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与教学策略分析

2017-12-01庞书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科学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转变的提出,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升到了重要的位置。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国际教学中采用力度比较高的教学方式,在国内渐渐被人们重视。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个体参与率,直接间接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加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学科学课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通常通过个体与个体、小组与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及个人品性,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分析

在90年代初期,我国在课堂教学中开始逐步推进小组合作方式助力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接下来为大家分别阐述。

1.思维习惯中没有合作概念,从而各执己见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分工合作,大家各尽其能,为同一个学习任务而努力。但在实际科学课教学中,因为小学生当前年龄阶段,在他们的意识中并没有合作这样的概念,通常各执己见,不懂如何分工与合作。导致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完全没有达到,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2.过多引导使得学生无法独立思考

在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时,不管问题难易程度,都会加入学生其中帮助其解决问题。这样会造成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没有进行独立思考,都是根据老师的解答坐享其成。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还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其真实的学习目的。

3.不经过思考,盲从跟随他人意见

在小组内部中,各个成员在基础、思维、素质等方面都具有较大差异。在小学课堂上,优越学生会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现象下,学习较差或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在优越学生较为活跃的小组中,会因为种种原因失去发言及表现的机会。还有一部分学生懒于思考,没有自身想表达的观点,只想坐享其成或被动的跟随他人看法。这些现象在目前小学科学课合作中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会导致小组合作在科学课上的应用失去其原有的意义。

4.教师对课堂秩序缺乏管控导致的混乱

一些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因缺乏周密的计划或缺乏相应的课堂组织技能,从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乱成一团。这样将会导致学习效果较差,从而不能达成合作学习的既定效果。

二、分组方式及教学策略研究

1.科学的分组方式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分组方式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首先,教师要通过分析学生当前思维方式、当前学习能力、当前学生性格,选取相对互补的学生结合成小组。接下来,在小组成员所负责区域要符合学生特征,避免出现分工不切實际的现象。在实践过程中,小组需要设置小组长、汇报员、记录员及实验员。在这样的分工构架下,角色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最后,小组成员人数需要保证在3~6人,要避免人多或人少的现象出现。上述一系列的分组策略落实,能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及学习兴趣。做到从教学实际出发,更高效更全面的完成教学计划。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通过科学的分组方式分组完成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需要教师旁听指导。教师需做到认真倾听,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当出现有学生不参与讨论的情况发生时,老师需要及时指出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让其通过自身思考相应知识点从而跟上讨论,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优良习惯的养成,不单单是由学生自发感悟的。教师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启蒙者而存在,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习惯作为最终目标。以倾听为基础出发,契合实际的进行合作学习指导。

3.课堂秩序习惯的养成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讨论的意犹未尽,浪费了接下来的教学时间,显得整个课堂喧闹无序。于是我在课前就跟同学商量好,在我做出停的手势时,大家需要安静下来,对首先安静的小组进行口头表扬。安静下来的小组在实际中起到了带头作用,学生群体在这时会根据其他小组的反应迅速安静下来。这样使得课堂井然有序,课堂教学松弛有度。

4.平等对待学生差异性,进行多方面鼓励

在教学工作中,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小组成员会有不同的表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对学生标签化,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特别是对那些成绩较差、自卑感强、社交能力差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教师还需要在旁听中,当学生出现闪光点的时候,对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也教会学生如何赞美和肯定他人,让这种氛围在小组间进行扩散传播。对学生的品性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

教师评价作为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相关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评价需要做到积极向上、切合实际、科学指导、全面深刻等要求。教师在评价中需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通过小组间的评价使得学生之间产生火花,达到成员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最终目标。教师在评价中还需要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求教师在评价中不能只看结果。应该更多的关心小组成员在小组学习中的合作方法、合作态度、合作参与度等细节方面,这些细节方面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及个人品行的养成。

5.课程探究层层递进,问题难易拿捏得当

探究活动需要层层递进,从而达到深度探究的目的。在教学课程中,活动的深入往往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出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兴趣中探索和学习。课程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也需要拿捏得当。合作学习的内容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不然在合作学习中会存在如果问题简单了,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如果问题过于深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小组成员的科学安排,对教学目标深浅拿捏得当,对学生差异性的分别教导。教师在分组合作教学中更多的从倾听出发,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教育。这些教育策略的落实,能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堂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合作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相进步,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在小组学习中通过教师示范,学习到了如何夸奖赞美他人,如何解决意见分歧。由此看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上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黄亚忠.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学周刊,2014,(32):102一105+111.

[2]丁倩影.小学生科学课程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6.1一12.

[3]李学慧.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探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一22.

[4]张抒菲.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行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2一13.

作者简介:

庞书君(1977~ ),女,籍贯:辽宁省,学历:硕士,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学。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