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2017-12-01刘红英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驱动力师德建设师德

刘红英

【摘 要】高等院校作为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利用的综合载体,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的任务。师德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本文从师德的内涵出发,阐述师德建设的意义以及师德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总结面对师德建设发展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师德;师德建设;驱动力

一、师德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调节教师与社会其他群体、个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定了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行为和作风去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

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化及科研方式都受到信息化的影响。信息化背景下的师德,即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普遍应用于教育行业并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产生新影响的情况下,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养。

二、师德建设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下滑趋势。尽管只是少数,但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加强师德建设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信息化背景下师德的影响越来越广泛,空间范围逐渐扩大,影响内容也更广,时间跨度越来越小,基于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与范围,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生活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师德修养会通过网络渠道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师德所承载的信息以及教师所表现的言行很容易对学生的认知、社会的认知及家长的认知产生重要的影响。

师德建设是增强院校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信息化背景下高等院校要提升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师德师风是重要的保证。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竞争日趋激烈,院校要提升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师德建设。

三、师德建设存在问题

信息化背景下,依赖网络作为媒介,師德的影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更加广泛。教师群体是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在品德修养和知识水平方面社会的期望值普遍较高。高校师德建设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不断弱化的趋势,不同地域、不同级别学校的教师的师德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基本都是从思想、信念、认同感、奉献精神、自我修养等方面体现出来。

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习惯依赖网络完成,特别年轻教师对网络的依赖更严重,教师之间减少的交流和沟通,导致很多工作问题出现。

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们可以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渠道获取信息,但部分老师缺乏历史眼光和理性的思考。教师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们掌握扎实的现代科学知识,更要及时向学生们传达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时事政治,让学生们充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学生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念以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教师社会主义的信念减弱,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信息化背景下,丰富教师获取知识的信息渠道的同时,却也为学术不端行为创造了条件。教师不仅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更是知识文化创造者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师进行不规范的学术研究,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失去对其他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尊重,违背了师德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四、师德建设措施

信息化背景下,师德建设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也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为师德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自律与他律相协调,发挥政府、学校、社会和教师本人等多元主体作用。

信息化背景下,师德建设所受的外部影响因素大量增多,对师德监管的有效性要求提高。政府是师德建设最重要的监管主体,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作为教育发展主管部门,积极完善师德监管制度体系、健全师德监管组织体系,以及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配套政策措施。依托学校建立师德监管和建设常态机制,发挥积极作用,加强信息化背景下师德修养的建设,因为学校是教师师德问题最直接的监管者,也是师德建设最直接的承担载体。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范式,也与社会整体的风气以及社会对待教育的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坚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大胆进行创造性活动。

五、结束语

强调师德修养,更应强调高校教师要融师德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中。教师要以师德去感化学生,开启学生心灵大门,引导学生励志用功去主动学习、学会生存、掌握知识、锻炼能力,以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成长为经济主战场的有用人才。

在培养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师德修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坚信真理,修养师德,感化学生,促进成才,让师德之光点燃大学生的青春火种,去照亮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映照他们的辉煌人生。

参考文献:

[1]盖逸馨.价值多元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6

[2]韩选江.面向转型期的现代高等教育师德修养[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12-01.

[3]赵荣锋.浅析职业院校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几个方面[J].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

[4]张开城.师德应与时俱进、追求崇高[J].中国教师.《中国教师》杂志社,2007.11

[5]杨晓.信息化时化背景下的师德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M].华中师范大学,2015.03

猜你喜欢

驱动力师德建设师德
致良知与师德
精准扶贫下体育文化发展的驱动力研究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创新“驱动力”助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