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新生代农民工道德教育问题探析

2017-12-01陈宏宏

长江丛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新生代道德教育农民工

陈宏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新生代农民工道德教育问题探析

陈宏宏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具有活力。在道德认知上,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矛盾;在道德行为上,表现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中的行为失范现象值得关注。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生代农民工 道德教育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他们年富力强,思想活跃,具有活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对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在践行“中国梦”的重要历史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认知及其行为表现

(一)新生代农民工道德认知情况

据课题调查数据显示,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认知与社会道德要求相一致。例如:问到“当国家需要您的时候,您的做法”,有80.6%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爱国是天经地义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会尽自己的努力去捍卫国家尊严;而13.7%的认为要看情况而定;4.7%的认为国家的事与自己无关,不想去插手。当问到“遇到有人破坏社会公共设施时,您的态度”,23.2%的人选择报警,41.3%的人选择主动上前阻止,16%的选择同他人一起来阻止,只有19.5%的人选择与我无关,视而不见。也就是将近八成的新生代农民工会主动采取方式来制止不道德的行为,爱国、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优秀的传统美德还是受到他们的认可的。在婚姻家庭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很多观念跟以往不同。在选择恋爱对象上,他们主要考虑的因素:36.9%的选择对象的素质,34.1%的选择感觉好、有共同语言,12.6%的选择收入水平,10.4%的选择家庭背景,6%的选择户口。在婚恋观上,新生代农民工更加追求婚恋自由和婚恋自主,他们敢于追求以感情为基础的恋爱和婚姻,“潇洒婚姻”、“过不下去就离”的婚姻观念也就随处可见。对于家庭而言,很多观念更为开明,比如在老人的赡养问题上,多数人认为由子女共同抚养;老人再婚的问题,多数人也让老人自己做主;重男轻女现象比过去好多了,多数认为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孩子健康就行;家庭中至于男女地位问题,普遍觉得是平等的。当然,在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很多正面认知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家庭责任意识淡薄,享乐意识强烈的认知。另外,在职业领域,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中的发展层次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更重视身体的健康和身心的愉悦,急功近利、物欲至上的观念普遍存在,吃苦耐劳精神缺乏,不断地变换工作对他们来说家常便饭。调查显示,77.8%的新生代农民工变换过工作,在当中,变换工作在3次左右的又占大多数。总的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爱岗敬业意识不强,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二)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失范行为值得关注

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失范行为表现在各个领域,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遵守交通规则”、“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影响社会公共秩序不道德行为随处可见。另外,据课题调查数据显示,23.3%的青年农民工曾经有过用手机或网络等媒介传播过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经历,而10%的农民工一直都具有这样的行为,这种通过网络发布不良信息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尤其要引起重视。在婚姻生活中还存在已婚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质量不高的现象,由于夫妻双方长期分居,缺乏交流,“婚外情”、不法性行为等不道德行为屡见不鲜,很多人却不以为然。在职场中,一些新生代农民工违反职业道德,只管自己的行为时有发生。

当然,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行为失范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道德意识的缺失,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社会关怀的缺位、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他们缺乏安全感、归属感、认同感,容易产生暴躁、焦虑的情绪,欲望的不断增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追求让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中紧张、迷茫、无所适从,为了解决心中的苦闷导致行为失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尤其在偷盗、抢劫、卖淫、贩毒、敲诈勒索和聚众斗殴等各种违法活动很突出。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道德问题值得关注,道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二、新生代农民工道德教育状况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环境的变化导致道德教育工作不能很好地衔接

新生代农民工原来生活在农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学校教育更多地传授课本知识,从理论上教导其做人、做事;家庭教育仅限于对适应农村生活的一些道德要求。他们从农村涌入城市,生存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的一些观念、不文明的行为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显得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同时,城市中又缺乏完善地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体制、教育机构,对他们的关爱明显不够,道德教育工作不能有效地衔接,使得他们的心理存在问题,导致行为失范。

(二)新生代农民工道德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

现有的新生代农民工道德教育主要依靠企业、社区以及一些非营利性组织来实现。由于规模小,人数少,资金、资源整合、经验有限,对新生代农民工给予的关心和关爱有限。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分散,工作更换频繁等特点,使得道德教育的实际操作有诸多不便。另一方面缺乏专门的德育培训人员,人们更多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而对他们的心理培训、道德培训、法律知识的培训总体上还是欠缺。

(三)新生代农民工道德教育工作理念、方式的滞后

长期以来,新生代农民工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首先,在教育理念上存在误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有不良道德行为,是品质问题,一味地加以指责,却忽视导致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出现了问题。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生活,肉体上感到疲惫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沉重的思想包袱,感到受人歧视、不被认可,由于社交圈子狭窄、精神文化生活单一、枯燥,他们倍感精神空虚,精神状态不佳。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教育工作关键在于打开他们思想上的枷锁、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其次,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单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德育教育往往是通过面对面的传统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要受到时空的限制,有时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还会带来一些尴尬,所以,在网络时代,新生代农民工道德教育要结合新技术,开辟新渠道,教育方式多样化,从而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新生代农民工道德教育的建议

践行“中国梦”,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德育教育关键在于解决他们的思想困境与心理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向上、健康的精神面貌应对生活和工作,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加强德育教育和引导,消除其原有低级、粗俗的思想及行为,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加强认识,形成合力,对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加强大众传媒对新生代农民工好人好事、正面形象的宣传、报道,从而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意识。

(一)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强化认识,切实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为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政策环境。实施就业所在地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公共资源共享体制机制,让新生代农民工无差别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尤其加强农民工集中居住区的市政设施和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要能顾及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为他们营造干净、有序、健康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企业要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有条件的企业可提供健身房、图书馆等休闲娱乐设施,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发展目标、规划个人成长路径;其次,企业要消除同工异酬、拖欠、克扣薪资等不平等现象,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各项基本权利的享有,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再次,企业要重视与政府的协作,建立制度化、常规化、机制化的培训体系,通过让新生代农民工读书看报、听讲座、座谈讨论、参观考察、学习竞赛、师傅帮带、现场观摩、网上学习、参加继续教育等培训方式,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业务水平的同时,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水平。

城市中的社区或街道的政府、党团组织和各种社会团体要关注自己辖区内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建立相关档案,设置专门的联络员,定期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交心谈心,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困惑,给予适时的解答和帮助。另外,要不断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建立必要的文化休闲场所,城市中的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的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公益性文化资源,本着对本地居民一视同仁的原则,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

(二)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教育,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企业要发挥其主阵地的作用,举办讲故事、表演、道德建设的竞赛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让新生代农民工明白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责任,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促使其人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社区定期举办身心健康讲座、法律讲座,通过放映露天电影以及和相关政府部门合作举办一些凝聚人心的活动,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增强市民意识,增强对所在地的感情,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大众传媒要发挥其传播信息,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和提供健康、丰富的社会娱乐环境的功能,“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道出他们的心声”,不断地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比如举办一些评优活动,如“年度道德楷模最佳人物”、“最美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大赛”等,让农民工亲身感受身边的人和事,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为新生代农民工开辟网络平台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包括设立新生代农民工文学发表专栏,鼓励他们进行文学创作;设立心理咨询专栏,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请心理咨询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设立法律问题专栏,邀请律师对他们存在的法律困惑进行解答等。

(三)新生代农民工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建立相应的学习组织,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联系起来;把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联系起来,拓宽教育的多种渠道,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知识的充实、技能的强化和素质的再提升。只有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融入城市生活,能拥有更多的择业机会,拥有更多的收入,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自身的休闲娱乐方面,健康而充实的精神生活是他们向往的。物质上得到满足、精神上也不匮乏,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1]李琳,李萌.网络时代的新生代农民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03).

[2]清华大学联合工众网.农民工“短工化”就业趋势研究报告[R].北京,2012.

[3]廖元新,卢忠萍,王欣.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2(11).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自筹经费项目“‘中国梦’视域下贵州省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4ZC044)。

陈宏宏(1978-),女,湖北郧县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新生代道德教育农民工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