生活,平和地看待事物,友善地对待他人,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使音乐真正成为陶冶人、培养人、造就人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