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健康发展机制研究
2017-12-01刘丽丽左继红
刘丽丽 左继红
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健康发展机制研究
刘丽丽 左继红
通过分析湖南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湖南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快速发展的机制,提出政府应提高人口技能素质,提升观念,大力开展人口市民化入手,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以及完善农村金融制度体系。
新型城镇化建设 经济健康发展机制 基础经济设施建设
一、湖南经济发展现状
湖南绝大面积分布在洞庭湖以南,故得名“湖南”。全省地表以丘陵为主,地势波动比较大,土地资源的利用难度比较大、成本也比较高;地理位置上,也属于重要的交通枢纽;全省有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包括71个县、16个县级市和35个市辖区。近年来,由于国家的一些政策支持,湖南经济加速发展。从2009年到2013年,全省经济GDP翻了一番。在全国百强县选举中,湖南县城入围数量也有所增加。湖南城镇化的进程稳步开展,基础设施、生产能力、商贸水平等都得到很大提高,但是总体上发展不平衡,并且差距越来越大。贫困县城经济体数量较多,占了一半以上。比较2013年的GDP总量,最高的长沙县与最低的古丈县之比约为1∶57。人均GDP比较,最高的长沙县与最少的桂东之比达到1∶10[1]。
二、贫苦地区存在的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一)以发展农业为主,且总体经济水平较低
以湖南46个贫困县来做分析,这些县域经济结构有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导的、以第二产业工业为主导的、也有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导的。根据2013年数据分析,第一、二、三产业的占比为22.18∶39.91∶37.92,湖南省三个产业的占比为12.7∶47∶40.3,相比较来看,这些贫困县域第一产业的比例较高。显然,贫苦县域经济形式以农业为主,起点较低,整体发展水平低。从这46个县域的GDP经济总量分析,占全省GDP总量比例为16.48%,但是土地面积却占了51.9%,显然土地利用率太低,整体经济水平较低[2]。
(二)城镇化进程落后
这些贫困县主要分布在湖南的西部和东南部,丘陵山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因自然条件的限制和文化的差异,使得这些地区的工业远远落后于湖南其他发达县域,某些地区的工业刚刚起步,没有骨干型和高附加值的企业,缺少大规模的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而以小企业为主导,经济增长不明显。根据2013年数据显示,这些贫困县市的企业贡献利润仅占湖南全省的14.45%。故这些贫困地区无法形成龙头产业,居民收入增长不明显,城镇化水平较低。
(三)县域内基础设施和各项配套服务落后
因资金不足,这些贫困县的基础设施和各项配套服务跟不上。这些贫困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财政收入比较低,并且县域内信贷规模和融资能力都比较低,直接引起县域经济发展融资较困难。上述原因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条件、城市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设施都遇到阻碍,与农业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如农牧技术、水库、水渠等严重短缺,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三、湖南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快速发展机制研究
提高人口技能素质,提升观念,大力开展人口市民化,提高人口技能素质,提升观念得从人的思想观念着手。由于这些贫困山区县,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市场经济观念滞后,普遍存在小农思想,依赖于老经验,缺乏创新和创造能力,害怕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应加强市场意识宣传,扭转思想观念。需要政府部门树立服务意识,全面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吸收发达地区的有效经验,深入基层,加强宣传力度。并实施职业教育,提高人口技能。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政府部门应把该教育形式作为加快贫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扩大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和覆盖面,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并且要求职业教育是有针对性的教育,需要跟当地的产业相匹配,有目标、有步骤的普及适合本地农民需求的科学新技术、新技能。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农民打开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各环节,建立绿色农产品标准生产基地,帮助农民做好产品质量认证、品牌创立与保护、技术难题攻关、新产品研发等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从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投资也比较大,短期收益不明显,私人资本和地方政府不愿意去做,需要中央政府动用专项扶贫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了建设资金更加充足,需要加大信贷资金供给。首先,要完善农村金融制度体系,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前提,金融主体多元化和服务多层次的格局,引导民间投资融入农村金融服务。其次,建全农业信贷优惠政策。由于农产业投资周期长、效益低,在税收上,可以制定一些税收减免政策。最后,加快建设完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如县域内金融网点的布局,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企业担保机构,构建完整的信用评估体系,能够评估农业企业或农户个人所有资产的体系。
[1]湖南省统计局.2014湖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湖南省统计局.2010湖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编号:KYTD201703);株洲市市级社科课题(编号:ZZSK17096)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