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把一件事情做到世界最好
2017-11-30贾可涂彦平
贾可+涂彦平
曾毓群,人称Robin,福建宁德人,ATL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宁德时代创始人。在电池行业内,他被称为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凤毛麟角式的人物。
2016年5月8日,《汽车商业评论》记者来到福建宁德,见到了Robin,在他的办公室,他为我们讲述了他的创业历程,并就一些行业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为本刊对Robin关于技术理念和行业发展方面采访的节录。
为什么研发这么重要
《汽车商业评论》:还没有做宁德时代的时候研发应该已经很重视了,为什么那么重视,是不是当时方向也看得更清楚了?
Robin(ATL现任总裁兼首席執行官,宁德时代创始人):我的经营理念是作为高科技公司,第一,技术方面一定要领先。你不领先活不下去的,技术领先,然后形成产品区隔。怎么做技术领先,你肯定要做研发,找到合适的人才,定好技术方向。
第二,优秀的运营。否则支持不了你的技术领先,成本是一方面,还有技术的特点要体现出来。技术的灵活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这些特点都要通过优秀的运营体现出来。
第三,客户服务。客户满意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客户最满意的不见得是帮他省钱,而是你的产品能帮他赚钱,能够让他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体现出竞争力。
《汽车商业评论》:现在有一个说法,电池技术的革新是非常缓慢的,能量密度各方面提高很难,为什么中国现在这么多人在做电池,一方面市场大,一方面似乎这个技术也不是多么高级。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Robin:电池是储存能量的东西,好像觉得芯片的技术进步快得很,但芯片技术解决的都是机械尺寸的减少,64纳米,32纳米,16纳米,8纳米,越来越小,但再接下去就很难了。我们一开始就到了离子跟电子的水平了,已经没有空间了。
摩尔定律就是一个机械大小的变化。材料的变化是最难的,非常缓慢。你想一想看,做半导体到现在为止材料变化过吗?电池的问题在哪里呢?材料变化很缓慢,看着技术没有什么变化,谁都做。
但为什么又说不是谁都能做?在材料变化很缓慢的情况下技术提高一点点就不一样了,我们的能量密度一年提高5%就已经不得了了。
《汽车商业评论》: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有几个准则,技术领先性是第一条。现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客车领域,是没有标准的,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Robin:不能说没有标准,标准比较低。客车最难做,做客车电池比乘用车电池要难做,不是一倍。因为现在的客车设计太烂,没有任何热管理,既不水冷,也不风冷,就是一个箱子装完了,这是一个。
第二,客车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池布置能放的地方都放了,放完了之后所有的温差一塌糊涂,就是这么一个概念。
锂电池最怕的是负反应。一个离子过来,一个电子过去,摇椅似的,摇椅为什么会停下来?摩擦阻尼。锂电池也是,一个离子过去,电子过来,按理说是这样子的,理想的模型。
实际上每一个离子从出来经过电解液珞合再插进去这个过程都有负反应。负反应产生阻力,每一回负反应阻力就越来越出来,这就有循环寿命的问题。
化学反应的速度跟温度是成指数关系的,温度每升高10度,化学反应速度快一倍,现在麻烦就来了。夏天一个苹果放在桌子上,大概一个星期就坏了,而冬天苹果放一个月还没有坏,这就是不同温度化学反应速度的区别。
像大巴车,由于风速,车头的电池跟车尾的电池,温度可能已经差了10摄氏度了。那边可能是用10年,这边只能用5年。现在我要保证人家8年保质期,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单体电池做到17.8年。
《汽车商业评论》:你们这么考虑,现在那么多的大巴车,那么多的电池厂,都是这么考虑的吗?
Robin:我们不知道别人,也不敢评价,我们做得满头大汗,觉得非常艰苦。单体电池做到了17.8年以后,整个成组,整个PACK做回来,8年。
控制负反应有好几种办法,日本人韩国人的做法就是把材料做得非常纯,没有杂质,负反应就是杂质出来,对材料进行提纯,成本很高。
我们是发明很多添加剂,把这些杂质反应掉,之后变成一个死东西。这也是为什么研发这么重要。
先做好一件事情
《汽车商业评论》:去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特别是客车的销量那么大,用的电池五花八门,它们没有用三元,用磷酸铁锂,是不是只要安全,寿命短点也没有关系?
Robin:有关系,成本搞不过来了。比如说现在一部车,我们的电池加这个车上起码做了8年的时间,你现在可能三年两年电池换掉了,这个车怎么办?
电池都是危险品,磷酸铁锂就像烧煤球一样的,三元那边是烧汽油一样的,危险品不一样。我不是说不做,肯定做,就是烂电池,我不知道他们怎么安排。
比如我是小电池厂,你是车厂。我说保你8年,到了第3年你来找我时我可能不干了。有时车厂呢,今年这一任总经理,我就用烂的,便宜的电池,过一阵子反正是下任来管。我觉得这是最不好的。
这是我们宁德时代、ATL跟大家不一样的地方。
《汽车商业评论》:您怎么看待中国现在电池商百花齐放,有那么多的动力电池厂?刚才我们讲到了匠心的问题,对这个企业未来的远景,您有没有考虑过?
Robin:我当然考虑过,怎么整?我们基本上还是奔着前面讲的目标,电动车最后能跟燃油车的经济效益一样,一定要从这个角度,把电池技术做好,把运营搞好,把客户服务好。
中间的这些乱象很正常的,一来就一窝蜂地上来,最后导致非有效产能过剩,我希望不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那样做研发的人都不干了。大家说有补贴我就搞一把,没有补贴我就不干了,一两年不搞研发看不出来。
这最后就像地方官政绩一样,在任三年,电动车上去了,三年以后电动车坏了,关我什么事情。
《汽车商业评论》:你做电池肯定不是这么考虑。
Robin:我们做得很谨慎,特别是国外市场,每款车新车48个月开发周期,我们是跟着开发周期过来的。
几年前,有领导说,我下个月要开那个车,他们不就装出来了吗?也是300公里,400公里的。
《汽车商业评论》:如果这样做的话,对于产业还是有损害的,但是他们能挣到快钱。挣到快钱就有实力了,有实力他们就能拼过你?
Robin:不是挣快钱就能拼的,这是经过一个长期研发积累才能拼的,对这点我信心很大。
赚快钱的人,我觉得他们会赚到快钱,说不定他们下次转行做VR。这些人房地产起来了做房地产挣快钱;电动车起来了,或者电动车电池起来了,再挣个快钱,完了再转向别的东西。
他们也叫转型,但完全不是工匠精神这种转型。怎么能够把它做成一个世界级的东西,长久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基石,国家的行业的基石。
《汽车商业评论》:有一种说法是说,中国知识产能保护不是很给力的,导致你们技术研发出来了,回头别人给弄走了。
Robin:我们内部当然也加强了很多的制度,但反过来他都学了一些皮毛。我们留人也很重要,挖人,整个体系全部挖去还差不多,那个不容易。
《汽车商业评论》:没有想过自己再造汽车,也弄一个汽车公司?
Robin:没有能力,我先做好一件事情就好了。起码五年以内不会去想这个事情,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我们是想有限的能力资源,把这一件事情做到世界最好,也是一个贡献。endprint