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成因探析
2017-12-01刘洁凌
刘洁凌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其自身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优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文明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入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现象的具体表现及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方式,规范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策略及建议,以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滑坡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行为 失范成因 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09-02
引言
大学生道德滑坡几乎成为社会公认的“事实”。实际上,道德行为失范的大学生毕竟是少数,但其对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尤其在各种不良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日益凸显。解决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问题不仅是新时期文化建设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对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1.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现象的具体表现
1.1诚信道德沦落
诚信道德沦落是大学生道德失范最突出的表现。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大学生更应该遵循这一基本原则。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不诚信行为屡见不鲜。比如,考试作弊行为、伪造毕业证件行为、论文抄袭行为、贷款到期不还行为等。大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维护自己的利益,将“诚信”抛诸脑后,打破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绳。
1.2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泛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学生没有把握好享乐主义的底线,过度追求物质生活上的享乐,即所谓的高品质的吃喝玩乐,在精神生活上却充满了空虚、寂寞、无聊。拜金主义的形式多种多样,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认为钱是万能的,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拜金主义的大学生为了钱不择手段,做出各种道德失范的行为,甚至不惜触犯法律。
1.3自我意识过于强烈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及市场经济的诱惑致使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个普遍的时代特征——个性化明显。这种个性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意识过强,出现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大学生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共生的社会现象,其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参与意识等一系列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化倾向日益凸顯。当个人利益(价值)与社会利益(价值)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往往“遵循”利己主义,忽视社会与集体利益。二是“利欲熏心”,价值目标功利化。把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训练当作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过度重视实用价值与眼前功利,对长远利益与其它群体利益疏于考虑。
2.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成因分析
2.1自身原因
主观价值观出现偏激是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的根本性原因。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却急于在社会中立足,加上其缺乏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法制意识薄弱是大学生出现道德行为失范的重要因素。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与行为脱节。举个简单的例子,他们崇拜英雄,讴歌正义美德,遇到不公平的现象却不敢挺身而出、伸张正义。这些都是大学生道德行为示范的自身原因。
2.2外在原因
造成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的外在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发展一方面给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形式等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导致大学生对自身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产生了质疑,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困惑、迷茫,部分大学生甚至出现了偏激思想,认为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利益,一切要从自身利益出发。二是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如今中国面临儒家思想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市场经济价值观与民间小范围内信念、信仰等多元化发展的现状,西方国家提倡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核心价值观也向中国强势渗透,当代大学生身处这样一个“动荡”的环境中,极易动摇自身原有的信念和价值观。三是互联网的“侵蚀”。大量鱼目混珠的网络信息“爆炸式”覆盖,导致大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偏离现实的价值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大学生受网络上不负责任的媒体的负面影响,对西方价值观产生盲从心理。
3.应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的对策
3.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德育工作
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其对腐朽思想与错误价值观念的抵抗能力,从根本上纠正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现象。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进教材,结合正面教育与负面教育的实例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对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实质有全面深刻的了解,进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比如,可以邀请当前社会上的先进人物到大学开设讲座,以熏陶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也可以结合负面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是非、丑恶、荣辱、善恶、真假进行对比,以提高大学生对价值观的甄别能力,使其吸取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
3.2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
德育应该是一项“从娃娃抓起”的工作。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中小学教师及家长“唯分是从”,不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尽管我国教育部门一再强调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际的效果却不如人意。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力量分散造成的。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力量不但不能够形成合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自行消解或互相消解。因此建议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教育力量不断完善、互相配合,形成强大的合力,重视并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
3.3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打造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外部环境是推动大学生道德教育不断深入的必要手段。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改善和净化网络环境是重中之重。政府应当加大对网络的管理力度,取缔非法网站,删除不良信息,同时打造社会舆论平台,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为大学生道德教育营造健康网络环境。高校也应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工作制度;培养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网络沟通能力、信息挖掘能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学生,用行动帮助学生;搭建符合当代大学生交流习惯和方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从学生的视角审视他们的价值观取向,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结语
大学生道德教育必须在全面了解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环境与形式,确立科学的教育原则,明确教育目标与方向,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行动中,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以大学生个体的成长进步“塑造”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观念和精神文明,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张赛玉.大学生道德失范及其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09.
[2]翟春,宋成.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