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关火柴的记忆
2017-12-01石志刚
石志刚
上个月到广州出差,在酒店偶然发现火柴这个几乎消失在我们视野的“怪物”。霎时间,那些关于火柴的零星片断,如潮水一般从记忆深处涌了出来。
记得孩童时,家里煮饭烧菜都是在土灶台里进行,那时很少有打火机,家里常用到的便是火柴。那时,我才七八岁的样子,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煮甘薯汤等,但最感尴尬的就是烧火。因为我通常需要划很多根火柴才能点着柴把,自己也经常被浓烟熏得泪流满面。
有一次,外公外婆外出干活了,我又得做饭。做饭时,我最害怕的就是点柴把,有很多时候火柴不是一下子划得着,即使一下划着了,由于操作不当,灶孔里的火也会熄灭。这样一来,有时候一整盒火柴都被划完了也不足为奇。那次说来也怪,那盒火柴的黑磷皮都被我划烂了,只剩下一根根直条条的火柴梗,我也没能把火点起来。我担心外婆回来责骂,因为我“折了火柴,误了做饭”。为了掩人耳目,我灵机一动,跑到外婆房间的梳妆匣里拿了一张五分钱的小票。拿这张小票前,我确定它躺在那里很久了,不由侥幸地想,也许外婆早就忘记了它的存在。于是,我拿着这五分钱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一盒火柴。
我蹦蹦跳跳地拿着火柴回来,继续点火做饭。我划下第一根的时候,可能太激动了,没有点着,浪费了一根。接着划第二根时,我惊呆了。原来这盒火柴跟我之前用过的火柴不一样,我之前用过的所有火柴都是黑色的火柴头,而我刚刚买的这盒火柴偏偏是红色的火柴头。那一刻,我欲哭无泪,心惊胆战。想着外婆的严厉,我颇为惧怕。我不仅仅是浪费了一盒火柴,还私自从家里拿钱去买东西。这些在我儿时的年代桩桩都是大忌。可是没想到,后来外婆回来发现了,也只说了一句:人要虚心,火要空心。事情终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可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这代人,童年时期没有见过什么高端的玩具。一群小孩子都会物尽其用,就地取材,想方设法自己动手做玩具。“火药枪”是孩童们最喜欢的玩具。所谓的火药枪就是用8号铁丝做成一个枪型的支架结构,还有冲针及扳钩,再把废弃自行车铁链条上的链头一个个串在八号铁丝的支架上;然后把废弃自行车内胎塑胶剪成大约1厘米宽、10厘米长的长条,长条两头用扎丝(最小号的铁丝)扎紧,形成一个类似橡皮筋的东西;最后,套在依次排列在铁丝的链头上。因为链头上有孔,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经常把家里的火柴偷出来,把火柴头的磷粉倒进链孔里。这样一扣扳钩,由于撞击力和摩擦力,枪里就会冒火和生烟。我们这群孩子都会为这项伟大的发明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我与火柴的感情,就这样越来越深。记得那时候,顽皮的我经常会划伤手指,外婆就会撕下火柴盒的擦纸贴在我的创伤处,这样伤口很快就愈合了。那时候压根就不懂它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就觉得外婆真是神医。更有趣的是,那个年代,农村的卫生条件不好,人们卫生意识也不强,依稀记得外婆经常会用火柴梗给我淘耳朵。这个细小的东西很神奇,火柴头圆圆的也不会伤害耳膜,这一淘,耳朵清爽多了。
那时,火柴都成了我们手里的宝,心中的宝,记忆的宝。对火柴,不由心怀一种特别的情愫。在那岁月的摇篮里,偶拾一些关于体验和温情的东西,内心注满的都是欣喜与温情。那些有关火柴的记忆,不正是我们内心中有关亲情的温馨回忆吗?关于火柴里的人,我的外婆,她上山砍柴,下灶烧饭,手握火柴时的慎重,不也是勤俭生活的表现吗?也许真正触及灵魂深处有质感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忘却,应该沉淀过往,吸纳于心,这对于我们审查自我、超越自我,非常必要。
那天,在廣州的酒店,我手里把玩着这个外表精致的火柴盒。这个小东西比我记忆中的火柴盒要薄很多,盒内的火柴梗也要细小很多。我抽出火柴点了一根烟,重重地吸上一口,好似在品味那个久违的岁月,跳跃的烟火,穿越时空,记忆蹁跹……
(作者单位:武汉为明学校)
责任编辑 严 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