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点中学变演轨迹的研究
——以安徽巢湖三所重点中学变革与发展为例

2017-12-01沈倩玉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均衡化重点中学生源

沈倩玉

重点中学变演轨迹的研究
——以安徽巢湖三所重点中学变革与发展为例

沈倩玉

重点中学的产生由社会亟需优质人才、政策的支持、培养精英的传统教育观念等原因,而它的消亡主要受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优质师生源的散失、教育公平意识强烈、财政支持力度渐少、政策变迁的牵制等影响,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政策、办学目标注意把社会需要和教育理想结合和追求教育过程优质化、均衡化、多样化发展几个方面,力求对现代中学的发展走向有所启示。

重点中学 变演 原因 启示

最初提出“重点中学”概念时,它包括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教育层次的学校,直到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只保留重点高中”的规定。此后,“重点中学”主要指重点高中。重点中学的办学类型只能是公办高中,大多以升学预备教育模式为主。重点中学进程缓慢甚至迟滞,对它的形成和出路分析,可为现代中学的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一、重点中学的形成

(一)社会亟需优质人才

根据我国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阶段,改变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尚无力普及教育的条件下,要想快出人才,就得集中有限的资源有限发展部分基础教育,寄望于重点中学的发展带动教育质量的提高,让优质人才快速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去。科学技术的落后、物质资源的匮乏以及国家人才储备的不足都需要培养优秀人才。

(二)政策的支持

重点中学的产生带有明显的历史发展痕迹,最直接的原因是国家在教育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从它的提出到对它发展的鼓励。从建国初期到新世纪初,政策的多年倾斜和保护为重点中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另外,传统精英教育观念也是其形成的原因。

二、重点中学何以式微

(一)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质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具体而言是目标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的转变。升学率不再满足教育需求,教育更关注人的多样化、多方面的开发和培养。重点中学往日的唯升学率的优势已不再是它发展的优势,教育需要培养的人才不仅是只会考高分。教育的价值取向不仅仅倾向关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养成,更倾向于关注人生命内里及其内在变化和成长,也对于个体因材施教更加关注。

(二)优质师生源的流失

师生源问题是造成重点中学举步维艰且急剧衰亡的最大问题。重点中学的优质生源被其他中学的优惠政策、高额奖学金等吸引。于是,重点中学生源就并非是最优质的生源。同时,大量优秀教师也被其他学校高薪聘走,重点中学失去大量优秀教师,吸收的大多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而这些青年教师经验严重不足。

三、寻求重点中学发展出路

(一)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率

重点中学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却错失发展机会,很大程度上和优质资源利用率不高有关。因此,现代中学的发展需注意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在资源给定的情况下,唯有提高资源利用率,才是立足和发展的契机。教育过程就其本质来看,是一个生产性过程。首先要树立新型的效率观念。再者,确立合理的办学规模。现代中学的教育活动是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过程,而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是通过人的安排来实现的。

(二)完善教育政策

从重点中学变演轨迹来看,政策的推动和牵制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促进方面的政策颁布后,本身是理想化的,但学校在具体推行政策时,即执行过程中往往有失偏颇,未能实现政策背后寄于的教育期望。现代中学的发展走向也必然深受政策的影响。

(三)办学目标:社会需要与教育理想相结合

重点中学形成过程中致使它走向辉煌的原因之一是把教育目标和社会需要相结合,而它的迟滞的原因之一却是自身发展无法迎合社会的需要,重点中学没有把社会需要和教育理想相结合,教育是有生命力的,是传递生命信息的,教育理想是为提升和打造有生命质感的人,而不仅仅符合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在现代中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选择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这就要求现代中学的办学目标是要把社会需要与教育理想相结合,落实到培养人的工作方方面面。

(四)追求教育过程优质化、均衡化、多样化发展

把优质化、均衡化、多样化的发展理念渗透在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也是现代中学的发展追求所在。

从重点中学的形成原因分析谈起到阻抗原因,需要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政策、明确使社会需要与教育理想相结合的办学目标、追求优质化、均衡化、多样化发展几个方面努力,促进现代中学更好地发展。

[1]钟启泉.再论“重点校,政策可以休矣[J].教育参考,1996(3).

[2]钟启泉.三论“重点校”政策可以休矣[J].教育参考,1996(4).

[3]王善迈.“重点校”政策影响了教育的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7-3-8(9).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沈倩玉(1993-),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在读硕士,湖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均衡化重点中学生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鞍山市重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实施对于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书之井
跨省生源调控
省重点中学评选退出历史江西将更注重评选“特色高中”
EDIUS 5.1音量均衡化
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探索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