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现代艺术哲学的发展困境分析
2017-12-01熊璐
熊 璐
关于西方现代艺术哲学的发展困境分析
熊 璐
对于平常实践中双重架构式问题类型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审美行为同具体实践的内在联系,是成为西方现代艺术哲学能否在现今这片土壤上继续存活的主要因素。考虑到上述问题,本文在分析西方现代艺术哲学的基础上,针对艺术哲学与具体实践的联系,阐述了西方现代艺术哲学在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西方 现代艺术哲学 发展困境 分析
一、前言
深入分析西方现代艺术可以明显看出,西方的现代艺术哲学开始逐渐驱逐西方既有的“黑白是非观”思维模式,是对这种极端思维模式的反对;相较于国内,我国的思维方式一直是深受儒家哲学思想影响的“亦此亦彼”思维模式,而这次现代西方艺术哲学所倡导的内容正好迎合了我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此外,现代西方艺术哲学的另外一大特性是对艺术平常化和实践化的追求。但在西方艺术哲学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较为严重的困境和问题,这让本就复杂凌乱的艺术哲学问题变得更加的难以捉摸[1]。
二、西方现代艺术哲学在实践中的重新展开
随着艺术哲学的不断发展和演进,人类在社会实践方面的不断尝试正是人类认识方式和审美行为不断演变的过程。伴随人类不断提高对日常生活的关注程度,并不断地将审美行为和实践行为引入到具体的艺术哲学体系中,这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西方现代艺术哲学朝新方向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大量的艺术哲学人士开始将目光转向基本的社会实践行为中,并将具体的艺术哲学审美体验同具体的社会实践情况相融合[1],为西方现代艺术哲学从较为空泛的抽象世界逐步切换到现实社会实践中,这就导致了艺术哲学势必将不断回归现实社会。随着艺术哲学理念的进一步推进,一大部分倡导新思维模式的艺术哲学家开始崭露头角;其中,以实践派为代表的艺术家杜威认为,艺术必须扎根于现实的土壤,这样才能获得生命,从而得到不断的延续,只有这样的艺术,才能获得真知的审美和艺术的本质。这是对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艺术品审美的提出的挑战,他坚持认为艺术从生活中来,审美经验是日常经验的一种完满状态[2]。
三、西方现代艺术哲学发展的困境分析
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美学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转型期,其转型历程虽然漫长,但是转型的程度异常深刻,从此艺术走向了艺术哲学的发展路线。自黑格尔以后的西方现代哲学发展出现了较为严重和彻底的变化和转折,实现了从主客观关系到超主客观关系发展的基本转变,从典型学说进一步发展到隐形学说,从逻辑思维中逐步转变到逻辑思维和感性思维并重的基本发展脉络,从而构成了艺术哲学发展的基本方式和主体。早在上世纪中叶的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和主要学说代表人之一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明显地关注到了哲学在实践行为中的普适性[2]。主要体现在,首先,海德格尔将“日常共在的世界”这一基本概念描述现实生活世界,他认为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人来说,和其发生关联和交集的事物和人物较多,其主张人的任何行为方式均可以组成基本的日常生活体验,普通大众用自己的方式来适应生活,经历生活,而艺术家和哲学家则本着较为客观和审美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对于无差别的人类而言,每个人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份子,很多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已经基本失去了在现实世界中的探索和冒险精神,由于长期的审美疲劳,导致大部分人对于新生事物的关注力大为降低,有一部分人已经安于现状,甚至惧怕新生事物,由于长期的墨守陈规,不断地体验和重蹈之前“平常人”的覆辙,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后,无聊和庸俗基本就内化为一般人的基本生活元素,由于内心充斥着无聊和厌烦,导致大部分人已经不会去发现美,甚至很多人逐步丧失了观赏美的能力,与其说他们不能发现美,莫不如说是他们主动屏蔽了外界的美。由于日常生活实践中过于平淡和乏味,导致大部分人的猎奇心理被长期消磨殆尽,实践生活的毫无新意严重阻碍了人们好奇心的培养,由于缺乏好奇的驱动,导致大部分人不愿意为后期的探索付诸于行动,这种普及的特性使得社会人群更加依赖于这种现有的大众式样的生活形式。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使用的工具从最初的石器、铁器,逐步进化为目前的高级智能化设备,由于工具的不断革新,导致人类无力再去体验生活的趣味,更多的依赖于智能工具的决策,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一部分人将逐步陷入程序化、格式化和信息化,最终完全丧失人类的基本本性和特质[1]。
综合而言,为了更加理智地对待西方现代艺术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境,并处理好艺术哲学同现实生活实践的关联,就必须先公认生活实践的双重特性。由于长期的单一生活实践,导致日常生活逐步沦为平淡、死板的生活模式,最终使得生活中的意义被逐步磨灭,由于这种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趋势,最终导致人类生产沦为一种基本的工具[2]。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西方现代哲学而言,若要实现其发展和升华,首先应加强其本身的实践性。对于一些脱离于现实生活而独立存在的艺术哲学理论,将哲学与现实生活架空势必会严重影响哲学的进一步发展,阻碍哲学的艺术化。艺术哲学在具体发展历程中,必须面对若干问题和困境,最主要的困境就是如何实现艺术哲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应该让艺术哲学内化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以实现艺术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1]吴波.中西文化哲学视域下中国艺术观的嬗变[J].求索,2012(6).
[2]曾定凡,刘曙光.艺术哲学视角的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安顺学院)
熊璐(1986-),女,汉族,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评讲师,研究方向:美学、艺术类、哲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