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兰河传》中的人文图景

2017-12-01张康妮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呼兰呼兰河传呼兰河

张康妮

本期关注

《呼兰河传》中的人文图景

张康妮

作为从东北农村走出来的作家,萧红在经历了家乡的失陷、成年的沧桑和新文明的洗礼后,每当回忆起童年的小城那份切实的感受与真实的体验使她的作品不必刻意雕琢真情的流露便可以引起读者共鸣。《呼兰河传》是萧红对往事的片段记录,不同于一般小说的系统构造和大开大合的情节铺张,它以不成体系的片段式描述完整拼凑出了那座北方小镇的人文图画:既简单质朴又封建闭塞。

呼兰城 农村 萧红

一、《呼兰河传》的总体概况

《呼兰河传》出版于1941年是萧红晚期的代表作,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描写了作家萧红童年时期的乐园——呼兰城的人、事、物,这里有祖父的后花园、怪异的有二伯、十字街上排列着大大小小的铺子、逢年过节为鬼神而做的热闹……呼兰城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有一段萧红难以忘却的记忆。

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写作生涯,但后期的创作——《呼兰河传》却在艺术风格与叙事能力上体现了萧红在文学写作上的日渐成熟。她仍旧保持着从鲁迅先生那里继承而来的散文化的小说特色,只是女性化的笔触让她的作品所表达出情感更加细腻与含蓄。因是写童年、写世外桃源般的小城,抛却大都市的纸醉金迷与私欲横流《呼兰河传》的语言更加率真自然充满童趣。在叙事上,《呼兰河传》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范畴,没有紧张的矛盾冲突也缺乏跌宕起伏的情节描写,所叙的事仿佛过日子般稀稀拉拉的上演又落幕,小说以“我”为中心“我”却并非主角,而几个典型人物的登场或许只是因为给小萧红留下了深刻印象才被她留在了这本童年回忆录里。

二、《呼兰河传》人文图景

(一)农村的平凡生活图景

《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一个北方小县城的四季变化,由于封闭和滞后这里的人们只为两件事而奔波:生与死。呼兰城的生活是单调的,人们活着就是为了穿衣吃饭而死了不过是去扎彩铺买一座阴宅三两个亲人在旁边哭过后再去城外挖个坑把人埋了,这死了的事也就了了。就像卖豆芽的王寡妇死了儿子,轰动了一时后即便是疯了她也还晓得继续卖豆芽菜,她还能怎么做呢?平平静静地活着罢了。白天里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开着大大小小的店铺,就连小胡同里也有提篮子卖烧饼、豆腐的,大家吃吃喝喝拉拉闲常一天也就到头了,傍晚各自关起门窗该睡觉的睡觉,一天过去了,一年也就过去了。

呼兰城的生活也是美好的,萧红在回忆这座童年的小城时,对这里的纯粹与淳朴仍然不惜笔墨浓重描写。傍晚时期的火烧云变幻莫测,家里的后花园是“我”最无忧无虑释放天真的乐土,祖父对“我”的宠爱,院子里赶车的一家对母亲是多么孝顺……这一切的一切是作为呼兰城人的我所经历过的也是每一个呼兰城人都会体验到的,因为这整个呼兰城就是这样简单善良。

(二)民间风俗图景

呼兰城除了有平凡繁琐的生活外也有一些盛举,跳大神、看花灯、搭戏台等民间传统习俗与文化在这里被萧红详细描写。人们用跳大神来祛病祈福,仪式摆好服装穿好,家家户户哭天叫地来看跳神,一直折腾到半夜方才散去,可只关心这跳神的热闹了,治病的人究竟好了吗,谁又会去理会呢?呼兰河上放花灯的场景也是顶漂亮的,各式各样的灯各种各样的人,大家聚在一起看这不得托生的野鬼是如何从阳间走到阴间的,和尚念经、孩子拍手、大人赞叹真是盛况空前。这戏台子的搭建更是热闹,远嫁的女儿回娘家相见家长里短絮叨不断,未嫁的女儿趁此机会觅得个如意郎君,至于孩童呢吃吃喝喝跟着一起热闹,台上锣鼓喧天台下小贩叫卖声不绝于耳,此时怕是这寂静苍凉的小城最有生气的时刻了。

(三)封建礼教下的精神愚昧图景

萧红笔下的呼兰城除了一个成年人对过去的追忆,更深一层的含义在于萧红作为一个“城外人”对这座小城的审视。固然呼兰城是饱受人事的作者心灵的最后一片净土,但接受“五四”文化的熏陶之后的萧红在反观过去时仍带着批判性的眼光揭露了宗法礼制下的落后农民的愚昧无知与心灵麻木。

团圆媳妇是这个小说里不得不提的悲剧性人物,她12岁,黝黑的皮肤长长的辫子天真烂漫的性格却始终不符合婆婆心中三纲五常下的平常媳妇儿,于是婆婆把她折磨得不成人样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陨落了。通读小说我们却发现这个婆婆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她花了大价钱从小养着团圆媳妇,甚至不惜用重金为她请来跳大神治病,她连同邻里都为团圆媳妇的病绞尽脑汁,可这种精神上的愚昧更加显得可气与讽刺,是封建残害了人的心灵毒害着人的思想最终导致了无数个团圆媳妇儿式的悲剧,之后的王大姑娘不也是这样吗?

三、结语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述诗,一幅多彩的风情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作者用高超的写作手法将北方边陲小城的农民生活图景,民间风俗图画,封建残害的悲剧多方面多角度彰显出来。胡风曾评论道:萧红的创作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不管是喜是悲都能使我们产生共鸣,好像我们都很熟悉似的。不同于鲁迅先生将国民劣根性集中于一人之身,萧红原始再现了她生活的家乡的面貌——不知道中国别的地方是怎样的,但在我的家乡确是这样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呼兰河传》是富有烟火气的,也是生活化的。

[1]茅盾.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N].文汇报,上海,1946-10-17.

[2]王瑶.《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色[J].文学教育(上),2013(08):42~43.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呼兰呼兰河传呼兰河
童年里的《呼兰河传》
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 聚力新阶段 奋进新征程
梦游呼兰河(组诗)
我以为你知道
我以为你知道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浅析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
《呼兰河传》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笔下旧中国人民的生存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