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高职建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12-01刘高喜肖玉玲
刘高喜 肖玉玲
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高职建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刘高喜 肖玉玲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建筑人才的要求需求类型也越来越多元化。高职建筑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全面的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人才。本文针对高职建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立足学生就业实际,创新高职建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几点对策。
就业实际 建工人才 培养模式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职教育建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建工专业毕业学生就业难的窘况。因此,高职院校建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迫在眉睫。
一、高职建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学生专业能力较弱,满足不了企业需求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高职建工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还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造成产销不对口的现状,因此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不了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而高职建工专业不贴合市场的课程设计,就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就会造成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意识等。近年来,伴随有高职院校的招生扩展,学生的素质也变得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素质。因此,在面临来自社会企业的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压力下,创新高职建工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立足于学生的就业实际打造出一个以学习兴趣为核心,锻炼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的全新高职创新人才培养课堂。
(二)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忽略学生自身发展
在高职建工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沿用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扮演的是课堂的主宰者,一味地向学生强行的灌输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因此,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得不到良好的理论培训,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和自学能力都得不到发展。因此,创新高职建工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逐渐的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充分的引导学生去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锻炼自身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主导,以能力为核心,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全面融入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去。
二、立足学生就业实际,创新高职建工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更新科学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面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主宰者的弊端时,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去实践学习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笔者在进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课堂教学时,由于土力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在课堂开始之前,笔者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遇到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然后通过问题将学生带入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加深课堂教学深度
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利用丰富的课件资源以及网络优秀的教学资源,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进行《工程测量》的课堂教学时,教学内容的设计就尽可能的和社会现状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笔者会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形成联想记忆的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最新建筑施工中的测量工艺。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加深了教师的课堂深度,提升教学质量,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前沿工艺,为以后就业实践打下基础。
(三)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训练学生
高职建工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种模式就十分的契合高职建工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不断的去企业、到市场上进行实习,在增加学生社会经验的同时也让学生接触到了企业实际生产工程总所应用到的工艺。例如,笔者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去进行自身的探索实习,深入企业、工学结合,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解决学校本身知识教育的单一性,还能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总之,高职建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将市场信息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用市场引导教学,更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1]宫灵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室内装饰设计CAD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488~489.
[2]王锋.中等职业教育建筑专业教学实践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7.
[3]李伊琴.中职数学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7(1):79~80.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度全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立足学生就业实际,创新高职建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编号:JYB20172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高喜(1984-),男,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方向:深基坑开挖与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