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博物馆中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2017-12-01

长江丛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贵州博物馆群众

常 晨

论博物馆中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常 晨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生活方式的深入转变,博物馆已然成为群体大众文化活动的新场所,博物馆的群众文化活动功能性显著加强。人们参与活动的类型、方式、场所都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街头及剧场的单一自我表演、自我娱乐到多途径人机互动展示、文化背景展演的新方式,新媒介上的自我欣赏,传播教育已成为现在博物馆群众性活动的主旋律,我们应当认识到这点,组织好群众开展独具特点的,形式多样的博物馆群众文化活动,进而提升在传统文化大背景下的群众参与性活动。

博物馆 群众 文化活动 组织

一、博物馆群众活动开展的功能作用性

纵观博物馆发展的历史,都知道博物馆是陈列文物,展现历史风貌的重要场所。2015年签署的《博物馆条例》中,明确了我国博物馆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如何开展群众广泛参与性的文化教育活动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博物馆有着优势的文化资源,有着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筑特色,是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而文化的传播需要人作为实施载体。大量的群众参与可让原本乏味的博物馆文化展示方式多了些许活力。而横向比对上,我们更加清楚的可以看到博物馆开展群众活动的优势。或许,我国在各地建立起了很多地方文化馆,群艺馆。但也可清楚的看到,其性质上都以艺术类群众活动为主,而博物馆恰恰填补了其他形式,特别是文物展品框架下的特色群众文化空白。

二、博物馆的群众是谁

从传统人民群众概念上,群众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是广大劳动人民和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先进阶级、集团和个人。既然如此,那我们大胆可定义为积极的人民。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则需要这个群体。前来参观的国内外观众是我们的群众,来到博物馆参与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志愿者是群众,进入博物馆学习的青少年也是我们的群众。博物馆的群众文化就是基于参与文化的活动的各类人群。

(一)博物馆群众活动的开展形式

博物馆的群众活动开展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1、专题性群众活动

博物馆的展览往往有着各种专题,配合的当下时代的主旋律,或是以某一现实事务进行设展。而展览的目的往往是需要群众参与,以此为主题,开展主题演讲,展演,进而达到宣传专题的作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自2008年开展以来,依托民族文化地区资源优势,与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开展了专题性展览,以展览带动文化交融,以展览增进多地群众感情,增强了不同地域民族认同感。

2、固定专区群众活动

在博物馆一固定区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馆内的文化氛围往往让活动进行的如鱼得水,颇有感觉。互动性的活动和定制的活动器具可让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贵州民族文化宫在全新打造的世居民族展中增加了多块用于开展社会活动的固定场地,大大增强了博物馆群众性活动的开展可能性。

3、主题性活动群众活动

主题性展览往往和传统节日及主题性节日进行,例如举行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展的各种主题性活动或是6.12文化遗传日活动,让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深入人心,互动活动的开展让参与的群众感受到独具特色的主题文化。

4、流动社区专题展览性群众活动

社区的文化往往需要补充,博物馆的流动文化内容可让社区活动丰富多彩,例如,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在社区开展博物馆文化摄影图片展览,一方面让广大群众了解了贵州少数民族人民的民风民俗,另一方面也让大众参与到了摄影活动当中,增加了对本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的认识和了解。

三、如何推广博物馆群众性活动

推广以博物馆内容为主题的群众性活动,就是将历史文化穿越进寻常百姓家,就是让不会说话的文物及背后故事找到新载体新生命。老百姓从活动中找到乐趣,理解活动内容,认识文物,认知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视频互动直播等新媒体方式,让博物馆群众文化活动深入百姓人心,深得认同感。

理念一转就别有洞天,资源高效的利用可谱新曲。博物馆要充分利用本馆资源并结合自身特点,走出一条群众文化工作的特色之路。博物馆是广大人民群众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场所,其特有的活动环境和教育功能是其他场所不能替代的。国家兴旺在于人民知识文化结构的兴旺,广大群众的文化认识,民族认同感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贯穿社会文化教育始终。博物馆群众文化功能的提升,彰显了博物馆特殊文化活动场所的功能作用。

总之,博物馆应该根据本馆特色,深挖潜力,为社会贡献更多、更优质、更鲜明、更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活动平台,是博物馆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开发,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近博物馆,了解博物馆,享受博物馆。

[1]居延安.公共关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胡惠林.文化政策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贵州民族文化宫)

常晨(1986-),男,回族,贵阳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文化艺术管理专业)获双学位,助理馆员,贵州演艺集团主持人、省大型活动主持人,省民宗委主持人,社会活动策划师;贵州省朗诵艺术文学研究会会员,贵州恒圣星辰文化传媒创作部总监,中国·贵州“抓蚂蚁”艺术联合体成员,曾荣获上海市少数民族十佳大学生称号,同年在校期间主演《马贼》获瑞士大学生电影节新剧新人奖;2011年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劲酒第二届“夏青杯”朗诵大赛获全国个人优秀奖;受聘于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博物馆社会活动。

猜你喜欢

贵州博物馆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博物馆
贵州,有多美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