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活动模块教学策略
2017-12-01林婷
林婷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模块”的设立目的在于借助于地理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复习和梳理地理课本内容,开展探究性学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它类似于传统的课本中的课后题,同时含有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有效地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地理教材 活动模块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77-01
一、地理教材中活动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活动有一定的实施难度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大概有63.2%的教师对于活动的开展效果持悲观态度,归因于教学进度控制难度大,讲课与活动之间的关系未能得当处理;城镇的中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认为活动量数量和难度较大,同时有75%的农村中学生持有相同的观点。
2.受当地的实际条件限制无法正常开展
在《地理》(必修一)的课本中有探讨褶皱和断块山的内容设置,若学生所在地没有山脉,就难以实现课外活动的开展。再如,开展野外实践活动进行岩石标本的采集时,也需要当地具备条件才可开展。
3.实践类“活动”普遍重视不够
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未将实践活动看作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认为其仅仅是学习以外的陪衬,或者将其视为课外活动,导致实践活动未能真正在课堂以外开展。
4.知识与能力的认识不清
目前,教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意识到能力的重要性。在过去过分重视知识而忽视能力,而现在是否又反其道而行了呢?因为,知识和能力一样重要,两个方面都要发展好。
5.时间与效率无法结合
高中新课程教师往往会面临这样的问题。部分活动模块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教学进度目标也要完成,甚至有的时候消耗了课堂时间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活动的具体内容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要选择,要注重活动开展的效果和质量,而不要求活动的数量有多少,要将45分钟的课堂探究活动的效果真正提高上来。
二、地理教材中活动模块的教學策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活动模块按能力要求分为“思考”“探究”和“实践”三个类型。
1.思考活动模块
该模块往往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巩固,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掌握。其教学策略如下:
(1)营造心理气氛,发挥情感作用。大多数教师重视学生是否记住了知识,是否理解了知识,而没有关注学生的情绪反馈,常常造成学生的低落情绪。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师生进行理性和情感交流的交际过程,因此,人际关系也要体现在课堂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借助于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主动思考,建立思维线索。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读讲义,造成课堂气氛很沉闷,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上课中,教师要进行情景转换,以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例如改变设问条件,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潜在建立学生与知识的关系,打开学生的思维界限。
(3)剖析地理规律和原理,养成思维习惯。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有很多规律性内容,例如气候的全球分布、洋流的分布等等。针对这些内容,教师要诱导学生发现知识的规律。在高考中,文综卷子的考察内容注重于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检验学生对知识内在脉络的掌握程度,考察其逻辑推理能力。
2.探究类活动模块
该活动模块下学生要按照要求自行开展,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结合案例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这些题目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很多题目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实践,探索思考,借助于图标的形式,使用各类方法来进行归纳总结,提高知识的学习能力。
3.实践活动模块
该模块的设定是为了“探究性学习”的后期开展。实践类活动的开展形式有很多种,如板报、调查、实验等等。让学生从身边的角落开始,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该模块的设立提高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水平。因此要开展相关研究,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晓鸣. 试论高中地理活动模块教学策略[J]. 新校园:学习, 2013(4):169-169.
[2]薛建勇. 试论高中地理课堂的“活动”版块教学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 2013(9):71-71.
[3]韩晓梅. 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中“问题研究”的有效教学策略[J].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