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绘画”照进课外实践
2017-12-01杨竹音
杨竹音
“观念绘画”照进课外实践
杨竹音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绘画模式已经不再满足于静止的画面,而是通过多种方式来展示作者的情感和思维。本文通过在课外实践中运用“观念绘画”来探究绘画的表达方式。
“观念绘画” 表达方式 课外实践
“观念”一词,通常表示人们对社会和文化的看法。狭义些的意义是指艺术家以某种思想、意图进入创作的一种当今的艺术思考与创作方式,它是艺术进入20世纪后当代艺术的常用方式。如今的绘画模式已经不再满足于静止的画面,仅仅通过画面内容甚至精美画框吸引人们驻足观赏,而是通过多种手段以及互动方式,主动展示作者的情感和思维。
一、表达方式的探索
“观念绘画与虚拟现实表达”是本人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个项目,简单来说就是用虚拟现实的方式重新演绎传统绘画,让绘画能有更多姿态的表达。前期阶段主要是尝试各种形式的绘画方式。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于形式感的试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激发思维的环节。于是我计划在课余的时间,利用我个人班主任的身份,向我所带班级的学生提出我的项目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和我一起进行主题式探索。
在学期初的时候,为学生设计出一个实践项目,主题内容是观察自己周遭的大环境,如今各地各处都在施工建设,拆迁旧楼,改造路段,把观察到的此类现象进行信息处理,提炼出关键元素,再记录下来并且画下来。后面的步骤“画”,并不限制形式,可以手绘,可以数码绘等等,在学期末的时候使用本学期课程学到的技术手段,形成一个新作品。
该项目重点是,通过布置学期任务,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知识点内容,并带着思考进行学习。通过改造这一主题中包含的主要元素,应用该学期每门课程所学知识,使用综合手段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完成一件作品。通过这整个过程,让学生带有目的和思考的完成整个学期的学业,巩固了知识点、增强了自己综合实践能力,也丰富了课外生活,同时也可以支持我个人的项目研究。
二、项目的实施与思考
(一)前期策划
在学期初我邀请本学期各科老师和辅导员一起,共同探讨,了解各个课程重点,以及该班学生的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状态,然后制定出针对该班级学生的计划步骤。之后在实施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利用学科教学的便利,指导学生的技术问题。
(二)三个阶段
把整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引导学生观察主题任务中的关键元素以及特点,思考该如何利用课程所学的能力进行表现;第二阶段帮助学生指定任务实施方案;在第三阶段督促学生完成主题作品。作为辅助活动,我周末带领学生开展与主题任务相关的校外考察活动,开阔眼界,拓展学生思路。
在学期末的时候再次邀请其他老师、辅导员和学生一起观看作品,进行讨论和总结经验,评价是否达到我这次的活动目的。
(三)实施过程的思考
在整个时间过程中,其实遇到了许多问题,有的是我引导学生解决,有的是一起试验一起失败或成功。首先是学生一开始会问为什么要做这个主题。我告诉他们,我们从观念绘画入手,就是要学会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去形成一件作品。这次由我来提出一个开放式的大课题,引发他们各自的兴趣点和小命题,再各自寻找出解决方法和答案,以后就能独立去发现一些问题,并且形成完整方案。这次主题,和我们的城市、生活息息相关,是一次把焦点从学校内移向校外的尝试。
该班的学生已经大三了,所以有一定技术基础。他们很快就从自己的考察中提炼出视觉符号。大部分学生使用的媒介是手机和电脑。用手机拍到学校周边环境的变化,用电脑绘制出其中的元素。很多学生用平面的方式绘制出或是灰调或是色彩斑斓的楼房和街道。
在后期作品实现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最大。学期末本身学业逐渐沉重,有些学生的完成度止步不前,停留在平面符号的绘制上。此时我对他们进行鼓励,并强调我们这次项目的重点,就是在作品后期出现多样化的表达。如果停留在平面的制作,这和传统绘画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于是在学期末终于出现几个成形作品。例如有位同学在画面中加入奇幻元素,使画面有了新的意义。有的使用学到的技术手段给画面加入互动设计,使画面展示效果更佳丰富。其他同学收到启发也纷纷尝试,只是有些还是新意不足,但是至少每位同学都有了自己的体验。
三、结语
本次试点班级的学生有一定独立创作能力,凝聚力强。班委工作认真也有主见。整体上完全有能力完成本项目工作。本次项目的尝试与学期课程联系紧密,具备相应的理论支撑,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实施整体也还算顺利,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成果,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一定支撑。
本次项目参与人员均为任课老师和辅导员,都有指导学生的丰富经验,项目开展后我通过和他们的多次交流,实时全方位了解到学生的实践状况。其中要特别感谢我的项目组成员之一的刘颖老师,她的三维课程在学期后期,给了学生很大启发和技术支撑,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在她帮忙指导下,很多学生给画面加入三维属性,甚至有动态效果,对研究虚拟现实这个目标更近了一步。
武汉传媒学院)
本文系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观念绘画与虚拟现实表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G122)。
杨竹音(1983-),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