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提升职业境界”说课稿
2017-12-01姜佳杞
姜佳杞
“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提升职业境界”说课稿
姜佳杞
本文主要围绕《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第二课时——《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提升职业境界》,对本课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说课分析。
说课稿 教学设计 说课分析
一、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对象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加工方向一年级的学生。
从职业角度来看,该专业学生未来将从事机械类工作,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但该班学生自律性不强,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不够。从个性角度来看,他们思维活跃,性格开朗,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但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二、教材分析
(一)认知目标
(1)能够总结出慎独的重要意义;(2)能够说出内省的具体方法。
(二)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通过体验慎独与内省,树立自律意识,激发出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愿望。
(三)运用目标
(1)学会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2)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
结合大纲和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制定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
(一)教法
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辩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二)学法
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关于教法与学法的具体运用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阐述。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准备
将提升职业道德境界的两种方法:慎独与内省,制作成微课,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布置了任务。学生先根据教师发放的知识点清单自主探究,学习微课。遇到不理解的地方通过QQ向教师求助,教师根据学生理解上的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与点拨。
之后在课前学习任务书的指导下,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本节课采用辩论式教学法,为了组织辩论,在任务书中采用了我校某毕业生面临的真实问题作为案例。内容为:小李是某厂员工,该厂生产客机用钛合金零件,加工费按件计,因小李的加工合格率不符合企业要求,因此部分加工费被扣除,厂中有人告诉他一个可以蒙混检查的方法,他该如何选择。如果他选择以次充好那么有违职业道德,如果他坚持慎独,那么他的利益将受损。问题为:假如你是小李,会如何选择?
按照任务要求,学生在平台上阅读案例,做出选择,搜集相关资料作为选择的依据,同时学习辩论规则,为课堂辩论做准备。
为方便掌握学生的选择情况,在平台上发起了学生投票活动。
(二)课堂吸收内化
1、环节一故事引入(3分钟)。将我校学生的转变经历制作成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晓松是我校技能大赛获奖学生,然而从前的他却曾因不守规则造成原材料的损毁和加工零件的报废,通过案例导出本课主题,如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用实际行动恪守职业道德规范。
2、环节二问题呈现(3分钟)。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微课学习情况,之后将师生交流中,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呈现出来,已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两大任务,慎独的重要意义与内省方法的具体运用。
3、环节三合作探究(37分钟)。根据课前学生的投票,将全班分为坚持慎独的正方和选择保住利益的反方。正反双方在辩论前有五分钟的小组准备和讨论时间,之后各方分别选出四人参加辩论。
辩论时间为十分钟,正方观点认为,慎独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并列举了大众汽车尾气检测造假事件。反方观点认为,其他人都以次充好,自己不这样做会被看做是另类,还可能因工资减少影响个人生活,并列举了可能造成的损失。正方双反据理力争,在此过程,教师只是记录双方观点。辩论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观点,发现正方着眼于道德,反方着眼于利益。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将案例中小李的做法展示出来,小李坚持了慎独,虽然经济利益受损,但他高贵的人格获得了领导与同事的尊重,与此同时他不断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如今已成为该厂车间负责人。通过解读案例,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慎独是人生的大智慧,慎独品质的养成需要做出正确的抉择,只有加强自律,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才能达到人生至美境界。
4、环节四布置作业(2分钟)。运用所学方法,对本节课上的表现进行一次内省,并将内省结果发送到教师QQ邮箱。
(三)课后跟踪评价
与专业课老师相配合,开发《21天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计划内省表》,在实训课上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学生每完成一项内容即在相应栏中签字,根据签到情况进行考核打分。以经常的内省,达到慎独的目的,规范职业行为。通过与专业课老师定期的沟通,发现大部分学生改变了原来的不良职业行为习惯。至此,教学活动结束。
五、教学反思
本次课的教学,突出的亮点有:(1)尝试使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微课视频,将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前,而将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放在课堂,通过活动集中进行,实现先学后教,翻转课堂。(2)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后,通过与专业课老师相配合开发内省表,规范学生职业行为,体现了德育课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
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个别学生在进行内省时态度不认真,致使内省不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尝试使用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作者单位:大连电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