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探析

2017-12-01李雪清

长江丛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自然界环境保护文明

李雪清

高校思政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探析

李雪清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焦点问题。当今社会,出现的很多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显得更加迫切。本文通过对有关校园生态文明教育的资料收集,力求解决在高校思政课中如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这一课题。

高校思政课 生态文明 教育

一、高校思政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一)改善当前我国环境现状的迫切要求

产业革命后人类变得先进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环境的污染,生态的恶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却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保护的压力继续加大,总体来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遏制。

(二)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其具体内容总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它会根据党的政策的变化及时的调整教育内容,从而为我党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为我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优良传统,必将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和实践上。这是其对党的方针政策的一种积极回应,也是对时代需要的一种积极回应。

(三)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是有文化、有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发展。大学生引领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他们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他们的生态文明道德,情感和行为的养成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等学校应该以生态文明理念作为培养人才的新标准,把大学生培养成既具备各种专业知识,又具备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生态人,最终使他们能够成为自觉推动环保工作的动力群体,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一)落实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教育

首先,在辨证唯物论的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问题,因此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小节中要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地关系,理解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问题,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通过对学生进行这些哲学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从而让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的生态观点。

其次,在唯物辩证法的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第一,要在联系的观点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世界的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自然界本身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如果破坏了自然界系统中的某一部分,就会影响整个自然界的发展,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善待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环保意识。第二,要在发展的观点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我们要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经济的增长并不等于发展,要是人类真正发展,必然要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使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能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也要满足我们的子孙的需求。

(二)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大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有赖于学校的积极引导。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主阵地。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大学生生态文明道德意识的养成,还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教育。首先,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的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中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当代大学生只有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才能在未来更好的引领中国走向前进。目前,环境保护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建设生态文明已经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让大学生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既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又可以为祖国培养需要的人才。其次,在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中加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知识,要拓展生态文明的起源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内容,拓展新时期党的领导集体有关生态文明的新指示。最后,在课本第七章要加入新《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人们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树立环境保护的法律观念,例如,新《环境保护法》明确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原则,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必须要严格遵守,否则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同时要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加入课程之中,让同学们了解并自觉遵守这一原则,做党的政策的拥护者。另外,新《环境保护法》还规定了公民的环境权利与环保义务,这一部分也应该加入到课程之中,让同学们掌握本身所具有的环境保护的权利与义务,锤炼生态保护的新品格,促使人们养成生态行为意识。

[1]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76.

[2]吴明红,严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64~65.

[3]倪同良.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32):162.

鲁东大学)

猜你喜欢

自然界环境保护文明
环境保护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请文明演绎
自然界的一秒钟
漫说文明
例说“自然界的水”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