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与路径分析

2017-12-01郝彩平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学风目标大学生

郝彩平 王 充

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与路径分析

郝彩平 王 充

学风是一所高校全体成员共同形成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氛围,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学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的学风建设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它对高校学生的生活作风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全面成才。

大学生 学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社会发展带来的教育体制改革、自主择业带来的学生就业压力、互联网负面效应的影响等等,使得高校学风表现出多元层次化,学生的学校表现、成绩也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学风的建设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高校学风反映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人生价值等诸多要素。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有效整合自身师资力量、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就业环境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对学生未来走上社会立足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摆在高校面前最严峻的问题就是高校扩招带来的在校大学生激增,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与高校培养目标不匹配,市场调配资源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极大冲击,高校教育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导致了地方高校的学风建设问题突出。

(一)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持久

实践证明,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只有零散的计划,只有少数人人有阶段性的计划。从学习目标看,学生们有一定的规划目标,只是目标不长久、不衔接。学习目标的科学合理制定,能在短期内能得以实现,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学生未来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关于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阶段发展目标,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明白,自己在大学的发展目标为今后就业做准备所占的比例不足在校生的一半人数。想为继续深造读研究生而读书,有很强的自我发展目标的同学只占了极少人数。

大学生在大学生活阶段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习目标,找到十足的学习动力,可以明显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同时,实现学习目标也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开始,只有踏实打好基础,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中不落后。

(二)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古往今来学习成功人士的座右铭。学习态度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习的前提。

学生对旷课行为所持的态度,有一半的学生表示如果有重要的事,偶尔旷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有部分的学生表示旷课与否都不重要,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学生对待旷课的态度是值得反思的,甚至认为有急事旷课是应该得到理解的。没有正确认识到学习该有的态度。还有的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是被动的,没有主动积极的把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考试只是为了得到学分,并不是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

(三)学习纪律不严格,高校管理制度不严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习纪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内心的自律,也是学校管理过程中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调查“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的课堂表现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很多同学在课堂上不是玩手机、聊天就是睡觉。②不同的课程学生的表现不同,公共课上,认真听课的学生相对于其他课最少,睡觉的同学相对较多;专业必修课上,认真听课的同学相对于其他课的学生比例较多,睡觉的学生少了;选修课上,玩手机、聊天同学相比其他课又多了不少。

二、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新的时期,改善高校的学风建设是当今高校重要工作之一,因为良好的学习风气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品质也有帮助,因此,很多高校都力求探索建设良好学风的新对策,旨在促进高校的持久发展。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学风建设实践中,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结合的若干对策已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风建设的巨大挑战。

(一)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新的起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 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目标又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完成短期目标不仅能给予学生鼓励,还能促进长期目标的完成。因此,自新生入学开始,就要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有计划有安排的对学生进行新生入学教育。

(二)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个人授课魅力

当今的大学生对高校教师存在更高的期待。在当今高校教师队伍中,有一小部分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对学生的管理,有的上课从不或极少打考勤,有的课后作业也缺少探究性或根本没有作业,表面上是营造课堂轻松气氛,其实从侧面助长了学生不良学风的养成。如今部分高校教师只注重个人科研能力,忽略教学能力的提高,授课方式比较单一,不仅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听课的兴趣,也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因此,首先,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提高个人魅力。授课时更新教学方法,帮助高校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个人成才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教学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去;其次,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师德概念,增强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发挥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育人精神。同时,高校管理部门可以适当采用奖惩机制来促进教师道德建设,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落实高校管理制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和奖惩作用

如今,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对高校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检验一所高校办学宗旨是否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和其存在的意义。而高校的学风学习直接表现出一所高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宗旨,因此,学风建设成为当今很多高校重视的对象。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的问题,很多只停留在做思想工作的阶段,并没有落到实际。

一方面,加强学校学风督查部门的监督,做好学风建设的宣传,对于逃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典型,弘扬先进,鞭策后进。充分发挥奖学金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通过不断改革奖学金评定、发放和表彰办法,加大评优评奖工作的宣传力度,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从两方面给同学们树立榜样和警戒。

另一方面,要着重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三好学生的带动作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调整知识结构,在活动中陶冶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审美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由于当今的教育环境错综复杂,不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对于优秀学风的建设也是一种制约。我们知道,影响学风建设的影响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是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所以,在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找到改善学风建设的有效对策。高校的学风建设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高校的学风建设之路任重道远,不仅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合作,还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1]胡宝国.高校学风建设维度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8~111.

[2]金文斌.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59~60.

[3]马勇.新时期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11):31~33.

(作者单位: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郝彩平(1981-),女,汉族,山西临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王充(1988-),男,贵州安顺人,硕士,安顺学院政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学。

猜你喜欢

学风目标大学生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们的目标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