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儿童户外环境的安全性研究与设计
——以西夏墅镇为例
2017-12-01邱伟
邱 伟
乡村儿童户外环境的安全性研究与设计
——以西夏墅镇为例
邱 伟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口号随处可见。然而在建设过程往往会忽视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需求。笔者将结合儿童心理行为学、潜能发展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空间安全等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乡村儿童户外环境的安全性进行具体的研究与设计。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 安全性 环境要素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据统计,每年我国有5万的儿童失去宝贵的生命,意外事故频发,中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在保护儿童户外环境安全方面并没有许多有效的措施,城市与乡村的情况又有所差异,近年来新农村的出现,过快的建设伴随着在空间布局、地面铺装、健身器材上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
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公约的主要目的是为世界各国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1],中国于1992年4月2日也加入了此公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已经有不少学者在儿童户外环境的安全性问题上有所研究,其成果也是值得学习与借鉴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环境组合对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环境的优差甚至对儿童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影响[2]。从户外场地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安全是最重要的设计因素,通过设立相应的指示牌、护栏与铺装,在空间上年龄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使用空间,满足使用者最基本的安全感,能有效的促进身体与认知的健康发展[3]。
国外学者对儿童游戏行为以及心理需求上研究的比较深入。同样在心理学方面上,皮亚杰系统的研究了儿童是如何在玩耍过程中对周边环境进行认知的,户外活动对他们的意义又是如何的[4]。在环境行为的方面,日本学者以不同的视角,通过对周边的空间进行重新划分设计,研究不同环境对行为的作用[5]在儿童设施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成就,物体与空间之间都存在着某种力,如何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激发儿童的行为能力是十分重要的[6]。
二、西夏墅镇儿童户外环境安全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分析
调查对象:西夏墅中心小学内的儿童以及戴家村3-12周岁的儿童、监护人。
儿童主要分为学前期、学龄期。学前期儿童主要是由家中的老人看管,从问卷中反映出60%的父母在家附近经商或是务农,也就是说并无过多的空闲时间去照看儿童,老人看管成了普遍现象。学龄期儿童主要活动于校园,除了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课后还需上补习班,63%的儿童反映每天在外玩耍的时间只有30-60分钟,并没有过多的户外活动时间。
(二)周边环境分析
县道302贯穿戴家村,路面宽约四米以黑色沥青为主要材料,主干道X302上并没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并无行人专行的区域,儿童脱离家长的看管,独自外出很容易发生意外。主干道向周边分支出通向住宅的道路,以水泥材质为主,长期的使用,出现了大小不一的裂痕。
房屋对于学龄期儿童来说活动范围一般是家附近与学校,学前期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村内和住宅区周边。在村内有小型广场,但只是摆放了适用于中老年人的锻炼设施,器材尺寸以成人为标准,儿童很显然是不适应其尺寸的,一不小心很容易会有磕碰。地面铺装只是简单的小方砖错拼,器材使用率低。
三、西夏墅镇儿童户外环境安全性设计
设计点位于常州,常州亦有中吴的别称,以“安”为主题,安吴之童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在道路设计中利用植物的可塑性,设计出一条植物景观带,在小巷中则以简洁的线条感划分空间配以绿植增添空间的活跃度,在池塘处以面的形式,将原本窄小的区域扩大化。
县道302上没有设立明确的人行区域,并且道路两旁也没有相应的警示牌,道路两侧种植了水杉,车流量大时行人行走时只能紧靠树边前行。原县道宽度为4米,左右各加2米的宽度,并且整体抬高200mm,在抬高的边缘处设置一条绿化带,高度上有起伏变化,设有大小不一的圆孔,以便观察来往人流车量等不同景观。
村内小巷的宽度一般有3米、2米、1米不等,长度则是以两侧的房屋长度为基准。堆弃的杂物有砖块、农耕用具,杂物中包含许多锐利物体,儿童擦伤的几率很大,小巷靠近家门口也是儿童方便接触的一个空间,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墙壁上有长条的排水管,可以利用简单的管道,将垂直空间与地面结合起来利用线形成面可以围合成一个小空间,将杂物统一放置。多出的空间则可以提供儿童更多的玩耍空间。以安全的视角对儿童户外活动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与设计。如何将儿童周边环境所存在的危险性降到最低,给儿童一个安全充满欢乐的户外活动空间,是笔者的最终目的。
[1]UNICEF—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EB/OL].https://www.unicef.org/zh/.
[2]程跃.潜能发展心理学及潜能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圆圆.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设计与儿童行为心理的祸合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美]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日]高桥磨志+EBS组.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M].陶新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胡惠琴.仙田满的儿童设施设计思想[J].建筑知识,2002(06):32.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