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思考
2017-12-01王新欣
王新欣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是高职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以对社会主义的制度、道路和理论自信加以培养,实现民族的复兴。而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敬业和创新精神,更是一种创造精神,这也为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想教育提供了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因此,本文对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进行分析,其不仅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职能,还需将良好的融合氛围加以创建,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 高职 思政教育 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01-0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能够有效促进转型的脚步。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结合高职思政教育,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还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并学习工匠精神。
一、转变高职院校传统思政教育职能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思政教育主要重视几个方面的培养,第一是价值观;第二是世界观;第三是人生观,但却忽视了工匠精神对学生的重要性,这需要高职院校转变以往的思政教育职能,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另外,传统的高职思政教育形式十分刻板,大多都是纯理论化知识,这让很多学生对思政教育感到厌烦。而转变思政教育的职能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能够对该方面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利于理论素养的提高。另外,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一丝不苟、诚实守信和爱岗精神的职业精神,学生能够在这种知行合一的教育过程中,实现职业技能的有效提高,并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以培养。
二、融合氛围的良好构建
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阶段中,良好的环境氛围是最为关键的一点。环境氛围的良好构建主要针對几个方面,比如学生的学习环境、就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和政策环境等,以通过这些方方面面的良好环境实现融合教育。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合,第一是,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必要性进行大力宣传,比如在校园的宣传栏中宣传,或者通过校园广播进行宣传等;第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专业技能方面的竞赛,特别是一些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技能竞赛,并给予学生相应的精神和物质鼓励;第三是,在校内定期开展相关的讲座和交流,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促进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三、思想意识的统一
思想的统一是高职院校必须予以重视的,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识,以将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力弘扬,并使其成为高职思政教育的主要核心理念,让每个学生的脑海中都深刻印记工匠意识。这需要高职院校在实现教育改革的同时,将培养工匠精神作为教育的切入点,实现职业技术和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真实职业实践平台的构建为学生提供实操机会,其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另外,将育人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并将目标锁定在培养复合型、发展型和创新型技术人才方面,以通过校园工匠精神文化体系的构建,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四、个性化的融合
工匠精神培养和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其即是在思政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知行合一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并通过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学习成为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人才,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尽绵薄之力。工匠精神的内涵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度,比如在个性化的融合以后,学生要对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加以学习和掌握,其都能够通过思政教育过程来了解,并能在此过程中领略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从而意识到只有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化人才,其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如此一来,学生也能更加努力的投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并将自身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加以提高,以从容应对社会和现实的挑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当全程贯穿高职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而思政理论实践学习中,应有效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以通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培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从而满足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坤晶.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以工匠精神培养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10):78-80.
[2]张丽华.论工匠精神下的现代高职思政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68.
[3]杨思熠.新时期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结合研究[J].考试周刊,2017,(5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