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与权力演变

2017-12-01阮文奇郑向敏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年5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珠三角长三角

阮文奇,郑向敏

(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与权力演变

阮文奇,郑向敏

(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运用引力修正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Ucinet 6.0软件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和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①长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中部、东部网络相对密集,西南部、北部稀疏的格局;珠三角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东南部网络相对密集,西部、东北部稀疏的格局。2009—2014年长三角与珠三角节点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网络密度总体增加,而中间中心度和节点重要度总体下降。②整体来看,长三角网络权力总体朝着失衡方向发展,珠三角网络权力总体朝着均衡方向发展;网络权力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长三角和珠三角网络权力层次结构明显、角色定位清晰、功能明确。针对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和权力演变提出了相应建议。

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结构;网络权力;社会网络;城市群

城市群所形成的区域经济体系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发动机,城市群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的战略支撑点[1-3]。城市群拥有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而旅游也能促进城市群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与品牌形象[4]。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和复杂。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5],主要表现为经济联系,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是城市群体系形成和演化的根本动力。旅游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依托城市旅游经济圈[6],以“城市”为单位研究旅游经济联系能力有利于判别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分化原因,寻找实现旅游业动态均衡发展的路径[7]。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其强大的空间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城市与区域的发展[8],并能为其他新兴城市群提供借鉴,从而长三角和珠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的对比研究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目前,国外旅游经济联系呈现出理论与实证、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体系,主要侧重于城市旅游内部组织理论与实证研究[9,10]、旅游与边缘经济研究[11]、旅游流及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研究[12]等。国内学者主要进行了旅游经济联系的方向和强度、城市空间整合、高铁交通作用、空间结构以及与入境旅游流耦合等研究[13-17]。20世纪90年代,社会网络被视为旅游研究的绝佳范式[18]。国外学者运用社会网络方法研究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组织形式[19,20]和空间结构的形成、演化与内在规律[21-23]。社会网络方法是进行旅游经济网络研究重要手段。于洪雁等从社会网络视角进行黑龙江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发展模式研究[24]。朱冬芳等运用社会网络方法研究了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国内游网络、入境游网络[25]。张凯等运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了环太湖地区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特征[26]。杨效忠等通过网络方法分析了跨界旅游区空间经济联系[27]。

本文运用旅游经济联系的引力修正模型,借助社会网络方法对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城市旅游经济网络权力的测评模型,分析其演变特征,并进行长三角和珠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与权力演变对比,为优化旅游空间结构、缩小区域差距、统筹区域联动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其他城市群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1 案例地概况、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案例地概况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珠三角”)是我国最具活力的城市群,研究以在区域构成上存在相似之处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为案例地进行对比研究。长三角城市经济圈主要包括上海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南京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台州市;珠三角地域范围包括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土地面积超过42831.5km2,是三个特大城市群之一,也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

1.2 数据来源

长三角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海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珠三角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广东省统计年鉴》、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旅游年报、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旅游统计资料,收集2009年、2014年的旅游数据,城市间空间距离数据通过谷歌地球测算。其中,旅游总收入由国内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相加得到,入境旅游收入按2009年、2014年的汇率统一转化为人民币单位。

1.3 研究方法

旅游经济联系的引力模型:区域经济联系也存在着相互吸引的规律性[28]。旅游经济联系度可表达出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是指旅游中心城市对周边旅游城市的辐射范围以及周边城市对中心城市辐射的接受能力[8,29],并通过引力修正模型测量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

(1)

式中,Rij为区域i、j的旅游经济联系度;Pi、Pj和Vi、Vj分别为城市i、j接待旅游者总人次(100万人次)和旅游总收入(亿元);Dij为城市i到城市j的空间距离(km),通常用两地物理空间上的最短距离来衡量,研究统一以两地空间距离进行旅游经济联系度测算,避免不同交通方式带来的争议。将城市i与其他所有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相加,Ri为城市i的旅游经济联系量,计算公式为:

Ri=ΣRij

(2)

旅游经济网络的评价指标:①中心度。包括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度数中心度是描述城市在整个旅游经济网络中的位置,为城市与其他直接连接的城市数;中间中心度是城市对旅游经济网络中其他城市的控制程度;接近中心度是一个城市与网络中所有城市的捷径之和。②核心—边缘模型。主要用来反映节点在网络中所处位置的重要性,采用UCINET 6.0软件进行核心—边缘模型分析。③网络密度。网络密度为网络中实际存在的关系数除以理论上最大的关系数,用来揭示网络结构的紧密度,取值范围为[0,1]。④结构洞。结构洞的存在使得处于中间位置的行动者居于重要的联络地位,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控制资源的流动。

(3)

网络权力是指某一城市在整个旅游经济网络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权力”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地理学角度看,城市之所以拥有权力,是因为与其他城市存在关系,可以控制和影响其他城市[30]。城市的网络权力主要通过节点的中心度、重要度和旅游经济联系量进行评价测量[31]:

(4)

2 研究分析

2.1 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

网络空间结构构建:根据式(1)、式(2),计算出长三角和珠三角各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得到旅游经济联系度和联系量。2009、2014年长三角旅游经济联系度分布区间分别为[0.01,32.07]和[0.06,110.32],2009年和2014年珠三角旅游经济联系度分布区间分别为[0.02,56.71]和[0.08,132.52]。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增长均较快,并以此建立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数据库。利用Ucinet 6.0软件分别构建长三角和珠三角2009年、2014年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为反映出网络特征和考虑数据的适用性,遵循可对比性原则,经多次尝试将长三角和珠三角4个网络的断点值均取为1,即大于等于1取值为1,小于1取值为0,将表1和表2中的属性数值转化为二分矩阵。使用Netdraw绘制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见图1、图2。图1显示,2009—2014年,长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中部、东部网络相对密集,西南部、北部稀疏的格局。图2显示,2009—2014年珠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东南部网络相对密集,西部、东北部稀疏的格局。

图1 2009年、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

图2 2009年、2014年珠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

网络空间结构分析:①节点中心度和重要度。利用Ucinet 6.0软件计算节点中心度和重要度,见表1。2009和2014年,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的中心度在长三角处于领先地位且节点重要度较高,对网络影响大,其中上海、杭州对网络有很强控制力,上海各项中心度指标均最高,在旅游经济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2009年只有8个城市起到旅游经济连接的中介作用,2014年增加到12个,其中上海、南京中间中心度明显下降,中介作用下降,旅游发展对其依赖性降低,而杭州、宁波增加明显。2009和2014年,广州、香港、深圳中心度遥遥领先于珠三角其他城市且节点重要度高,其中广州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2014年珠三角旅游经济联系更加通畅,旅游经济整体不断发展,区域控制力差距依然明显,广州处于核心地位,深圳、香港影响力日益增强。②网络结构洞。利用Ucinet 6.0软件计算结构洞。其中上海、苏州、无锡、杭州有效规模与效率性较高(2009年分别为7.182和0.653、3.750和0.469、3.750和0.469、3.286和0.469,2014年分别为6.867和0.458、4.385和0.337、4.385和0.337、6.143和0.439),在长三角网络中处于枢纽地位,占据较多的结构洞,能控制其他城市间的旅游交往。舟山和台州限制度高且有效规模低,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珠三角中广州、深圳、香港有效规模与效率性比较高(2009年分别为5.286和0.755、2.200和0.440、2.200和0.440,2014年分别为5.000和0.500、3.444和0.383、3.444和0.383),珠海、惠州、肇庆有效规模、效率性低且限制性高。长三角与珠三角核心城市结构洞水平下降,更多城市发挥核心作用。③网络密度。通过Ucinet6.0软件计算网络密度,见表1。长三角2009年网络密度为0.3000,2014年网络密度为0.6333,网络密度上升较快,旅游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区域旅游流更加通畅,网络结构已处于比较紧密联结状态。珠三角2009年为0.3091,2014年网络密度0.6364,珠三角网络节点只有11个,相比于16个网络节点的长三角,相对网络密度不高,旅游经济联系不够紧密。

表1 长三角、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指标

2.2 旅游经济网络权力的测算与演变

通过式(3)对节点中心度、节点重要度和旅游经济联系量的原始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代入式(4)进行计算,得出城市旅游经济网络权力,见表2。从时间上来看,2009—2014年长三角网络权力总体朝着失衡方向发展(标准差增大),其中杭州、镇江网络权力显著提高,南京、南通显著下降,上海核心地位稳定;2009—2014年珠三角网络权力总体朝着均衡方向发展(标准差减小),东莞、澳门、中山网络权力显著下降,江门显著提高,广州、香港、深圳网络地位更加巩固。从空间上来看,长三角与珠三角网络权力空间差异明显;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以杭州为次要核心,网络权力主要分布于长三角中部偏东区域,北部和东南部网络权力偏弱;广州、香港、深圳逐渐成为珠三角的核心区,网络权力主要分布于珠江入海口处,区域差异化明显。从角色定位来看,根据城市网络权力大小,将长三角和珠三角划分为核心权力区、次核心权力区、重要权力区、一般权力区、边缘权力区。在长三角网络权力演变中,无锡、杭州由重要权力区上升为次核心权力区,舟山由一般权力区降为边缘权力区;而在珠三角网络权力演变中,深圳、香港由重要权力区上升为次核心权力区,江门由一般权力区上升为重要权力区,惠州由边缘权力区上升为一般权力区,其中澳门由次核心权力区降为重要权力区。

表2 长三角、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权力

注:网络权力中,0.9-1为核心权力区,0.7-0.9为次核心权力区,0.4-0.7为重要权力区,0.2-0.4为一般权力区,0-0.2为边缘权力区。

3 研究结论

3.1 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

长三角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中部、东部网络相对密集,西南部、北部稀疏的格局;珠三角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东南部网络相对密集,西部、东北部稀疏的格局。总体来看,长三角与珠三角旅游经济联系都呈现空间分布不均的局面,但长三角的空间结构相对紧凑。

从节点结构与位置对比发现:①2009—2014年长三角与珠三角节点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总体增加,而中间中心度和节点重要度总体下降。在旅游经济网络中,度数中心性刻画的是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交换能力,接近中心度用来描述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畅通程度,中间中心度衡量城市在旅游经济关系上对其他城市的控制和依赖程度[25]。随着交通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长三角与珠三角旅游经济交换能力不断增强,旅游经济联系更加通畅,个体城市对区域旅游发展的控制力减弱,从而降低旅游发展对核心城市的依赖,有利于区域旅游整体发展。②都形成了空间核心,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珠三角以广州为核心,都具备较强的影响力。上海和广州分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贸易中心,区域经济影响力强,且位于长江和珠江入海口,海运、河运方便,也是入境旅游的核心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整体优势明显,起到龙头作用。虽然深圳比广州旅游发展更好,但广州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交通便利、旅游配套设施完善,能够接待众多游客,并且城市出游力与旅游消费能力更强,既能够直接为其他区域提供游客,又能间接形成游客溢出效益,因此相比深圳,广州在珠三角的旅游影响力更强。

从结构洞对比发现:①长三角和珠三角旅游发展区域差距依然明显。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和广州、深圳、香港有效规模与效率性都较高,处于旅游流枢纽和资源流动的核心节点,占据关键位置,能控制和影响其他城市间的旅游交往,获取更多资源;而台州、舟山和惠州、肇庆等城市限制度高且有效规模低,处于区域旅游发展的边缘地带,受区位限制与其他城市旅游联系少,在旅游发展中被边缘化,舟山虽然是著名旅游城市,但游客大多以外来直达游客为主,且交通不是很便利,很难作为旅游集散地,对外输送游客能力不足,与长三角其他城市旅游经济联系不足。②长三角与珠三角核心城市结构洞水平下降,越来越多的城市发挥结构洞作用,分散了区域旅游发展风险,有利于旅游协调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间流动更加频繁,在交通发展与信息技术进步的催化下,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便利条件,单个节点城市很难控制整个区域的资源流动,更多城市发挥作用。

从网络密度对比发现:2009—2014年长三角与珠三角网络密度都有显著提高,长三角的网络结构更加紧凑。长三角和珠三角网络密度相似,但由于网络节点数量差异,长三角网络结构显得更加紧密。随着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带动了长三角旅游经济圈的交流合作。2013年7月1日,宁杭、杭甬高铁正式通车,这两条高铁的建成通车,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中心城市的“长三角”区域高铁网络基本形成,“一小时经济圈”也正式形成,区域间旅游出行时间极大的缩短,让长三角区域变得越来越“小”,旅游经济网络更加紧密。相对来看珠三角的交通发展不如长三角迅速,区域间旅游经济联系推进速度也相对较慢。

3.2 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权力演变

从时间对比发现:长三角网络权力总体朝着失衡方向发展,珠三角网络权力总体朝着均衡方向发展。长三角虽然网络空间结构更加紧凑,但网络权力不仅受到度数中心度影响,还受到核心区位、旅游经济联系量和其他方面的影响。交通是影响旅游流空间结构最主要因素之一,随着长三角高铁网络“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高铁在区域旅游中作用越加明显,在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时空压缩程度等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均非常明显态势下,容易产生高铁马太效应[32]。长三角区域空间范围广,跨不同省份,宏观调控难度大,且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接待能力区域间差距明显,高铁马太效应显著,区域间资源流动速度更快、旅游经济联系更迅速,反而容易造成城市资源获取空间分异,网络权力两极化,导致长三角呈现出显著的网络权力空间不均衡格局并朝着失衡方向发展。珠三角城市间空间距离小,主要位于广东省内,且香港、澳门特区临近广东,交通较发达,区域间旅游方便且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均衡,政府宏观调度方便,政策方向更为统一,有利于旅游经济均衡发展,且旅游经济区域差距不是特别大,“马太效应”不明显,网络权力空间差异明显但整体朝着均衡方向发展。

空间对比发现:网络权力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长三角网络权力主要分布于长三角中部偏东区域,北部和东南部网络权力偏弱;珠三角网络权力主要分布于珠江入海口处。长三角中部偏东区域经济发达、城市密集、海陆空交通便利、城市间联系密切、人均GDP较高,居民出游力和消费能力较强,且旅游接待能力强;而珠三角入海口也是大城市集聚,区位优势明显、海陆空交通便利,是整个珠三角经济贸易中心,且旅游资源丰富、质量高,旅游发展条件优越,既能够输送游客也能承接外来游客,与其他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密切。不难发现,网络权力受经济、交通、区位、资源等因素影响较大,并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旅游发展条件完善的区域。

角色定位对比发现:长三角和珠三角网络权力层次结构明显,角色定位清晰,功能明确。上海和广州都位于核心权力区,是区域核心旅游城市,起到旅游枢纽、区域门户、旅游经济驱动力的作用;杭州、苏州、无锡和香港、深圳是次核心权力区,是重要的中间旅游城市并起到集聚和扩散作用;南京、常州、嘉兴、湖州和珠海、澳门、江门为重要权力区,在高权力与低权力城市间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镇江、扬州、南通、宁波、绍兴和东莞、佛山、中山、惠州为一般权力区,网络权力小且旅游支配作用很弱,对高权力区有很强的依赖性,但能够起到游客溢出承接作用,能响应高权力区旅游发展;泰州、舟山、台州和肇庆为边缘权力区,区域旅游发展介入机会小,与其他城市间的沟通性差、经济联系弱,是旅游经济网络中的孤立节点,泰州、台州和肇庆主要接待内部城市、周边城镇游客,舟山主要以外来直达游客为主[25]。

4 研究建议

优化区域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目前,长三角与珠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尚不完善,空间差异明显,边缘区旅游经济联系薄弱。首先,充分发挥核心旅游城市的龙头作用,形成区域旅游中心增长极,结合次核心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定位及资源禀赋、旅游产品竞争力,形成多核共同拉动,强化对周边城市旅游辐射力,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带动边缘区域共同发展。其次,合理规划区域旅游发展,制定科学旅游规划战略。整体来看,长三角与珠三角都存在跨区域整合问题,需要统筹全局,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充分发挥各城市在旅游产品种类、旅游形象和功能上的互补性,城市间互补性能增强城市群对游客的吸引力,起到空间近邻正效应[33]。第三,促进区域间游客流动,区位好和交通便利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量高、联系方向众多[24],需要把时间成本和距离障碍作为优化空间结构的重中之重。

均衡区域网络权力,缩小区域差距:①长三角与珠三角旅游发展区域差距明显,网络权力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且长三角网络权力朝着失衡方向发展,要更加注意长三角网络权力均衡,解决长三角跨省行政区域规划问题,加强跨省区域旅游合作,提倡城市间互为市场、互为腹地及互送客源,提高城市群整体旅游效率,共同开发区域旅游市场;同时合理进行城市群角色定位,做好城市间的区域分工与合作,进行区域间的游客分流与引导,形成高效的旅游流环线,建设无障碍的城市群旅游圈,带动低权力区共同发展。②城市网络权力归根到底是旅游经济竞争力问题,而城市旅游经济竞争力的强弱与旅游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区位条件以及旅游政策等密切相关[34,35],因此着重把旅游发展条件、旅游政策、产业结构作为缩小旅游区域差距突破口。首先,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改善旅游公共服务条件,增强旅游接待能力,提高旅游服务品质;其次,加强对边缘旅游区的政策支持,积极制定各阶段旅游规划,响应“全域旅游”发展号召,为旅游区域合作创造契机;第三,优化旅游地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珠三角与长三角第二、三产业发达,依托强大产业体系,发挥产业优势,为旅游发展提供驱动力。

[1]Carson R T.Contingent Valuation:A User′s Guide[R].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2000,(34)∶1413-1418.

[2]Davis R K.Recreation Planning as an Economic Problem[J].Natural Resource Journal,1963,(3)∶239-249.

[3]Choi W S,Lee K J,Lee B W.Determining the Value of Reductions in Radiation Risk Using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J].Annals of Nuclear Energy,2001,(28)∶1431-1445.

[4]黄泰.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潜力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资源科学,2016,(2)∶364-376.

[5]王铮.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4)∶332-334.

[6]陈浩.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与优化分析[J].地理科学,2008,28(1)∶113-115.

[7]王娟,聂云霞,张广海.山东省四大经济区域的旅游空间联系能力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51-160.

[8]曹芳东,吴江,徐敏,等.长江三角洲城市一日游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测度与分析[J].人文地理,2010,(4)∶109-114.

[9]Pearce D.Tourist Districts in Paris:Structure and Functions[J].Tourism Management,1998,19(1)∶49-65.

[10]Pascal Tremblay.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4)∶837-859.

[11]Fennell D A.Ecotourism(Second Edition)[M].London:Routledge,2003∶49-50.

[12]Dredge Dianne.Destination Place Planning and Desig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6(4)∶772-791.

[13]苗长虹,王海江.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J].地理研究,2006,(2)∶222-232.

[14]曹芳东,黄震方,吴丽敏,等.基于时间距离视域下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测度与空间整合——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2,(12)∶157-162.

[15]刘宏盈,马耀峰.入境旅游流空间转移与省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耦合分析——以上海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为例[J].资源科学,2008,(8)∶1162-1168.

[16]郭建科,王绍博,李博,等.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J].地理科学,2016,(4)∶521-529.

[17]张洪,夏明.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的视角[J].经济地理,2011,(12)∶2116-2121.

[18]Scott N,Baggio R,Cooper C.Network Analysis and Tourism:From Theory to Practice[M].Bristol:Channel View Publication,2008∶222.

[19]Shih Hsin-Yu.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Drive Tourism Destinations:An Application of Network Analysis in Tourism[J].Tourism Mangement,2005,27(5)∶1029-1039.

[20]Miguéns J I L,Mendesb J F F.Travel and Tourism:Into a Complex Network[J].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08,387(12)∶2963-2971.

[21]Kathryn Pavlovich.The Evo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 Tourism Destination Nnetwork:The Waitomo Caves,New Zealand[J].Tourism Management,2002,24(2)∶203-216.

[22]Dianne Dredge.Policy Networks and Local Organization of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2)∶269-280.

[23]Noel Scott,Chris Cooper,Rodolfo Baggio.Destination Networks----Four Australian Cas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8,35(4)∶169-188.

[24]于洪雁,李秋雨,梅林,等.社会网络视角下黑龙江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15,(11)∶1429-1436.

[25]朱冬芳,陆林,虞虎.基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地角色[J].经济地理,2012,(4)∶149-154.

[26]张凯,杨效忠,张文静.跨界旅游区旅游经济联系度及其网络特征——以环太湖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3,(6)∶126-132.

[27]杨效忠,刘国明,冯立新,等.基于网络分析法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经济联系——以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1,30(7)∶1319-1330.

[28]王德忠,庄仁兴.区域经济联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与苏锡常地区经济联系为例[J].地理科学,1996,16(1)∶51-57.

[29]孟德友,陆玉麒.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5)∶697-704.

[30]刘军.整体网络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1]戢晓峰,张力丹,陈方,等.云南省自驾游发展水平与旅游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分异及耦合[J].经济地理, 2016,(5)∶195-201.

[32]汪德根,陈田,陆林,等.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机理——以中国京沪高铁为例[J].地理学报,2015,(2)∶214-233.

[33]朱付彪,陆林,於冉,等.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J].地理科学,2012,(5)∶570-576.

[34]张洪,顾朝林,张燕.基于IEW amp; TOPSIS 法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经济地理,2009,29(12)∶2044-2048.

[35]刘法建,张捷,章锦河,等.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省级旅游地角色研究[J].地理研究,2010,29(6)∶1141-1152.

SpatialStructureandPowerEvolutionofTourismEconomicNetworkofUrbanAgglomeration

RUAN Wen-qi,ZHENG Xiang-min
(Tourism College,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China)

This paper used the gravity model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built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evaluation index of Changjiang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tourism economic networks with Ucinet 6.0.The results showed:①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Changjiang River Delta presented the central,eastern areas was relatively dense,southwest,north was sparse pattern,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Pearl River Delta presented the pattern that southeast was relatively dense and western,northeastern was sparsely.The degree centrality,closeness centrality and network density of nodes in Changjiang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tourism economic networks generally increased while the central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node presented a downtrend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9-2014.②On the whole,the network power of Changjiang River Delta developed in an unbalanced direction,the network power of Pearl River Delta developed in the balanced direction in general.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etwork power,and the network power hierarchy,role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between Changjiang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are very clear.In the end,suggestions for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ourism economic ties and network power corresponding were put forward.

tourism economic connection;spatial structure;network power;social network;urban agglomeration

10.3969/j.issn.1005-8141.2017.05.025

F590.1

A

1005-8141(2017)05-0635-06

2017-03-22;

2017-04-12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FJ2016B085);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项目(编号:1601108003)。

及通讯作者简介:阮文奇(1992-),男,江西省九江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社会网络。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珠三角长三角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21世纪城市规划的新思维
——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案例与优化策略》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