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探究
2017-12-01邵晶晶
邵晶晶
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探究
邵晶晶
如今,我国的教育体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学生主体管理,更是受到了广大群众和学者们的关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分析了学生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
学生主体发展 高校 学生管理 改革路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人”以及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的热点,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尤其是作为人才素质本质属性的主体性特征。如今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价值多元以及变化多端的信息化社会,社会生活总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主体性和主体参与性,淫才在教育方面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函,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高校学生主体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受预成性目的限制
学生的个人主体性是主体所具有的基本属性,是个人成为主体的关键性因素,是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中展现出来的自主性,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应当充分注重学生的可教性和可塑性,重视起学生的个体性问题。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虽然一直在发展和进步,然而还是使用的传统思想灌输的方式,这种模式在学习和积累方面只是静态的,缺乏了对于只是背后主体性的认识,学生并没有充分参与到管理中,因此学生的个人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受管理模式的限制
人们对于事物产生兴趣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个性,而个性是人在动机、需求、兴趣、特长和倾向性等方面认识的综合性表现,而集体是由个体所产生的共性集合而成的,并不会影响学生个性的生成以及个性的发展。目前,高校在学生管理中使用的普遍是科层式全景监视的强制性监督管理制度,对于学生的行为有着极强的约束性,而学生在这种模式中,不仅需要受到科层制的限制,更是要受到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约束。可以说,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就是通过约束来实现整齐划一的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违背了现代教育的意义。
(三)受理性霸权的限制
人在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意义中的存在价值即指价值理性,而价值生命成为人类生存的关键性因素就是自然生命优势价值生命的载体。过去,在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中,大多是工具理性的管理,讲学生管理当成了政治工具,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变成了政治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多数的高校在学生管理中都将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教学的重点,甚至将技能的学习当成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唯一途径,因此使得大部分的学生都被洗脑,将技术等同于自我主体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最终造成了学生只是为了欲望而学习。
二、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探究
(一)转变师生关系
高校学生管理本质上其实是一种交往时间活动,在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在改革高校学生管理主体性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从师生关系方面探究,将高校学生管理回归于本然的实践状态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然趋势。对于师生关系的转变必须又传统的对象化关系转变为主体问性关系,而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学生应当在和管理中介客体中展现出自身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和师生的关系中展现出主体问性。师生间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交往关系,因此应当由传统的家长代理人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督促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调整组织结构
高校不仅需要给予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空间,让学生们在参与学生管理事物中学会自我管理、服务和教育,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发展得到发挥,还需要不断拓展组织结构中的咨询、指导以及服务等功能,并依据高校学生管理职能的特点来重新组合组织结构,必要时还可以建立学生事务管理中心、生活服务中心以及咨询指导中心等组织,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咨询、指导和服务给学生。
(三)改革管理制度
在改革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出两个特点,即管理内容的广泛性以及管理权的层次性。首先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就决定了学生参与管理时内容的广泛性,如高校高层管理决策、学生事务管理、后勤管理以及教学管理等,其次学生的管理权主要是由浅入深的,因此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如初级的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中级的行动权、咨询权、评议权以及高层次的决策权、表决权、投票权等。
(四)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起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直接影响机制与间接影响机制相结合的原则,营造出具有系统整体性和生态型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这不仅仅依靠于知识和理论的教学,更应当注重自身的生活实践体验。
三、结语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只有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有效推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并不断创新发展,最终朝着更加广阔和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因此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使高校学生的管理更加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
[1]杨斌.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1):150.
[2]周亚楠.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16(11):147.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