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碳标签体系构建研究
2017-12-01陶玉国庄同宁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李 倩,陶玉国,庄同宁(江苏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中国旅游业碳标签体系构建研究
李 倩,陶玉国,庄同宁
(江苏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旅游业碳标签作为低碳旅游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受到各国政府、学者和游客的高度关注。国外关于旅游业碳标签的研究已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自己的旅游业碳标签体系。国内关于旅游业碳标签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需要建立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旅游业碳标签体系,以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减排能力。在综述国内外旅游业碳标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括基本流程、监督管理、支持政策三个方面在内的中国旅游业碳标签体系。该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旅游业“自下而上”减排,对低碳旅游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参考意义。
碳标签;旅游业;低碳旅游;气候变化;吉登斯悖论
2015年12月,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约200个国家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该协定倡导“自下而上”的减排机制,有助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型[1]。碳标签是旅游业实施“自下而上”减排,引导游客低碳旅游的重要手段。它是指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2]。2007年3月,英国发行了第一批碳标签产品,这一做法的出现得到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支持与效仿。随着低碳旅游的开展,碳标签被引入旅游业,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对旅游业碳标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国内相关研究较缺乏。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日趋明显,构建中国旅游业碳标签体系可引导游客低碳消费,有利于将环保理念落实到旅游产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促进我国低碳旅游长久健康发展[3]。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旅游业碳标签文献的基础上,参考余运俊等人建立的中国碳标签体系,从基本流程、监督管理、支持政策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旅游业碳标签体系的构建,以期能为我国低碳旅游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相关研究回顾
碳标签最早来源于食品行业,是用来描述食品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碳足迹。Gøssling、Buckley指出目前包括碳标签在内,全球至少有128个生态标签被运用到旅游业中。继欧盟能效标签之后,碳标签已成为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旅游业希望通过推行碳标签制度实现自己的减排目标[4]。
最初,国外研究重点集中在旅游业碳标签的重要性上。Gøssling认为旅游业建立碳标签制度非常必要,它可以重塑游客的消费意识,虽然可能不会引起游客行为的显著变化,但从气候的变化角度看,它可帮助游客了解旅游和气候变化关系,增加对气候政策的支持[5]。Peeters认为,通过碳标签旅游企业可以展示责任感和可靠性,增加竞争力[6]。Cohen等通过调查发现,碳标签既可让游客对气候变化有更多的认识,又可披露旅游企业的CO2排放量,提高旅游产品的透明度[7]。根据生态标签在旅游业运用情况来看,Buckley认为虽然碳标签能否改变游客行为还是个未知数[8],但通过Hall对不同国家游客调查发现,发达国家的游客对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做法和碳标签制度持积极态度,愿意改变自己的旅行行为[9]。随着碳标签在低碳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被认可,学者们开始将研究目光转向设计方面。碳标签最重要的是让游客接受和认可,Eijgelaar、Peeters指出必须根据游客喜好来设计碳标签[10]。Heinzle、Wüstenhagen认为,由于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碳标签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往往会被低估[11]。因此,在设计旅游业碳标签时应参照能源标签,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有很多游客对碳足迹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Hartikainen提出在设计旅游业碳标签时必须注重可读性[12]。通过调查荷兰游客的喜好,Eijgelaar、Nawijn等得出碳标签可对荷兰游客的出行选择产生影响,前提是这些碳标签必须是明确、公认、易于理解的[13]。Upham、Dendler、Bleda调查了游客对碳标签的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偏向于清晰有效、类似欧盟能源标识的碳标签[14]。通过对不同碳标签的测试,Gøssling、Buckley发现游客更喜欢使用不同颜色代码的碳标签[4]。
国内对旅游业碳标签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作为低碳旅游政策的辅助手段被提及,缺乏系统研究。在对旅游企业低碳发展进行研究时,王文慧认为旅游业应建立碳标签制度,规范企业碳排放,并以此为评价指标,促使企业积极减排[15]。通过对丽江游客的低碳认知调查,唐明方等认为旅游企业在出售产品时应加大配套服务,使用“碳标签”等工具促进减排,逐步让游客对低碳环保项目付费[16]。酒店业的低碳发展同样需要碳标签政策,沈杨指出实现酒店低碳目标应推进碳标签等低碳认证制度,把选择权交给游客[17]。在对景区低碳发展进行研究时,周年兴等提出风景区应推广碳标签等生态标签,引导游客转变传统消费方式[18]。郭小旭则认为景区需利用碳标签来告知游客的各项活动、产品、商品等方面的低碳属性,增强游客对低碳产品的认可度,鼓励游客购买带有“碳标签”的旅游产品[19]。旅游目的地的减排目标同样可通过碳标签来实现,周连斌提出碳标签等生态措施可培育游客的低碳消费习惯,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减排[20]。然而,李彩云却指出需要改变旅游业盲目利用“低碳”标签吸引游客的现状,应将低碳生态的环保理念与绿色健康的消费观念结合起来,逐渐培育游客的低碳消费观念[21]。
综合来看,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业碳标签都进行了研究关注,但低碳旅游开展程度不同导致两者的研究程度不同。国外对旅游业碳标签的研究较深入全面,包括旅游业碳标签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设计等方面。然而,作为低碳旅游研究新热点的碳标签,在国内还未得到重视,国内仅限于把它当做低碳旅游研究的一个政策辅助点,并没有对它进行具体和系统的研究。
2 碳标签在旅游业中的运用
2005年,我国旅游部门对全球CO2的排放量大约贡献了5%左右,其中航空运输占旅游业整体排放量的40%,其次是汽车运输(32%)和住宿(21%)[22]。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概念在旅游业的延伸,着眼于对旅游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提倡通过低能耗、低污染的旅游发展方式来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带来的挑战[23]。碳标签作为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手段,在全球旅游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2.1 国外运用
交通业:航空业是旅游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航空公司作为旅游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部门,对旅游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德国Atmosfair公司是一家关注航空与气候变化关系的机构,该公司每年通过分析计算航空公司碳排放,发布全球航空指数。游客确定旅行目的地后,可通过对比航空公司低碳指数选择最低碳环保的航空公司。Atmosfair公司这一做法使减排的能力成为航空公司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Flybe航空公司通过实施碳标签政策展示企业减排能力和决心,该公司一直致力于低碳环保工作,并提出了“Low cost,but not at any cost”的口号。公司的每架飞机上都贴有带颜色的碳标签,标签内容主要包含航班对当地的影响、飞机飞行的噪音、起飞和降落时CO2的排放量,通过碳标签全方位展示飞机的环境指数,游客可在知情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航线。Flybe公司的这一做法得到了芬兰航空、泰国航空等航空公司的追捧,推动了碳标签制度在航空业的发展。
住宿业:住宿业也是旅游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样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住宿服务商同样采取了碳标签制度来促使自己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全力支持可持续旅游的发展。一般来说,酒店的低碳情境越好,游客越容易实施低碳消费行为[24]。酒店通过碳标签可将各项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直观地展示出来,营造良好的低碳情境促使游客低碳消费,包括富尔特、万豪在内的世界大型酒店集团都通过计算碳足迹来建立自己的碳标签,保证酒店温室气体排放来源透明化,从而促使酒店研发和使用消耗低、污染较小的可再生能源,实现低碳发展。这些酒店从游客入住开始,记录游客所有在店内活动的CO2排放,到结账时打印出游客在酒店所有活动的排放量。德国饭店协会Viabono则提供了每位客人每晚CO2排放量的颜色代码和数值数据,列出了具体部门排放量,包括建筑、食品、饮料、印刷材料和清洗等,游客可通过这个碳标签一目了然地了解自身活动带来的CO2排放量[4]。
2.2 国内运用
国内虽然没有明确出台有关旅游业碳标签的政策,但采取的众多措施却拥有“碳标签”的功能。昆山的裕元花园酒店于2013年获得了“产品碳足迹”标签认证,这是两岸第一家获得“产品碳足迹”标签认证的酒店。“产品碳足迹”标签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完成碳足迹盘查和认证之后颁发给在降低产品碳排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企业。在2016年国内首例减碳标签颁证暨碳足迹及碳资源管理论坛上,裕元花园酒店又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布的减碳标签证书,这也是国内颁发的首例减碳标签。天津京蓟圣光万豪酒店则是国内第一家提倡低碳排放和绿色环保运营的低碳主题酒店,“碳足迹记录”是该酒店的一项特色环保活动。从入住开始,游客所有在店内活动的CO2排放都被记录到门卡芯片上,形成专属的“碳足迹账单”,游客离店时打印交给游客。这种做法不仅落实了酒店绿色低碳运营理念,也使游客体验了“低碳之旅”。
综上所述,碳标签在国外旅游业得到了广泛运用,而国内旅游业对碳标签仅限于研究观望阶段,只有少数的企业实施了碳标签政策。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碳标签可以发现产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隐含碳排放,从而减少碳排放漏损,有利于旅游业全面减排[25]。
3 中国旅游业碳标签体系构建
3.1 构建旅游业碳标签体系的重要性
国内一些学者对我国游客的低碳旅游认知进行了调查研究。唐明方、汪清蓉、张玲玲等分别以丽江、佛山、鼓浪屿的游客为例,调查了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和行为特征,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16,26,27]。研究表明,目前国内游客对低碳旅游普遍了解,存在较高的低碳旅游意愿。但游客在实际旅行中往往容易陷入“吉登斯悖论”,即虽然游客知道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很可怕,但它不是有形的、可见的,所以很多人仍会袖手旁观,低碳旅游在现实推行中存在一定难度。同时,游客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的低碳旅游仅仅是流于口号和形式,缺乏实际引导措施。此外,我国游客缺乏低碳旅游习惯,不愿降低旅行中的舒适度去追求低碳环保[16],这些都导致低碳环保产品在旅游市场遇冷。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日趋明显,我国旅游业低碳化转型迫在眉睫[28]。要想让游客自觉落实减碳行动,需要在提高整体公众低碳素养的基础之上,让游客自愿自觉地做出更加节能、低排放的消费选择[16]。将碳标签体系引入中国旅游业,可以让游客了解自己的旅游行为给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性,引导游客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促进我国旅游业低碳化转型。
3.2 中国旅游业碳标签体系构建
碳标签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概念,尚未形成规模,因此旅游业碳标签在我国的建立需要解决好供需两侧的问题。政府和协会组织需要培育企业的环保发展理念,并对碳标签制度的实施进行强制和激励政策[29]。作为产品和服务最终消费者的游客对低碳的敏感度和企业的减排决策和能力是呈正相关的[30],因此还需重点培育游客的低碳消费意识,引导游客低碳消费。这需要政府和协会组织对碳标签进行宣传推广,营造低碳旅游氛围。第三方机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是碳标签的重要监督者,确保碳标签制度实施的可靠性。基于此,本文在阅读国内外旅游业碳标签文献的基础之上,参考余运俊等人设计的中国碳标签体系,从基本流程、监督管理、支持政策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国旅游业的碳标签体系(图1)。
基本流程:一个新的制度从理念到实践离不开发起者的推广。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碳标签发起者性质不同(表1),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基于政府支持的碳标签推广,日本经济产业省为此成立了“碳足迹制度实用化、普及化推动研究会”[31]。第二种是企业率先实施继而被政府推广,法国的Casino公司于2008年推出碳标签,最初仅适用于Casino自售产品,随后得到法国环境能源管理局的认可,最终得到推广。第三种则是由非政府组织推行,泰国的碳标签计划则是由泰国温室气体管理组织进行发起推广的。我国旅游业碳标签体系的发起者类型可参照以上三种类型。首先,旅游业碳标签可通过政府发起推广,并对实施碳标签的旅游企业进行奖励和技术支持。其次,为了展示社会责任感和增加企业竞争力,旅游企业可自发地率先采取碳标签措施,形成示范效应继而推广。此外,碳标签还可通过非政府组织在行业内进行宣传推广。
图1 中国旅游业碳标签体系构建
表1 碳标签发起者
注:根据有关文献[31]整理。
目前,国际上碳标签计算标准众多(表2),较通用的方法是PAS2050、ISO14040等。PAS2050是英国Carbon Trust公司与英国标准协会共同研制出的计算方法,也叫《产品与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范》,为各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版本。此外,一些国家根据本国产品特点研制出适合本国本地区的计算方法,如日本的TSQ0010、美国的CCM等。旅游业碳标签的计算标准应依托于本国碳标签的计算标准,目前我国还没有具体的碳标签计算标准,所以可引进PAS2050、ISO14040、LCA等国际通用的标准作为旅游业碳足迹计算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我国应制定一个较高的碳标签计算标准,尽量缩小在标准层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29]。
表2 碳标签计算标准
注:根据有关文献[32]整理。
旅游企业建立碳数据库并进行碳足迹计算后,应经过认证机构认证之后,方可使用碳标签(表3)。英国的碳标签认证工作主要是由Carbon Trust公司负责,日本的碳标签认证工作是由工业环境管理协会负责,韩国的碳标签认证工作则是由生态研究所专门设立的碳标签认证组织负责[32]。鉴于此,我国旅游业碳标签的认证工作可由政府指定的认证机构进行,也可委托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专业的碳足迹核查公司。认证主要是对旅游企业碳足迹数据来源及计算过程进行核查和指导。
表3 碳标签认证机构
注:根据有关文献[32]整理。
监督管理:碳标签制度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样是该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政府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按照国际/国家标准对旅游企业的碳足迹进行核算认证和检查;第二种则是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碳标签专业咨询机构,按照制度定期对企业的碳标签实施状况进行监督抽查。这种机构指有别于企业和协会,拥有独立法人资格并提供低碳咨询等专业服务,具有人才和管理专业性等优势[29]。只有定期进行监督抽查才能确保形成完整透明、公开公正的旅游业碳标签体系,增加游客信任度。
支持政策:游客层面上需要将游客较高的低碳意愿转化为实际的低碳行动,实现由“末端救济参与冶”演变为“预防性参与冶”[16]。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低碳旅游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国民整体的低碳消费认知[33]。除了广告、报纸、广播等传统宣传媒介外,还应利用先进便捷的旅游APP向游客推送低碳旅游信息,营造低碳旅游氛围。此外,还需将低碳旅游微观化与游客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利用焦点事件和引爆点,引起游客的兴趣[34]。只有“低碳旅游”的观念深入人心,游客在旅行时才会自觉选择低碳旅游方式,才有利于旅游业碳标签制度的实施。
旅游企业层面上需要通过行业法规引导旅游企业自觉进行低碳生产。旅游企业在生产中同样存在“吉登斯悖论”现象,旅游企业的参与对于旅游业碳标签制度的实施至关重要。总的来说,旅游企业贯彻碳标签制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由政府或者行业强制执行,一种是由企业自发实施。因此,政府一方面可以制定法律政策,强制旅游企业实施碳标签制度;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一些经济或者政策上的奖励,激励旅游企业自觉执行碳标签制度,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全行业推广[23]。同时,政府还应对旅游企业碳标签的数据来源、计算标准、认证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并实施严格的监督核查。
4 结论与展望
低碳旅游在我国开展的相对较晚,缺乏相应的低碳旅游氛围和习惯。虽然我国游客存在低碳意愿,但是在现实旅游中缺少引导措施,因此很少主动采取低碳旅游方式。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碳排放逐年上升,旅游业已经不是惯常思维中的低碳产业[35]。构建包括基本流程、监督管理、支持政策三个方面在内的中国旅游业碳标签体系,可推动旅游业“自下而上”减排,将游客的低碳意愿转化为现实的低碳行动。游客通过旅游业碳标签,可直观地了解旅游产品的低碳指数,从而选择环保的旅行方式。旅游企业同样可通过碳标签展示自己的减排力度和社会责任心,增加企业竞争力。因此,对旅游业碳标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低碳旅游手段,旅游业碳标签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续研究应专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不是所有的游客对低碳旅游都存在较高的信任度和支持度,如何转变游客这种传统思维,让游客接受低碳旅游理念并自觉参与低碳旅游活动,这是旅游业碳标签实施的重要前提。因此,未来旅游业碳标签研究应更注重人文关怀,增加对游客参与度的研究。②目前旅游业碳标签研究案例地选择的大多都是低碳旅游开展较成熟的国家,缺乏对低碳旅游起步相对较晚国家的研究。这些国家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缺乏旅游业碳标签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对比两者差异性,可丰富低碳旅游研究。同时,现有的旅游业碳标签设计大多是针对低碳知识丰富的游客,然而很多国家的游客对低碳知识知之甚少,对低碳旅游敏感度较低,如何针对这一类游客设计简洁易懂的旅游业碳标签也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1]李慧明.《巴黎协定》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型[J].国际展望,2016,(2)∶1-20.
[2]余运俊,王润,孙艳伟,等.建立中国碳标签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2)∶9-13.
[3]胡剑波,任亚运,丁子格.气候变化下国际贸易中的碳壁垒及应对策略[J].经济问题探索,2015,(10)∶137-141.
[4]Gøssling S,Buckley R.Carbon Labels in Tourism:Persuasive Communicatio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11)∶358-369.
[5]Gøssling S.Carbon Management in Tourism:Mitigating the Impacts on Climate Change[M].Routledge,London,2011.
[6]Peeters P,Dubois G.Tourism Travel unde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Constraints[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0,18(3)∶447-445.
[7]Cohen S A,Higham J E S,Gøssling S,etal.Understanding and Governing Sustainable Tourism Mobility: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ural Approaches[M].Abingdon:Routledge,2014.
[8]Buckley R.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and Certification in Tourism[J].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2012,37(1)∶85-90.
[9]Hall C M.Framing Behavioural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ing and Governing Sustainable Tourism Consumption:Beyond Neoliberalism,“Nudging”and “Green Growth”?[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3,21(7)∶1091-1109.
[10]Eijgelaar E,Peeters P,Bruijn D,etal.Travelling Large in 2011.The Carbon Footprint of Dutch Holiday Makers in 2011 and the Development Since 2002[J].Inorganic Chemistry,2013,38(11)∶2809-2811.
[11]Heinzle S L,Wüstenhagen R.Dynamic Adjustment of Eco-labeling Schemes and Consumer Choice the Revision of the EU Energy Label as a Missed Opportunity?[J].Business Strategy amp; the Environment,2012,21(1)∶60-70.
[12]Hartikainen H,Roininen T,Katajajuuri J M,etal.Finish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Carbon Footprints and Carbon Labelling of Food Products[J].Cleaner Prod,2014,(73)∶999-1016.
[13]Eijgelaar E,Nawijn J,Barten C,etal.Consumer Attitudes and Preferences on Holiday Carbon Footprint Information in the Netherland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6,24(3)∶398-41.
[14]Upham P,Dendler L,Bleda M.Carbon Labelling of Grocery Products:Public Perceptions and Potential Emissions Reduction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1,19(4)∶348-355.
[15]王文慧.碳足迹研究启示下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3,(33)∶246-248.
[16]唐明方,曹慧明,沈园,等.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和意愿——以丽江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4,34(17)∶5096-5102.
[17]沈杨.宁波市旅游业碳排放估算及碳减排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2016,(18)∶66-68.
[18]周年兴,黄震方,梁艳艳.庐山风景区碳源、碳汇的测度及均衡[J].生态学报,2013,33(13)∶4134-4145.
[19]郭小旭.基于低碳旅游理念的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研究[J].商,2015,(27)∶278.
[20]周连斌.低碳旅游梯度发展路径研究[J].生态经济,2013,(3)∶160-165.
[21]李彩云,陈兴鹏,张子龙,等.敦煌市旅游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分析[J].生态科学,2016,35(1)∶109-116.
[22]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Climate Change and Tourism:Responding to Global Challenges[R].Madid,2008.
[23]唐承财,钟林生,成升魁.我国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5)∶862-897.
[24]赵黎明,张海波,孙健慧.公众酒店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天津市酒店顾客的调查数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4)∶53-58.
[25]罗芬,钟永德,王怀扌采.碳足迹研究进展及其对低碳旅游研究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0,19(3)∶105-113.
[26]汪清蓉,李飞.公众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及行为特征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热带地理2011,31(5)∶489-495.
[27]张玲玲,黄杰龙,曹辉.游客低碳旅游认知、意愿和行为特征分析——以厦门鼓浪屿为例[J].环境保护科学,2016,42(3)∶58-64.
[28]赵雪如,刘学敏,丛建辉.低碳旅游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2)∶239-243.
[29]蔡雪娇.浅谈当前地方碳标签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创新,2016,(26)∶270.
[30]张庭溢,计国君.碳标签政策下的企业碳减排决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6)∶78-84.
[31]裘晓东.各国/地区碳标签制度浅析[J].轻工质量与标准,2011,(1)∶43-49.
[32]张南,王震.各国碳标签体系的特征比较及其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38(12)∶392-396.
[33]石培华,吴普,冯凌,等.中国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与战略措施研究[J].旅游学刊,2010,(6)∶13-18.
[34]卢现祥.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吉登斯悖论”[J].贵州社会科学,2013,(5)∶97-103.
[35]钟永德.旅游业碳排放计量与生态效率评价[J].旅游学刊,2016,31(9)∶11-12.
ResearchonConstructionofChina′sTourismCarbonLabelSystem
LI Qian,TAO Yu-guo,ZHUANG Tong-ning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Tourism,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As a new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low carbon tourism,tourism carbon label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governments and tourists.Overseas research on carbon label in tourism made fruitful achievements and formed its own carbon label system for tourism.But the domestic study about tourism carbon label was relatively late,lacked of attention and research on carbon label in tourism,we needed to establish a tourism carbon label system to mee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o as to improve the tourism emission reduction capacity of our country.Based on the 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m carbon label and refer to the Chinese carbon label system designed by Yu Yun-jun et al,the carbon label system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was constructed from three aspects:Basic process,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 support policy.Based on the six steps of initiating,introducing or formulating the calculation standards,establishing the database of enterprises,calculat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ourism,checking and certification and publishing,forming the basic process of tourism carbon label,in terms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it was necessary to supervise and manage the carbon label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from the third party carbon label professional consulting company and the tourism internal industry institution.From both tourists and enterprises to support the policy,for tourists should be vigorously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to guide tourists to low-carbon behavior,for tourism enterprises needed to regulate the industry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low-carbon production.The system wa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bottom-up" emission reduction of our tourism industry,and had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ourism.
carbon label;tourism;low-carbon tourism;climate change;Giddens paradox
10.3969/j.issn.1005-8141.2017.10.018
F592.3
A
1005-8141(2017)10-1249-05
2017-08-24;
2017-09-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旅游业碳排放的测度、影响因素与碳减排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编号:41571131);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旅游业碳排放测度及其因素分解”(编号:15GLB015);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碳标签开发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编号:2016YZD002)。
李倩(1992-),女,江苏省徐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低碳旅游。
陶玉国(1976-),男,湖南省耒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